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蕊++++++陳海軍++++++劉文娟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以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60例未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視作對照組,36例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視作觀察組,應用單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歸法分析應激性高血糖的危險因素。結果 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36.11%,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和心功能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高血脂、吸煙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年齡、性別和心功能均是急性冠脈綜合癥并發(fā)應激性高血糖的危險因素。 結論 應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冠脈綜合癥預后不良的標志,高齡、女性和心功能下降明顯的患者更容易合并應激性高血糖。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癥;應激性高血糖;危險因素;多元Logistic分析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c)-0087-02
急性冠脈綜合癥(ACS)是以閉塞性血栓為生理基礎的心血管疾病綜合征,發(fā)病急、病情變化迅速和致死率高是該病的主要特點[1],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應激性高血糖是指機體在強烈刺激下如急性心梗、腦血管、嚴重創(chuàng)傷等出現(xiàn)血糖升高的現(xiàn)象,相關報道指出應激性高血糖可能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風險,是心血管疾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2]。ACS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機體應激反應相對明顯,近些年應激性高血糖逐漸引起臨床醫(yī)生重視,分析該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的早期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該研究以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多元Logistic回歸法分析了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96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無糖尿病病史,發(fā)病12 h內(nèi)入院就診,根據(jù)是否合并應激性高血糖分成兩組。對照組60例,未出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6.9 mmol/L),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齡36~76歲,平均(54.6±3.6)歲,空腹血糖3.9~6.9 mmol/L,平均(5.4±0.6)mmol/L。觀察組36例,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6.9 mmol/L),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42~80歲,平均(62.8±2.8)歲,空腹血糖7.2~20.6 mmol/L,平均(9.6±1.4)mmol/L。兩組患者均沒有全身免疫系統(tǒng)缺陷、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感染等影響血糖水平的疾病,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接受該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兩組ACS患者的臨床資料,統(tǒng)計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選取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高血壓、高血脂、心功能分級、吸煙和住院時間8項作為該次研究相關指標,單因素比較兩組上述資料差異是否明顯,對差異顯著的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Killip心功能分級[3]:Ⅰ級,無明顯心力衰竭;Ⅱ級,輕中度衰竭,肺啰音小于50%肺野;Ⅲ級,肺部啰音,啰音范圍大于50%肺野,重度心衰;Ⅳ級,心源性休克,血流動力學改變。
1.3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年齡、空腹血糖和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比較分析;對性別、體重指數(shù)、高血壓、高血脂、心功能、吸煙等以例數(shù)和%表示,χ2檢驗比較分析;單因素提示差異顯著的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36.11%,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間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和心功能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高血脂、吸煙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年齡、性別和心功能均是急性冠脈綜合癥并發(fā)應激性高血糖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1 兩組住院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n(%)]
注:*表示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3,P<0.01。
表2a 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相關因素分析[n(%)]
表2b 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相關因素分析(x±s)
表3 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危險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應激性高血糖最早由G laude Bernard發(fā)現(xiàn)并報道,該病是危重疾病機體出現(xiàn)應激反應的表現(xiàn)之一,相關研究[4]指出該表現(xiàn)可能誘發(fā)多器官衰竭,直接威脅生命健康。近些年,有關冠心病和血糖的實驗研究不斷增加,國外研究[6]表示應激性高血糖可能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大大增加了死亡率。急性冠脈綜合癥是冠心病發(fā)展的嚴重階段,屬較為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應激性高血糖對該類患者長期預后存在顯著性影響。相關報道[7]指出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是未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2倍,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3.33%,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36.11%,觀察組是對照組的2.7倍,和上述報道結果的趨勢一致,說明應激性高血糖影響著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的心肌功能。正常狀態(tài)下,人體可通過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和激素調(diào)節(jié)雙途徑來平衡血糖,急性冠脈綜合癥使患者處于應激狀態(tài),兩條途徑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血糖水平的升高,如果不及時控制,任其發(fā)展就會造成多器官損害,危及生命。該文作者認為探討急性冠脈綜合癥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對患者的臨床意義非常重大。endprint
該研究通過單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ACS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危險因素,結果表示患者的年齡、性別和心功能可能是應激性高血糖的高危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自身功能不斷下降,應對器官損傷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減弱,糖代謝相關激素在血栓的影響下分泌更加紊亂,空腹血糖更容易上升。該研究中觀察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該因素在已有報道[8]中有所研究,該結果和該報道結果相符,目前有關性別影響血糖的機理尚不清楚,部分研究認為高血糖的發(fā)生和女性絕經(jīng)后激素下降有關。觀察組總體心功能狀態(tài)明顯不如對照組,心肌功能代表病情嚴重程度。心肌功能是在機體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心功能越差,全身循環(huán)供應受阻越嚴重,不單單是血糖,血脂、蛋白等代謝會受到影響,隨著血糖的增加,會反過來影響心肌功能,造成進步損傷。國外報道[8]指出短時間血糖濃度急劇升高可能增加心肌梗死面積。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控制ACS患者的血糖水平對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治療ACS過程中要加強血糖的監(jiān)測,密切注意血糖升高幅度、持續(xù)時間,每天定時進行尿糖檢查。同時還要注重飲食控制,合理搭配營養(yǎng),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降低應激性高血糖所引發(fā)的并發(fā)癥。該文作者認為患者自己要加強心理調(diào)整,掌握疾病的認識,積極配合,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
綜上所述,應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冠脈綜合癥預后不良的標志,高齡、女性和心功能下降明顯的患者更容易合并應激性高血糖。
[參考文獻]
[1] 閆 晶,黃群英.急性冠脈綜合征并應激性高血糖對左心室重構的影響[J]. 吉林醫(yī)學,2013,34(7):1332-1333.
[2] 王琦武,黃學成.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糖升高的研究進展[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6):115-117.
[3] 趙振燕,劉冰,吳永健,等. 急性心肌梗死應激性高血糖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近期預后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0,25(3):170-173.
[4] Bissinger A, Grycewicz T, Grabowicz W, et al.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 Med Sci Monit,2011,17(2): 73-77.
[5] 劉如泉,文媛,王柳笙,等. 應激性高血糖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 疑難病雜志,2013,12(4):300-301.
[6] Ishida K, Geshi T, Nakano A,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statin treatment on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Int J Cardiol, 2012, 155(3): 442-447.
[7] 張建義,黃文新,陽躍中,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糖異常與預后關系的研究[J].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08,17(1): 63.
[8] Wang Y, Xuan YL, Hu HS, et al. 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sympathetic neural remodeling in rabbits[J]. Cardiology,2012,121(1):1-9.
(收稿日期:2014-09-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