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鋒++++++閆道先++++++石雙勝++++++巫紅雁
[摘要] 目的 探討腔鏡下與開放手術行會師術在后尿道斷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后尿道斷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9例。對照組在常規開放手術下進行會師術,實驗組則在腔鏡支持下實施會師術。觀察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 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為3.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腔鏡支持下行會師術用于后尿道斷裂患者的療效顯著,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不易發生性功能障礙,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尿道損傷;尿道斷裂;腹腔鏡;會師術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c)-0094-02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治療要求也隨之提升,其不僅要求治愈疾患,更要求控制治療期間機體受損程度[1]。而腔鏡治療作為一種微創術式在臨床外科手術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腔鏡下與開放手術行會師術在后尿道斷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58例后尿道斷裂患者為研究對象,合并不同程度盆骨骨折,排除其他部位損傷病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9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3~57歲,平均(32.4±4.2)歲;自受傷至送醫就診時間為2~10 h,平均(5.1±1.4)h;交通事故致傷者18例,墜落致傷者8例,重物擠壓致傷3例。實驗組,年齡24~58歲,平均(32.6±5.5)歲;自受傷至送醫就診時間為3~11 h,平均(5.3±1.7)h;交通事故致傷者17例,墜落致傷者9例,重物擠壓致傷3例。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開放性會師術,患者常規取仰臥位,自下腹正中做一切口,將膀胱打開并推壓膀胱頸口,使之靠近尿道斷端,將尿道探子經尿道外口插入并深入膀胱。成功會師后,取出膀胱造瘺管,把氣囊導尿管常規置入膀胱,并以0.5~0.75 kg的重量對尿道氣囊導尿管進行牽引,持續3 d;3 d后減輕重量繼續牽引,1周后即可解除牽引。患者于兩周后可進行膀胱鍛煉,6周后將導尿管撤除,觀察患者自主排尿,若患者自主排尿效果不佳則應繼續保留導尿管。
實驗組采用腔鏡下會師術,首先糾正患者休克狀態,并通過造瘺術處理排尿問題,1周后開始手術。患者取截石位,將輸尿管鏡從膀胱造瘺口置入并直達后尿道與膀胱,通過輸尿管鏡牽引斑馬導絲并將其置于后尿道斷裂處,然后撤出輸尿管鏡。在導尿管頂端做一小孔,復進鏡并探查斑馬導絲,將其牽引至尿道外口,然后經導尿管孔穿入,并將導尿管在導絲引導下推入膀胱。期間可通過輸尿管鏡確認尿管是否已經進入膀胱,確認無誤后將斑馬導絲拔出,并固定好尿管。術畢以0.5~0.75 kg的重量對尿道氣囊導尿管進行牽引,1周后即可撤除牽引,尿管于6周后撤除,同時給予尿道擴張處理[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并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對比(x±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2 兩組手術成功率及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對比
兩組手術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成功率與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3 討論
在泌尿外科損傷病例中,后尿道斷裂是其中較為常見,也是較為嚴重的一種。此類患者大多遭受突發性暴力侵襲而受傷,且往往還有其他部位受傷,情況較為嚴重。若臨床未給予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則留下后遺癥的幾率比較大,或導致患者喪失性功能,甚至死亡[3]。因此臨床應早期予以針對性治療,目的在于幫助患者早期恢復自主排尿功能,防止形成尿道狹窄,以免發生性功能障礙。
現階段國內臨床主要采用開放式外科手術行會師術來處理后尿道斷裂病例,然而開放性手術會增大恥骨后出血幾率,更有可能引發后尿道狹窄[4]。所以尋找一種效果確切、安全性較高的后尿道斷裂處治方案成為泌尿外科手術臨床關注的一個重點。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廣泛應用于后尿道斷裂的臨床治療,并深受廣大患者好評。臨床實踐表明,腔鏡下會師術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患者切口愈合時間較常規開放手術而言均得到大幅度改善,且不會對患者性功能造成較大損害。此外,通過腔鏡下實施會師術不但能保證施術者清楚的視野,使其準確快速地探尋病灶部位,及時施治,還能減少創面,在確保療效的同時將醫源性手術創傷降至最低[5]。加之,該術式操作時間更短,創傷更小,患者易于耐受,因此,不會給施術者帶來較大的操作難度,有助于減少醫療事故或醫患糾紛,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和依從性,幫助其盡快恢復。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腔鏡下會師術作為一種微創術式,對患者損傷較小,同時也便于操作。兩組手術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性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腔鏡下會師術治療后尿道斷裂效果很好,患者恢復更快,且并發癥少,安全性較高。但應注意的是,此類術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適用于直腸或膀胱部位受損患者,也不適用于盆腔內伴有活動性出血及創面較大的患者[6]。當患者總體狀況堪憂時,應首先對其致命病灶進行糾正,待患者病情和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后方可考慮實施會師手術。此外,在進行尿道擴張時,若發現輕微出血,則應停止擴張,以免過度擴張給尿道造成較大損傷,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7-8]。
綜上所述,腔鏡支持下行會師術用于后尿道斷裂患者的療效顯著,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不易發生性功能障礙,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力,黃金葉.尿道會師同期骨盆復位前環外固定治療不穩定骨盆骨折并發后尿道斷裂[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4):47-48.
[2] 余向鋒,龔紹江,王紅星.骨盆骨折后尿道斷裂兩種治療方式結果比較[J].創傷外科雜志,2013,15(3):261.
[3] 劉云,張少鋒,賈洪濤,等.內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后尿道斷裂(附31例)[J].醫學綜述,2012,18(15):2509-2510.
[4] 詹敏.自制導引鋼絲在后尿道斷裂會師術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18(3):305-306.
[5] 譚國慶,周東生,傅佰圣,等.尿道會師同期骨盆骨折復位內固定治療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斷裂[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4):300-303.
[6] 張中華,謝文虎,楊健,等.輸尿管鏡下尿道置管會師術治療尿道斷裂八例[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5(2):21-23.
[7] 呂淑堅.輸尿管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男性尿道斷裂效果觀察[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6):821-822.
[8] 齊金紅,周衛東,王志建.輸尿管鏡下早期尿道會師術治療外傷性尿道斷裂的體會:附13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0):946-947.
(收稿日期:2014-09-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