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超
《“海豹”八隊:深入敵后》于2014年3月上映。在該片中,美軍發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即通常所說的“剛果(金)”]境內有一處叛軍的秘密訓練營,這個訓練營有著“基地組織”的特點,當地叛軍頭目湯加將軍還與一個叫馬林的軍火販子有軍火交易。而叛軍剛剛抓捕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名叫佐伊·杰拉尼的女線人,并關在訓練營中。因此,美軍決定派出由凱斯率領的由5名海豹隊員組成的海豹八隊進入那里,拯救被當地叛軍俘虜的中央情報局(CIA)線人。

潛入剛果(金)的美軍特種部隊在無人機支援下將訓練營內的當地叛軍消滅,并將線人杰拉尼救出。當“海豹”八隊正要審訊被抓住的湯加將軍時,杰拉尼卻突然用刀將湯加將軍殺死。杰拉尼告訴凱斯,軍火販馬林在當地有一個出產“黃餅”(核工業中的一種重要原料,也是核燃料生產過程中一種必需的中間產品,其主要成分是重鈾酸銨,黃色,常加工成餅狀,因此被稱為“黃餅”)的鈾礦,實際上湯加將軍的軍隊正是受雇于馬林保護鈾礦的。杰拉尼還說,馬林已經囤積了一批“黃餅”,36小時后就會出貨。凱斯在向指揮部報告了以上情況后,得到命令前往礦區抓獲馬林并阻止核原料的交易。途中經過與湯加將軍的軍隊幾次激戰,“海豹”突擊隊終于到達了鈾礦,并將守衛全部消滅。誰知杰拉尼卻突然不見了,凱斯等人通過資料判斷杰拉尼是軍火走私集團的人,其取代馬林并接手“黃餅”交易,誘使美軍將企圖奪取交易權的湯加將軍及其軍隊消滅。在與軍火走私集團的激戰中,海豹突擊隊3人陣亡,1人被俘,只剩下了凱斯一人。


經過一番努力,凱斯打探到杰拉尼一伙藏在金沙薩的一個公寓大樓內。凱斯不等增援部隊到來單槍匹馬前去營救被俘的隊友。這名“神勇無敵”的海豹突擊隊員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只一人與幾十甚至上百名當地武裝人員和軍火走私集團成員交火,最后在被俘隊友的幫助下將其全部擺平。最終,影片也和絕大多數美國影片一樣有一個讓所有觀眾都非常“滿意”的結局。
影片中,美軍整個戰前情報工作如同虛設,基本上是在沒有摸清敵情的情況下就投入作戰。美軍是通過在當地的CIA特工杰拉尼發現剛果(金)境內的秘密訓練營的,也就是說是通過人工情報獲得這一信息,隨著CIA特工被叛軍抓住,美軍也就失去了人工情報來源。美軍只是給“海豹”八隊下達救出被俘特工后離開的命令,卻沒有提到訓練營內敵方的兵力數量、武器配備、部隊部署和被俘特工關押位置等關鍵信息。可以這么說,“海豹”八隊是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作戰的。首先,他們不知道將要遇到的抵抗強度有多大,這種強度的抵抗是否能夠克服?其次,搞不清被俘特工的位置,只能邊作戰邊搜尋,而這樣的任務對于一支只有5人的小分隊來說無疑是難以勝任的。如果是在現實情況中,這樣的作戰計劃十有八九都要以失敗而告終。


按照影片中的說法,美軍對秘密訓練營進行攻擊時的出發陣地是在南非境內,為了隱蔽攻擊企圖不被對方發現,美軍雇傭當地飛行員利用商用直升機運載部隊前往作戰區域。應該說,這是隱蔽作戰企圖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問題是商用直升機的航程是否能夠滿足作戰需要?南非東北部和剛果(金)之間隔著3個鄰國,即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如果從空中走的話,最短的航線是從南非東北角出發飛越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到達剛果(金)的南部邊界。筆者在世界地圖冊上粗略測量了一下,從南非東北部邊界到剛果(金)南部邊界的距離近1000km。