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淇河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及建議
楊苗青1,徐洪斌1,孫震宇2, 馬浩亮1, 董亞麗1
(1.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2.河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4)
摘要:查閱相關資料,對鶴壁市淇河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展開調查,在淇河斷面水質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水源地保護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淇河;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對策與建議;鶴壁市
收稿日期:2014-05-12
基金項目:人社部歸國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項目(豫留學函[2011]5號);十二五水專項“賈魯河流域水質改善綜合控制研究與示范工程”(2012ZX07204-001-003);“河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支持計劃”(13IRTSTHN030)。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 A
鶴壁市淇河素有“北國漓江”之美譽,是我國北方少有的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淇河流域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河水純凈甘甜,清澈見底,被稱作鶴壁的“母親河”。淇河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棋子山,一路九曲十八彎,流過千嶺萬壑,入豫后經新鄉輝縣市,安陽林州市,鶴壁淇縣、??h,在??h北劉莊入衛河,全長161km。淇河盤石頭水庫、寒坡洞分別為市區第一、第三水廠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類型為地表水,提供全市幾十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當地政府出臺的《鶴壁市淇河保護實施辦法》規定,淇河在鶴壁市入境斷面處至劉莊壩段,淇河河道及兩岸向外300m范圍內的區域劃為一級(紅線)保護區,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
1項目背景
鶴壁市政府力求打造旅游品牌,建設河南省特色旅游基地,以淇河綜合開發與保護為重點,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淇河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也要確保水源地飲用水安全及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進行。因此,對淇河鶴壁市市境段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進行了調查和取樣分析,并提出了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水源地保護對策和建議。
2淇河(鶴壁段)基礎環境質量狀況
2.1盤石頭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
盤石頭水庫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3′19″、北緯35°50′38″,海拔高度281m,總庫容6.08億m3。盤石頭水庫每年可提供1.35億m3水量,能夠保證當地居民飲用水供水需求。鶴壁市第一水廠通過工農渠從盤石頭水庫引水,多年平均引水9922.4萬m3。目前影響工農渠水質的主要是工農渠等高線以上、山嵴線以內果樹防蟲噴灑農藥,遇大雨時,化肥和農藥殘留可能隨雨水滲入工農渠內。多年來盤石頭水庫水質一直保持Ⅱ類標準以上水質,可以滿足城市供水水質要求。
2.2盤石頭水庫下游飲用水源保護區
淇河在鶴壁市境內79km,流域面積499.8km2,多年平均流量為10.8m3/s。2013年9月,對盤石頭水庫下游至金沙灘一段水質進行連續3d監測,水質基本可以滿足Ⅱ類標準要求,整體達標率為92.6%。
許溝泉是裂隙巖溶水,受碎屑巖阻擋,以泉群形式集中流出,水質較好且穩定,監測結果表明其水質達到Ⅰ類標準。該段生產纏絲鴨蛋的養鴨場兩家相鄰,直接在河中放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對水質造成直接影響,在養鴨場下游150m處設監測斷面,結果表明水質糞大腸菌群超標,超標倍數為0.75,呈Ⅲ類水平。
寒坡洞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3′01″,北緯35°45′27″,地表海拔高度為108m,該飲用水源地設計取水量1825萬m3/a。監測結果表明,COD出現了輕微超標現象,超標倍數為0.07,超標原因是由于在取水斷面上游一級保護區內出現人為丟棄生活垃圾、游泳、釣魚等行為的影響,寒坡洞為鶴壁市第三水廠取水處,其水質好壞直接關系到當地居民飲用水安全。
2013年10月,再次監測結果表明,隨著氣溫的降低,淇河兩岸游泳、旅游等人為活動逐漸減少,水質恢復到Ⅱ類以上水平。
3淇河(鶴壁段)污染源狀況
盤石頭水庫地表水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在鶴壁市境內沒有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畜禽養殖污染源及農田面源污染源。引水的工農渠南干渠總長4509.8m,其中明渠總長876.4m,最長段為130.6m,最短為2.2m,部分渠段遇大雨時會受等高線以上梯田及果樹噴灑農藥的影響。從南干渠西鹿隧洞出口至水廠二水源的南干渠輸水管線主要是暗渠,總長752.3m,該段暗渠埋在農田下,暗渠頂部為拱形干法砌頂,未做防水處理,部分地段地勢較低,遇大雨時積水,化肥和農藥可能會隨雨水滲入工農渠內,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對盤石頭水庫下游至金沙灘一段河流兩岸800m范圍內進行調查,發現共有39家飯店,主要分布于現有的旅游景點附近,其餐飲廢水直接排入淇河或排入鄰近的田地。淇河流域為低山丘陵區,未直接入河的廢水也會通過地表徑流或下滲進入河道。采用情景分析法,估算廢水排放量、COD和氨氮分別為55244.8t/a、16.73t/a、0.96 t/a。該區域內共有22個自然村,6910人,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00886t/a,COD排放量為18.16t/a,入河量為3.63t/a,氨氮排放量為2.22t/a,入河量為0.444t/a。附近村里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周圍田地,其最終去向也是通過滲流或地表徑流進入河道。該流域內集中式養雞5.9萬只,養豬2600頭,養鴨7000只,養魚40萬條,糞便均為集中堆放,干化后還田。養殖業COD、氨氮、總磷排放量分別為159.2t/a、10.768t/a、14.47t/a,入河量分別為21.5t/a、0.658t/a、1.083t/a。寒坡洞地表水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共有農田1391.33hm2。化肥使用量為2900t/a,農藥使用量25t/a。估算其農田徑流污染物負荷,COD為359t/a,氨氮為72t/a。
現場調研與取樣監測結果表明,淇河水的流動性好,具有較強的自凈能力,目前盤石頭水庫至金沙灘一段,飯店、村莊生活污水、養殖業排污及農業面源污染還沒有造成淇河水質的明顯超標,但淇河環境優美,是不可多見的旅游勝地,如若不對這些污染源加以控制、規劃、整頓、治理,尤其到春夏旅游旺季,游客劇增,這些必然會成為影響寒坡洞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的重要污染源。
4淇河(鶴壁段)環境保護建議
4.1生態旅游
