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龍
摘 要: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都是圍繞相關時政素材而展開,時事政治素材的與時俱進和有效選取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中考試卷中以時政作為命題素材的試題在試卷中占一定的比例,綜合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選取的時事政治素材要具有準確性、針對性、時效性、生活性和地域性,有利于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事政治素材
時政教學素材,是指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環境和學生學情,把當前國內國際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作為背景材料呈現,幫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包括視頻、音樂、圖片等相關的文件。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知識能力的掌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體驗和變化,都是圍繞相關時政素材而展開的。時事政治素材來源于教材之外,與時俱進,學生對這種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往往又大于教材上的素材。因此,時政教學素材的有效選取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中考試卷中以一年來重大時事政治作為命題素材的試題,在試卷中占一定的比例,突出能力立意為主,綜合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課本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選取時事政治素材,這關系到我們教學效果的呈現。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時事政治素材的選取。
一、要注重時事政治素材的準確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的時政素材應從我國主流報紙、雜
志、網站上引用,注意時間、人物、事件等多方面的內容,力求準確,相關評論要適合教材觀點,語言簡潔有力。對一些負面新聞要引導學生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分析,要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教學中,防止隨意地引用素材和表述不清的素材,或者是錯誤的時政素材,這些都會降低時政素材的可信度,影響學生的分析、討論興趣。當我們面對一個時間、地點、人物等都不準確的時政素材時,我們的感受是什么。師生分析、討論、總結,最終結果卻是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我們就失去了課程教育的設計理念。
二、要注重時事政治素材的針對性
形式服務于內容,選取的時政教學素材要能服務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緊扣教材知識體系和進度,與教學主題相吻合,時政教學素材與教學內容的切合要自然、貼切。我們注意時政教學素材的新活性的同時,要研究考慮選取的時政素材是否能與教材中的教
學內容相吻合,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讓學生讀不懂,找不到關鍵詞,抓不住重點語句。選取的時政教學素材還必須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生活水平,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具體問題具
體分析,甚至因為班級學情的不同來選取不同的時政素材,讓學生從自身最適合的知識、能力出發,去增強自己的學科興趣,得到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這樣,教師也能順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時事政治素材的時效性
國內國際每天發生的事件千千萬萬,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那些對國內國際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較大影響的事件,因為這些事件對我們的生活有重大影響且屬于中考時政考查的范圍,我們選取時事政治素材一般以一年為限。在分析一年來的時事政治事件時,要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尋找最新的新聞熱點,它代表著國內國際的最新信息。我們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善于收集和整理相關時事政治材料,平時應該分門別類地整理,并不斷補充,讓最新活的材料出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要注重時事政治素材的生活性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一個主要價值取向就是回歸生活。《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課程性質是:“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初中學生生活的圈子逐步擴大,面對成長中的問題,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處理好自己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時政教學素材的選取中要注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密切關注我國青少年的實際生活,選取現實生活中學生關注的話題,調動他們已有的知識、思維和價值觀念來思考當代中學生的心理道德素質以及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直面生活、體味生活,運用所學知識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積極踐行優秀的品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強化對學生思想和行為教育的針對性。
五、要注重時事政治素材的地域性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開發、選擇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要結合當地和學校實際情況,重視對本土資源尤其是農村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揮本土資源的優勢和獨特價值。”而且近幾年來,我省各地中考試卷均重視對本地時事政治內容的考查,試題不論是素材的選取,還是問題的設置,在考查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宣傳和維護家鄉的良好形象,力圖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關注家鄉的發展變化,增強熱愛家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樹立為家鄉奉獻自己聰明與才智的理想,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功效。所以,我們思想品德教師要幫助學生收集、選取學生關心的本市、縣區和農村、鄉鎮地域內新鮮的社會新聞以及本地區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作為主要素材,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真人真事去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讓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走進我們的課堂,讓我們的教材知識與本土時政資源完美地結合起來,發揮出獨特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黃俊芳.用好時政素材 激活政治課堂[J].學苑教育,2013(11).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