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立卉
摘 要:詩歌是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的詞匯能力、語言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此外,通過學習詩歌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美育。闡述了詩歌語言中美育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學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進行美育的途徑與方法,最后分析了中學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進行美育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詩歌語言;美育;意義;途徑;方法;問題
一、詩歌語言中美育的意義
我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我國文化的發展,文
學藝術已經在我國呈現出了眾彩紛呈的趨勢,這種趨勢對我國當代中學語文教學有重要的意義。詩歌語言中所蘊含的語言美感對培養學生創造美、認識美的能力和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精神世界等有重要的影響。通過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語言,來對學生實施美感教育是培養初中生掌握漢語文字能力、認識我國文學藝術魅力、奠定初中生文學基礎的重要方式。
二、中學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進行美育的途徑與方法
1.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運用到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詩歌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電子課件、計算機、錄像機、投影儀等媒介,來加深對教學內容的了解。首先,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來自各種電子媒體的信息融合在一起,運用有聲畫面,再現生動詩歌中所蘊含的生動形象,從聲、情、色、形等方面來調節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詩歌意境中,最后達到使學生心領神會,得到美的享受的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畫面將詩歌的語言勾畫出來,使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來感受詩歌語言中力透紙背的神韻,更深刻地領悟到詩歌中用字的內在精髓和傳神。
2.使學生通過詩歌語言的審美教學,學會獨立地審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獨立審美是教學中進行美育的最終落腳點。
首先,在初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借助聲音,配樂朗誦,為學生營造一種詩意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用心感受詩歌語言中的美感。其次,在聽完詩歌朗誦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通過聽詩歌感受到了怎樣的心情。讓學生脫離錄音通過自己朗讀文字來進行分析,然后再聽錄音。最后,讓學生通過看圖畫,運用聯想把詩歌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還提高了學生理解詩歌、鑒賞詩歌和審美的能力。
三、中學語文詩歌語言教學中進行美育應注意的問題
1.做到為人師表,重視自身的形象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到為人師表,為學生樹立榜樣。首先,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自己的修養,在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之間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課堂上板書要做到書寫規范、美觀大方;朗讀要做到用語規范、帶有感情;語言藝術要運用充分。其次,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用積極的人生觀來影響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消除學生學習詩歌過程中吟誦的困難,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在詩歌教學中感受詩歌的語言文字美是學生學習詩歌的開端,學生在學習、誦讀詩歌的過程中發現美、體會美,最后會產生一定的審美價值。在消除詩歌吟誦困難這一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在創作中的用韻規則,運用普通話讀出詩歌中所蘊含的音韻美。其次,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能合理地劃分詩歌音節,通過正確的劃分音節讀出詩歌的語言和節奏美。在劃分音節的時候要理解詩歌的體裁,如,七言詩的音節是每句三頓,分四個音節。五言詩的音節是每句兩頓,吟誦與停頓有關。現當代詩歌是分行押韻的,但是它的押韻范圍比較寬,節奏隨著意義和情感的變化而起伏。
3.將審美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對文本的教學,更是對學生領會文字、運用文字的教學,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目標。教師不僅僅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熏陶,更要將其延伸到課堂之外。
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課內和課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將課堂中學會的審美感悟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本文通過闡述詩歌中美育的意義,提出了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師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有效的引導,可以使學生產生詩歌美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能力,最后能主動地學習、欣賞詩歌,在體會詩歌語言和意境之美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倪玉平.試論初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