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與伊朗的其他城市相比,伊斯法罕似乎更加富足、開放。年輕的伊朗女孩們穿著入時,腰身窈窕的長款風衣襯衣長裙和頭上懶懶一搭的頭巾讓她們格外風姿綽約,配上她們如畫的眉眼,讓人總忍不住多看幾眼。夜晚的扎延德河上并肩攜手而行的情侶談情說愛并無忸怩之態,扶老攜幼在伊瑪目廣場上閑坐聊天吃著清涼甜品的一家子享受著天倫之樂,一切都讓人覺得在這個城市無比輕松愉快。
伊斯法罕的建筑之美
伊斯法罕曾經是伊朗歷史上的都城之一,早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時就已經建成,在波斯薩珊王朝時成為主要城市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商賈云集富甲天下而獲得“半個天下”的盛名。17世紀伊朗盛極一時的薩法維王朝定都于此,留下了不少精美的建筑,這個城市最值得稱道的伊瑪姆廣場、圍繞廣場的大巴扎、清真寺和阿里卡普宮就是那時候留下的。
伊瑪目廣場有8萬多平方米,是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一世所建,當時是一個馬球場。國王就坐在旁邊阿里卡普宮的看臺之上欣賞廣場上精彩的馬球比賽,而他的妃子們則躲在廊柱上掛起的帷幔后面觀看。阿里卡普宮的意思是“高高的大門”,這可一點都沒錯,這座宮殿高近50米,總共有7層,宮殿的走廊有著姿態優美的廊柱,墻壁上繪有各種精美的壁畫,除了花鳥走獸,還有許多人像,畫工細膩,仕女圖尤為值得稱贊,盡得美人的神韻。至今阿里卡普宮還在修復,因此有不少主攻藝術的大學生在這里修復壁畫。沿著窄小而陡的螺旋樓梯一路往上,一個造型奇特的音樂室,是國王聽音樂演奏的地方,據說當年國王喜歡聽音樂,而妃子們為了討國王歡心也會跑到這里來“附庸風雅”,我不禁感嘆,后宮眾人為了爭寵也是滿拼的,因為這個音樂市上來一趟實在太不容易,我們這些穿著便利還有些鍛煉基礎的的現代人上到這里都不禁氣喘吁吁,當時那些養尊處優穿著繁復的女子是怎么上得來的呢?此外,這個音樂室的墻上全是許多雕琢精致的圓形壁龕,看著還挺像樂器的形狀,本來以為是為了美觀,但講解說還有優良的聲學效果,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更令人驚嘆于古人智慧的還有謝赫勞夫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是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專供皇室貴族在此禮拜。大約是因為皇室所用,顯得更加奢華。清真寺的圓頂以檸檬黃色為底,上面勾畫著繁復的花紋,而內部裝飾則更是目眩神迷,穹頂上蜂巢形藍瓷裝飾和墻壁上細膩精致的馬賽克圖案以及龍飛鳳舞的書法,簡直無法想象當年的工匠是如何一小片一小片地將這些碎瓷片粘在一起構成這樣畫面。 那檸檬黃的圓頂之下的景觀是最為驚人的,高高的穹頂在建成之時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那樣完美的巨型穹頂在當時能夠完成堪稱奇跡。穹頂仿佛是黃金繪制成的一般,金碧輝煌,陽光從穹頂下的窗口進入室內,在穹頂的正中竟然形成了一只開屏的孔雀,金光燦燦的孔雀在穹頂上綻放著最美的姿態,而且會隨著日光的變化而扭轉尾巴的方向,沒有人知道原理如何,只能仰望著它嘖嘖稱奇,在這大廳里戀戀不忍離去。
四十柱宮則是另一個有趣的地方,雖然說是四十柱,但其實這座宮殿真正的柱數是21根,不過是有20根柱子倒影在殿前的池塘里,所以被巧妙地稱為四十柱宮。這里是阿巴斯一世接見外賓的場所,外面是環境優美的大花園,兩列造型獨特的噴泉獸嘴里吐出清澈的水花,在一池碧水中蕩漾起陣陣漣漪,而漣漪當中就是那些看上去很纖長的懸鈴木柱子。宮殿里有許多描金的壁畫,畫著歷朝歷代的宴飲、涉獵、宗教、愛情為主題的故事。
扎延德河上的清風
伊斯法罕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源于雪山的扎延德河穿城而過,河上是阿巴斯一世時候修建的三十三孔橋。伊朗雖然水資源珍貴,伊朗人卻在水上動了許多腦筋,像那些波斯庭院中的噴泉和池塘,像這座三十三孔橋,都充滿了設計者的巧思。這座33孔橋兼具橋與水壩的作用,是一座雙層結構的石橋,名如其形,共有33個橋洞。橋分上下兩層。上層供行人行走,行道兩側各有一道墻,每個兩三米就有一道弧形的門,門外又有足夠單人行走的行道,而下層則是33個半圓形橋洞,最妙的是半圓的橋洞與水面相接,形成了33個圓形。
傍晚時分,扎延德河邊和33孔橋就變得格外地熱鬧。33孔橋會亮起燈光,此時看那河中橋的倒影真是美極了,河邊垂柳,水中的圓月,還有清風陣陣吹過,無怪這里會是情人幽會和市民散步休閑的最佳場所,不過夏秋季節河中是沒有水的,唯有冬春才會開閘放水,因此要看到橋洞在水中的倒影還真是很難得。在橋上的弧形門中,燈光的作用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對情侶在談情說愛,又或是幾個好友閑坐吞云吐霧抽著水煙的剪影,就好像是畫,又好像是皮影戲,浪漫至極。我們也忍不住找了一個門內坐下,體驗了一下人在畫中游的感受,這可真應了那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河邊還有擺攤的,做游戲的,現場表演的,熱鬧得不亦樂乎。在同行的朋友看來,這里與國內的大城市也并無二致,比起伊朗其他城市更有開放之風。
我想起來伊朗之前總免不了要面對的驚詫目光,“安全嗎?”三個字是最常聽見的問題。看來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妖魔化還真是很成功,唯有你真正到達這個國度,看到眼前的一切才會覺得那些妖魔化是多么荒謬。不過,坐在河邊和幾個當地人聊了一會兒天,又能感覺到在這樣一片升平景象背后人們深藏的憂慮。長期的制裁讓當地的經濟越發不景氣,普通人日子也不好過。西方與伊朗沒事還愛打打嘴炮,搞得氣氛很緊張,但未來究竟會如何,沒人能有一個明朗的答案。有些有能力的人便移民海外,因而這里托福雅思還是挺熱門的考試。而我們作為旁觀者,心中也很是唏噓,一路上都在感受著伊朗的友好與好客,驚詫于那些歷史上留下的神奇建筑和美麗的風景,心中唯一所愿,就是希望這個飽經戰火的國度永遠不再遭遇戰爭的厄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