商用直升機很少有能夠滿足這樣大航程機動要求的,例如與UH-60軍用“黑鷹”直升機系出同門的S-76民用直升機,在運載12名乘客、裝載標準燃油的情況下,航程只有748km,而在運載8名乘客、帶副油箱的情況下,最大航程也只有1112km。一般的中型以上商用直升機最大航程也就在600~800km,這就是說,即使航程超過1000km的商用直升機也只能保證從南非邊界飛到剛果(金)邊界,卻根本無法返航。美軍自然可以選擇從南非的東北部最靠近剛果(金)的地區起飛以縮短飛行距離,但如果秘密訓練營在剛果(金)內陸的較遠地區,那么這樣的直升機連到達目標區域都是不可能的。
在筆者看來,更實際的投送方式應該是使用運輸機夜間傘降。美軍可以使用加裝前視紅外導航設備的運輸機進行超低空飛行,特種兵在距目標區域一定距離處采取傘降方式著陸,回撤時使用經過空中加油的類似MH-53E那樣的直升機將人員接回,這樣的方案是比較合理的。
回到片中來。美軍使用商用直升機的初衷是偽裝,也就是避免被對方看到有軍事力量正在進入其國界。直升機自然可以采取沿山谷等地形進行超低空飛行,以躲避沿途各國雷達站的搜索。同時直升機上的人員也應該采取隱蔽措施,以降低被沿途地面人員發現的可能。然而,片中的海豹突擊隊隊員接近降落區域時卻像通常乘坐軍用直升機那樣,坐在直升機艙門處,下肢和武器都露在外面,根本不知道隱蔽自己。降落區域距離目標區還有15km距離,若降落區域有人發現美軍的企圖并電話通知那邊做好應戰準備,美軍煞費苦心地使用商用直升機隱蔽接敵的企圖也就破產了。在筆者看來,美軍應該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隱蔽在機艙內,降落時通過觀察排除地面有被發現的可能后再離開直升機,這樣做的隱蔽效果更好。
另外,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夜視器材的美軍熱衷于夜戰,然而本片中的美軍似乎不太愿意采取夜戰方式:美軍乘坐的直升機向剛果(金)境內機動和降落過程中都是在白天行動,不僅如此,美軍的作戰行動也幾乎都在白天展開,這就使得其強大的夜視能力無從發揮。僅有的一次夜間作戰是美軍突襲鈾礦時發生的,但令人奇怪的是美軍根本沒有使用夜視器材。
片中的美軍作戰行動嚴重脫離實際,一方面過于依賴空中的無人機,另一方面卻以一支并不擅長攻堅作戰的海豹小分隊與敵方大部隊進行正面對抗。
此外,美軍沒有為“海豹”八隊安排預備支援力量也是一處致命傷。美軍支援“海豹”八隊的主要手段是空中的MQ-9“收割者”無人機。在攻擊秘密訓練營時,無人機主要任務是清除訓練營內的抵抗力量,為“海豹”后續行動創造條件。但是,無人機攻擊完畢后,“海豹”八隊還是遇到了眾多敵人的抵抗,使得作戰過程被嚴重拖長了。從這一點上來說,美軍無疑是犯了過于依賴空中火力的錯誤。1架無人機火力并不算強,執行定點清除任務還可以,但要想完全消滅或壓制一個營地內的敵軍非常困難,或者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這也是造成“海豹”八隊進入訓練營后遭到強烈抵抗,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如果從實戰出發,美軍應該利用火力更為強大的有人駕駛固定翼作戰飛機,如類似F-16、F-18、F-15E這樣的飛機進行預先火力打擊,然后在“海豹”進入訓練營后在上空盤旋隨時準備進行后續支援行動。如此一來,“海豹”八隊就可以隨時召喚空中火力打擊,作戰進程也就會大大加快。
特種部隊最擅長的是經過充分準備的突襲作戰,這種作戰方式可以將特種部隊有限的戰斗力在非常有限的時空范圍內突然全部發揮出來以完全壓倒對手。片中的“海豹”八隊不斷與數倍于己的叛軍正面交火,雖然對手作戰素質很弱,但其火力卻要數倍于“海豹”。這種情況下,“海豹”八隊要想迅速取勝是極為困難的。當然,劇情之所以這樣安排恐怕是導演力圖在激戰中給這支“無敵”特種部隊增加一些神勇色彩吧。影片最后階段中,凱斯一人單槍匹馬在金沙薩大街上毫不隱蔽地與上百名當地武裝人員交火,擊斃對方不下數十人自己卻毫發無損,也同樣是渲染海豹作戰能力天下“無敵”的手段,實戰中并不可取。