科學合理地規劃與布局,開展旅游開發與水源地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生態旅游模式??煽紤]將寒坡洞取水口轉移到Ⅱ橋上游,消除飲用水水質安全隱患,同時為淇河下游兩岸旅游開發和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水源地標識牌和警示標志牌按照相關規定安裝完善,并加強監督和管理,在一級保護區內,嚴禁游泳、釣魚等現象;設立隔離網,明確水源地重點保護區范圍,使游客在游賞的同時既不影響景觀又不直接接觸淇河水體,確保飲用水安全;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種植草地或涵養林,二級保護區內采取喬木、灌木、草皮相結合的立體綠化方式,既能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又能有效減少農藥、化肥等面源污染和防止水土流失。
4.2污染源防治
對保護區內的養殖業、飯店、生活垃圾、農業面源污染等進行分類管理、綜合整治。
嚴禁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進行養殖活動;對于二級保護區的畜禽養殖場,應限期進行搬遷,并推廣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實行生態養殖,將糞便等污染物運至保護區外進行集中處理。鑒于纏絲鴨蛋的特殊性,要做到對養殖數量的控制,規定養殖密度,不可人為制造水質惡化的養殖環境。
盤石頭水庫下游至金沙灘一段分布于現有旅游景點附近的39家飯店,一般都是由附近村民經營,其餐飲廢水直接排入淇河或鄰近的田地。一級保護區內的飯店屬違章建筑,需進行拆除;對于二級保護區內的飯店,根據實際情況,分批拆除或遷入附近村莊,其生活垃圾和餐飲廢水嚴格按村里規定進行集中處理。
對于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的現有居民可逐步遷出保護區,并根據居民意愿遷入城鎮或就近妥善安置。二級保護區的居民,生活垃圾實行固定地點收集,分類處理,并將垃圾運到保護區外進行最終處置。對于生活污水,可建設簡易曝氣池+人工濕地來進行集中處理,脫氮效果好,維護管理方便,適于技術水平不高、規模較小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對于農業面源污染,禁止在一級保護區內使用農藥、化肥,限制二級保護區內農藥、化肥使用量,以減少其對水源地水質的影響。
寒坡洞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有5座橋梁從淇河上跨越,其中淇河Ⅰ橋(取水口上游1300m)、淇河Ⅱ橋(取水口上游5800m)及朱家大橋(取水口上游2700m)屬快速通道公路橋梁;取水口上游2700m處有1座簡易水泥板橋,是從淇縣朱家至淇濱區下龐村的村級公路;取水口上游4900m處有1座石板橋。在5座橋梁上適當位置安裝監控設備,并實行在線監控管理,若有突發情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在Ⅰ橋、Ⅱ橋及朱家大橋兩側安裝防護欄,以防意外事故對飲用水水源地產生污染。
在盤石頭水庫至金沙灘一段保護區內,由于過去存在的個別開采活動,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有關部門應實施植被修復工程,這將會對隔離農田面源污染、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淇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起到重要作用。
4.3應急與監控系統
為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防范突發性水源地污染事故、特殊干旱等安全供水風險,選擇合適的地點布設地下水取水構筑物,并保持對設備的維修和保養,以此處地下水為備用水源應對突發事件,保障正常供水。各級部門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水源地飲用水安全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建立水質水量在線自動監測系統,進行連續監測,掌握其動態變化,能夠迅速發現問題,準確作出預測,與應急系統相呼應,對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4.4加強監督,完善管理
建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管理隊伍,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日常環境監管能力。沿淇河縣區的環保、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衛生、農業等部門,以及規劃控制區域內各水工程管理單位,應及時溝通,共同做好淇河保護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應承擔保護淇河的義務,并有權依法舉報、制止污染淇河水體、破壞淇河生態環境的行為。若發現水質有異常現象,管理部門相應的應急預案需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4.5宣傳教育
在調研過程中,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塑料袋、飲料瓶等生活垃圾時常可見,在禁止游泳的標志牌旁邊也有游泳現象,游客和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強,對水源地水環境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因此,要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宣傳欄等形式,提高全社會對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意識,使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另外,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確保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進行。通過恢復和保護河流生態系統來促進旅游開發,以旅游開發的收益來推動生態系統的恢復與保護,兩者相輔相成,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共同推動人河良性循環的生態旅游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傳艷,趙鑫.河南省黃河濕地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32(2):154-157.
[2]徐洪斌,呂錫武,李先寧,等.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現狀調查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S):375-378.
[3]朱梅.海河流域農業非點源污染負荷估算與評價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4]黃歡,汪小泉,韋肖杭,等.杭嘉湖地區淡水水產養殖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07,23(2):94-97.
Investig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Qi River and Suggestions for
Protection of the River as Drinking Water Source
YANGMiao-qing1, XU Hong-bin1,SUN Zhen-yu2,MA Hao-liang1, DONG Ya-li1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Abstract:The base environmental data of Qi River in Hebi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lated material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was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protecting Qi River as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base investigation;drinking water source;countermeasures;Qi River;He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