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麗娟
[摘要] 目的 探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 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該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等臨床特點,給予針對性治療與護理,探討其臨床效果。 結果 采取針對性治療及護理后,200例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9.5%。 結論 對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需結合其生理、心理以及病情特點,給予綜合護理干預,不僅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還可優化醫院形象,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臨床特點;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c)-0155-02
當前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臨床對于老年患者的護理成為重點。在醫院神經內科中患者多為老年人,特別是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故而在護理中有較多隱患。再加上老年人身體機能在不斷退化,合并癥較多,生活難以自理,故而老年人臨床特點相較于青壯年而言差異較大,因此需開展針對性護理[1]。該研究為探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現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該院收治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137例,女63例;年齡為60~83歲,平均(69.4±3.5)歲。39例為60~65歲;71例為66~69歲;58例70~74歲,32例為75歲及其以上。疾病類型:21例為腦出血,15例為老年癡呆癥,68例為后循環缺血,71例為腦梗死,8例為帕金森,3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14例為其他疾病。合并癥:56例合并高血壓,53例合并糖尿病,61例合并高脂血,21例合并冠心病。住院時間為9~139 d,平均(67.4±12.6)d。
1.2 一般方法
采用常規治療模式,期間觀察患者臨床特點并記錄各項護理操作,根據患者病情實施適當護理干預。根據該次對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研究,發現其臨床特點表現在多方面,護理操作上應根據特點展開針對性護理,減輕外界因素對疾病控制的影響,其臨床特點分析如下。
1.2.1 臨床特點
(1)心理方面。神經內科老年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幾率較高,主要在于自身疾病會造成家庭經濟負擔,以及對疾病的恐懼造成其出現情緒異常。部分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的孤獨感以及發病時的痛苦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閉、自卑、多疑現象,心理上偏向消極狀態。
神經內科患者可能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偏癱或大小便失禁情況,需要家屬長期在旁照顧,易造成其心理壓力,產生失望、悲觀心理,將自身病情夸大,造成無謂的擔心。異常心理問題初期會表現為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獨自一人發呆、喃喃自語等,后期可能出現不愿配合治療、莫名煩躁、情緒波動較大等現象。中醫中認為,心理問題久治不愈會造成郁結難舒,繼而影響到身體其它臟器器官及功能,例如飲食、睡眠、消化等[2]。
(2)并發癥較多。神經內科疾病病情復雜,常伴有其它疾病。通常而言,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自身飲食與運動量均會減少,身體器官開始處于衰退階段,大部分系統或多或少存在問題。較常見包含心臟病、高血壓、腎功能病變或其它臟器器官疾病等[3]。另外,神經內科患者自身存在誘發其它疾病的因素,且由于神經功能受損,相關臟器及肢體功能也逐漸衰竭,不同疾病之間的相互影響造成病情的復雜性,既不利于臨床用藥,也不便于在初期及早發現,正確診斷。
(3)臨床表現較為特殊。若患者為腦出血,則對于疼痛敏感性較低,在發病期,頭痛以及嘔吐癥狀通常較輕,且很少出現相關癥狀。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多伴有腦萎縮,然而程度不一,顱腔有很強的緩沖能力,故而即使存在顱內壓增高現象也不會表現得十分明顯[4]。同時老年患者多存在腦動脈硬化現象,腦部供血缺乏,一旦發生腦出血則具有較低的代償能力,進而導致腦組織缺血或者水腫,形成腦障礙。臨床多為輕度障礙,但也會出現昏迷現象。部分老年患者并發癥較多,且臨床癥狀不具有典型性,所以對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而言,其癥狀穩定性較差,行為、精神以及性格都會產生改變,神經系統也會有所改變,但通常不是特別明顯。老年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后,臨床誤診率較高,例如認為是年邁體弱或者其他系統疾病。腦出血患者由于顱內壓會上升,其心率、血壓以及呼吸等都會隨之改變,通常會被誤診為高血壓或者心律失常,延誤最佳治療時機[5]。
(4)生理病理特點。人進入老年階段后,身體機能會不斷退步,思維能力、認識能力、辨別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等都會逐漸下降,進而表現為記憶減退、行動遲緩、反應遲鈍、耳目失靈以及說話顛三倒四等。且由于長時間受到疾病的折磨,所以身體功能也會被限制。老年患者耳目失靈不僅受到生理變化的影響,還有病理上的因素,例如腦梗死,會導致患者無法與他人共享信息。而腦卒中患者則會存在書寫、語言以及閱讀障礙,對其面部表情、肢體等也會有所影響。再加上老年人視力不斷減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溝通能力,尤其是無法感受到其他人的身體語言,患者的接收信息速度和能力下降。
(5)治療特點。老年患者由于并發癥較多,長時間接受治療,所以服藥時間長,對于部分藥物已經產生了耐藥性。與青壯年相比,老年患者有較長的藥物吸收與代謝周期,肝腎功能也在不斷衰弱,因此對于藥物敏感性較差,藥物排泄周期長,用藥后會出現諸多不良反應。
(6)安全性特點 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較低,且認知與協調能力也在不斷下降,所以存在較多安全隱患,例如易摔倒、壓瘡、墜床、尿路感染以及難以吞咽等。
1.2.2 護理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