還要說的是,“海豹”八隊的CQB戰術動作也有很多問題。在進入被俘CIA特工所在房屋之前,海豹們已經看到被他們擊傷的叛軍頭目湯加將軍躲了進去,在破門時卻沒有采取任何針對性措施,他們直接踹開房門就沖了進去。如果對手躲在角落里向他們開槍,這樣的戰術動作無疑是要吃虧的。通常的辦法是首先投入閃光彈或爆震彈,趁對方失去抵抗能力的機會再沖進去解決之。片中“海豹”八隊的這個動作可以說是非常不專業。等到進了里屋,海豹們又突然變得謹慎了。凱斯用口香糖將一個小鏡子粘在刺刀上伸進去,利用小鏡子觀察里屋的情況,當鏡子被屋內的叛軍打爛后,凱斯才想起來投一個閃光彈。結果效果出奇地好,叛軍士兵被殲,湯加將軍也被抓住。這種戰術動作前后顛倒的安排,不能不說編導把握軍事題材影片方面有待提高。

當抓住湯加將軍和救出杰拉尼后,“海豹”八隊就在房內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這時,所有的隊員都在屋內,屋外連個放哨的人都沒有。這種情況對于一支特種部隊來說無疑又露怯了。
《“海豹”八隊:深入敵后》片中在裝備方面也有瑕疵和錯誤。
首先來看看“海豹”八隊的武器配備情況。片中凱斯率領的“海豹”八隊5人小組配備了4支M4A1卡賓槍,其中1支加裝了榴彈發射器,另有1名隊員則使用由M16A2自動步槍改裝的精確步槍(配裝較長的重型槍管)。當然,每名隊員都配備有自衛用的手槍,型號有伯萊塔92SB和格洛克17。這一武器配備總體來說比較合理,形成了卡賓槍的自動火力、榴彈發射器的面殺傷能力和步槍的精確射擊能力的三者結合,可以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能力較為全面的作戰單元。但其中的問題是,由M16A2自動步槍改裝的精確步槍遠距離打擊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5.56mm NATO步槍彈威力不足。在剛果(金)這樣的非洲地區作戰,很多時候交戰距離是比較遠的,使用7.62mm步槍更為合適,使其可以在中距離內提供壓制能力。

加裝光學瞄準鏡的M4A1卡賓槍在作戰中發揮了極好的戰術作用。片中,“海豹”八隊登上叛軍卡車時,就是由使用M4A1卡賓槍的凱斯掩護的。凱斯使用槍裝有光學瞄準鏡和消聲器的M4A1卡賓槍擊殺了一名叛軍士兵,使得隊友都順利登上了卡車。
值得注意的是,“海豹”八隊使用的榴彈發射器并非我們通常見到的軍用M203 40mm榴彈發射器,從外觀上判斷,是一種民用型的37mm榴彈發射器。在這里需要普及一下的是,M203 40mm榴彈發射器在美國民用市場中被歸類為“毀滅性裝置”,受到嚴格管制。美國有些州根本就不允許平民購買,其他州雖然不禁止平民購買這種裝備,但卻要交200美元的稅,而且購買一枚殺傷性榴彈也要交200美元的稅。這樣的限制使得軍用型M203在民間并不流行。為此,有的武器生產商就開發了口徑為37mm的榴彈發射器,其只能使用專門設計的訓練彈、煙霧彈、橡皮防暴彈等,不能發射殺傷性榴彈,所以不在管制范圍內。片中,“海豹”八隊在夜間襲擊鈾礦時,就兩次使用民用37mm榴彈發射器炸掉了叛軍的2個目標。這種武器根本不能發射殺傷性彈藥,而且作為海豹突擊隊來說本應配備M203 40mm榴彈發射器。這可能是道具部門找不到軍用40mm榴彈發射器,只能用這種民用型的來充數了。
