沈益林
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分析
沈益林
目的 探討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49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32例患者為保守治療組,17例患者為手術組,患者入院后,進行嚴密監護,并對患者的血、尿淀粉酶進行檢測。手術組患者采用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等相應的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組接受胃腸減壓、心肺功能恢復等防治手段,比較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分別為手術組(47.8±3.2)d、保泵治療組(51.8±3.1)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均出現1例死亡病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保守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7.5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應進行綜合考慮施治方案,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重癥胰腺炎;臨床治療;分析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腹癥,具有較高的臨床病死率,一般為10%~40%[1],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目前,醫學領域對該病治療方法的選擇尚存爭議,多數學者推薦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為更好地了解急性重癥胰腺炎以探討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本研究收集了49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江西省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49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32例患者為保守治療組,17例患者為手術組,所有患者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中的相關指標[2],并經過CT掃描、B超以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診為重癥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療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34~68歲,平均(48.9±7.5)歲。所有患者的發病至接受診斷的時間間隔為1h~4d。患者均出現血、尿淀粉酶增高的情況,13例患者出現血糖升高者(>11mmol/L)情況,3例患者發生血鈣降低(<1.87mmol/L)。手術治療組,男13例,女4例;年齡36~70歲,平均(48.6±8.0)歲。所有患者的發病至接受診斷的時間間隔為1h~4d;患者均出現血、尿淀粉酶增高的情況,7例患者出現血糖升高者(>11mmol/L)情況,1例患者發生血鈣降低(<1.87mmol/L)。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及并發癥構成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49例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了嚴密監護,并對患者的血、尿淀粉酶進行檢測,明確患者的胰腺壞死情況以及腹腔變化情況等。
1.2.1 保守治療組 該組患者采用禁食、吸氧、胃腸減壓、補液等措施。同時,對患者應積極進行抗休克、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情況;運用生長抑素(施他寧)等胰酶抑制劑來抑制胰酶的分泌;對心、腦、肺等重要器官系統做好嚴密監測;使用合理的抗生素以防治胰腺的感染和腸道細菌的移位;此外,還需對患者施行相應的腸內及腸外的營養支持以改善胰腺微循環。
1.2.2 手術治療組 該組患者在發病后1周接受手術,主要包括:5例患者采用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6例患者接受胰腺包膜松解腹腔引流術,其他6例患者接受壞死組織清除結合脾切除腹腔引流術。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Rnaosn的評分標準[3]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有效以及無效4個等級。治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且主要的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未見假性胰腺囊腫等癥狀。好轉: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得到較為顯著地改善,重要實驗室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得到一定改善,重要實驗室指標50%或以上恢復為正常水平。無效:患者的主要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不明顯,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 手術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51.8±3.1)d;保守治療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47.8±3.2)d;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保守治療組,治愈8例,好轉10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7.50%;手術治療組,治愈6例,好轉3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76.47%。保守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2組均出現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均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急性重癥胰腺炎具有較高的臨床病死率,該病患者中感染者死亡率為10%,合并感染、壞死者死亡率為25%[4]。目前,對該病進行早期綜合治療以降低其病死率是醫務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標。
對于該病的治療一般依照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5]。一般來說,對于早期確診治療的患者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6-7]。若患者經過治療,仍出現血壓降低、持續高熱、白細胞計數持續升高的情況,則應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然后采取手術治療[8]。
本研究結果顯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然而,保守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手術治療組,提示保守治療安全可靠,具有更大的可取性。
總之,對于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應進行綜合考慮施治方案,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將該病的臨床死亡率降至最低,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1] 席智文.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14-15.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3):190-192.
[3] 龍文.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672-673.
[4] 樊仁德.急性重癥胰腺炎39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2):97-98.
[5] Fortson MR,Freedman SN,Webster PD.Clinical assessment of hyperlipidemia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1995,90:2134-2139.
[6] 趙彥廣,楊學偉.急性重癥胰腺炎60例綜合治療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6):1408-1409.
[7] 張輝.急性重癥胰腺炎38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2:29.
[8] 施雪松,時開網.急性重癥胰腺炎53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療,2009,29: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34
江西 332400 江西省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沈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