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傳榮
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本文將結合筆者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就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較合理的應對策略。
歷史教學是中學教育的基礎課,不僅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學生優良的品格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當前素質教育的情況下,初中歷史學科在教育理念、教學手段與成效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農村中學尤其是偏遠的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良影響。現在的農村小學沒有開設歷史課程,所以,大多數學生剛進入中學,可以說沒有學習歷史課的基礎。再加上學校不夠重視,老師不愛教,學生不愛學,以至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師生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根本就不愛學習歷史。如果不改變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初中生生源的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學生生源較差。現在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城鄉結合部的初級中學,四分之三以上的學生為農村學生或打工子弟。而這些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輾轉于幾所學校才完成小學學業的。相對于城區的中學,這些學生流動性大。家庭教育跟不上,個人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學習自覺性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普遍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提升學習成績。
2.對重視程度和教學手段的分析
現在農村中學還存在著對歷史教學不夠重視,在初一和初二的歷史教學中尤為明顯。有些學校雖然在課表上安排的比較足,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被語數外等主科占用。班主任老師都是由語數外的主科老師擔任。有些歷史老師都不是歷史專業的科班出身,對歷史知識的把握和歷史素養還很欠缺。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有限,基本教學資源配備不足。比如,歷史刊物、歷史書籍、歷史掛圖、歷史參考資料非常有限,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是不足。先進的教學手段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與時俱進。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老師,對已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不會使用或嫌麻煩,盡量避開。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知識化、趣味化、高效化的教學目標,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改變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學校教育的層面上,要提高對歷史教育的重視程度,改變歷史是小科的思維模式,逐步樹立起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隨著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逐步地改善,農村教學水平的提高得到了保障。同時要求歷史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能力,構建適合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
1.要上好初中歷史教學的第一課,使學生重視歷史課
上好歷史教學的第一課,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重視歷史的學習,樹立起一種學習歷史的信仰,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課也需要有一個好的“開頭”,所以上好導言課是非常重要的。指導學生了解什么是歷史、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怎樣學習歷史,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今后歷史課學習指明方向并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樹立一種要去學習歷史的信念。
2.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做個有語言魅力的教師
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歷史專業素養,而且對專業的把握、理解和講授都要有自己獨特的模式。一個讓學生喜歡的歷史老師,他所講授的歷史課也必然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能感染學生樹立學習歷史的信念。要讓學生重視歷史,還需要老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引人入勝,從而才能讓學生真正打心底里喜歡歷史。
3.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教師要正視學生中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始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歷史老師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為學生而教學”。《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成績不是對歷史教學好壞的最終評價,老師不要因為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而對歷史教學、對學生喪失信心。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階段,這個階段因人而異,或長或短,作為老師要有耐心。教師要實現為了“學生”而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雖然農村初中歷史教學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以上便是我這幾年支教后對農村歷史教學策略的一些看法。我相信只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農村歷史教學會越來越好,會有更多的中學生懂得歷史,熱愛歷史,進而更熱愛我們的祖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王燁.讓學生更喜歡歷史課[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8(03).
[2]劉秀芳.怎樣提高歷史課的課堂效率[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8(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