作為片中“海豹”八隊能夠得到的惟一的火力支援裝備,MQ-9“收割者”無人機在片中的武器裝備中占有重要位置。MQ-9“收割者”無人機除了對秘密訓練營進行預先火力打擊外,還對發現的叛軍車隊進行了打擊。從影片中可看出,該機共對地面的不同目標投射彈藥7枚,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MQ-9“收割者”無人機是在MQ-1“捕食者”無人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負載能力為1.7噸(包括攻擊彈藥和各種偵察器材),是一種無人對地攻擊系統。該無人機的典型武器配備為2枚GBU-12/38型激光制導導彈、4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分別掛載在兩側的機翼掛架上,從片中畫面來看,無人機也正是采用這種武器配備方式。也就是說,無人機掛載的彈藥數量為6枚,最多可以對地面進行6次投射,是不可能打擊7個不同目標的——這也是制片方的一個疏忽之處。
“海豹”八隊攻下秘密訓練營后,繳獲了大量現金和機密資料。此時,指揮部在命令他們根據杰拉尼提供的情報前去抓捕馬林和阻止“黃餅”交易的同時,還命令他們將繳獲的現金埋在訓練營內,并將一個GPS終端埋入其中,以便于CIA的人員隨后將其取走。這里出現了一個問題,將GPS終端和現金埋在一起是否能引導CIA的人找到埋藏地點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要從GPS的工作原理說起。GPS的功能主要是三項,即定位、導航和授時(即指GPS能根據衛星的信號精確顯示當地的時間),如果從影片中埋藏GPS終端的初衷來說,無疑是想利用它的定位功能引導CIA找到埋藏地點。但從GPS的工作原理來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GPS工作時,只要在地球上任意一點接收到24顆導航衛星中的任意3顆衛星的信號,通過自身運算就可以確定其當時的準確位置。也就是說,GPS屬于被動工作方式,其終端本身并不向外界輻射信號。因此CIA的人不能通過探測其輻射信號的方式來確定其準確位置,自然也無從尋找。

“海豹”八隊前往鈾礦途中要經過一條河流,因此他們趁守衛不注意偷了條船企圖順河而下,但后來被叛軍發現并遭到追擊。叛軍追擊的船隊中有一艘橡皮艇上架設了一門迫擊炮,看起來像是一門82mm迫擊炮,邊追邊向美軍所乘坐的船只轟擊。這種場面不多見到,因為迫擊炮是一種曲射武器,其彈道非常彎曲,在很多時候都是采取間接瞄準射擊的方式。在片中雙方都乘坐快艇時,即使是自動步槍這樣的直接瞄準射擊武器命中率也會大大下降,更不要說曲射彈道的迫擊炮了。在快艇上用迫擊炮的瞄準鏡幾乎難以看到另一個快艇上的目標,無法進行精確瞄準。此外,在上下顛簸的快艇上就連基本的炮彈裝填都是問題,更不要說準確命中對手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不足外,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些細節出現了失誤。如片中提到馬林賣給湯加一批捷克生產的VZ-58突擊步槍。然而,整個影片中叛軍使用的都是AK47步槍,根本就沒有VZ-58突擊步槍出現。片中RPG-7火箭筒發射的鏡頭基本上都是后期處理出來的:發射筒發射時后面不噴火,只有煙柱冒出甚至只有很少的煙霧;使用RPG-7射擊的叛軍身后就是墻壁,這樣會被后噴火焰燒傷,而影片中士兵卻毫發未傷。片中出現的機槍彈鏈上裝填的是空包彈,這也是軍事類影片的通病,實戰中怎么會出現空包彈?還有就是AK47步槍的拋殼窗和拉機柄位于槍身左側(實際上原槍的拉機柄及拋殼窗均位于槍身右側)。
片中反復出現“海豹”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場面,海豹們幾乎根本就不在乎對方的火力,也不怎么利用掩蔽物就與對手交戰,而且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這樣的表現手段顯得“夸大”。
這部影片是典型的美國式英雄劇,而筆者作為軍事迷,更愿意從軍事角度審視其中的情節處理,品味其中的“軍”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