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梅
(建昌縣水土保持局,遼寧 建昌125300)
建昌縣位于遼寧西部山區的葫蘆島市。地處遼西丘陵山區,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 223.8 m,有遼西屋脊著稱。全縣平均海拔426 m,嶺上平均海拔555 m,嶺下平均海拔322 m,最大相差1 147.5 m,嶺上和嶺下差距為233 m。
建昌縣下轄28 個鄉鎮、276 個行政村、2 085個村民組,總戶數181 176戶,總人口62.5 萬人,人口密度196 人/km2。建昌縣有耕地面積59 570 hm2,人均耕地面積0.1 hm2,實有水澆地面積5 340 hm2,實灌面積8 000 hm2。全縣 2008 年糧食總產量30.34 萬t,平 均 產6750 kg/hm2,全 縣 果 園 面 積7 610 hm2,水 果 總 產 量12.55 萬t,農 業 總 產 值216 667萬元,工業總產值421 24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461 477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 37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 820元。
建昌縣屬北溫帶亞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多集中在7、8 月份。無霜期158 d左右。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44.5 千卡/cm2,是我國北方太陽總輻射量最高的地方。建昌縣發源、流經縣境的河流有40多條,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六股河、青龍河、黑水河等。建昌縣境內建有堤防15 座,堤防類型全部為石堤、建有水庫22 座。
強降水是激發山洪泥石流暴發的決定因素,其山洪災害的特點是:①突發性強。由于山區山坡陡峻,河谷短小,河床比降大,匯流時間短;②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災害發生。當山洪爆發時,攜帶由滑坡提供大量的固體堆積物,形成了泥石流;③破壞力強。山洪及泥石流爆發突然,歷時暫短,來勢兇猛,往往傾刻之間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毀滅性災害。
1)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嚴重。建昌縣地處山區,是一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每遇暴雨山洪爆發,泥沙俱下,沖毀農田道路和村莊,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水土流失問題仍十分嚴重[1]。
2)暴雨山洪出現頻率高,季節性強。降水有明顯的季節性,6—9 月為汛期。多年來的山洪災害都集中在6—9 月,由于植被差,地層表面松散,地表坡度大,遇強降水極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災害。
3)暴雨山洪出現易發性強,山地丘陵極易形成具有沖擊力的地表徑流,導致山洪暴發,造成山洪災害。常發生在小型河流的上游,受災程度嚴重。
4)山洪來勢兇猛,破壞性強,成災快,危害大。山村各處山區山高坡陡,山洪匯流快,山洪災害常常瞬間成災,對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9 年—2007 年,建昌縣發生暴雨山洪災害共15 次,累計受災10.9 萬人,累計死亡人人數17 人,累計農作物受災面積1 270 km2。具體受災情況詳見表1。

表1 建昌縣歷史暴雨災情情況統計表
1)建昌縣防御體系和制度已建立,并進行了有效的實施。各鄉鎮要嚴格執行24 h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災情速報機制,保障突發性地災害緊急信息保證渠道暢通。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摸清情況,并按照有關規定逐級向上一級部門報告。
2)信息源缺乏,大部分危險區內的降水和水位無法實時掌握,建昌縣已部分建有雨量和水位站,對一些特殊地區進行監控,但密度太低,無法達到對山洪災害的全面有效的監視。
3)群防群測的責任人和防御體系雖然已經明確,但還不夠完善,嚴重缺乏預警體系建設所需的有關設備等;致使險情來臨時,無法及時通知有關的人員進行組織防洪搶險和命令危險區內的民眾及時轉移。
4)山洪災害防御宣傳和培訓缺乏,群眾對山洪災害防御意識比較淡薄;對山洪災害的危險性估計低。無法更深刻意識到山洪災害給人民帶來的危害。
[1]王野.葫蘆島市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思考[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1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