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應當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實訓基地對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如何建設好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國內一些學者進行了理論探索和具體實踐。朱其訓, [1]李強 [2]等研究了國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梁燕, [3]宋佳 [4]等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進行了研究;榮新艷, [5]薛建榮 [6]等針對校內實訓基地的評估問題進行了研究;賈濤, [7]孫國淮 [8]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是安徽省示范高等職業院校,其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其實訓基地的建設經驗為其他實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參考。
一、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一)區域經濟的發展使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泛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是現代電子技術、現代智能建筑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涉及視頻監控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等領域。
安徽省經濟支柱產業為電子信息、能源化工、建筑、交通運輸、資源環境、現代農業等領域,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和安徽省經濟支柱產業中的電子信息、建筑(現代智能建筑)關聯性較強。最近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不管是現代化的住宅小區還是大型商業建筑如酒店、購物中心,都急需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目前,我國樓宇智能化從業人員約100萬人,而政府及相關部門資料顯示我國樓宇智能化技能型專業人才卻極其匱乏。培養市場急需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將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二)實訓基地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重要的保障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是一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該專業要求畢業生能夠從事智能化樓宇設備安裝與調試、系統設計等相關工作崗位。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培養優秀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實訓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實訓基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實訓環境,使學生能夠做到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模式下更好的學習。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可行性
(一)政策的支持
200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了第三批十個新職業,智能樓宇管理師是其中之一。
2006年,教育部和建設部指出樓宇智能化、建筑智能化行業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抓緊落實,盡快發展。隨著樓宇智能化應用的不斷拓寬,智能樓宇管理應運而生。
2008年,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要求大力發展公共安全產業。樓宇智能化設備等公共安全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對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長。
2012年,中央財政支持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建設,并下達建設經費。
(二)學校具備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力
學校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核心,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七屆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我校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有專職教師16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5人,中級職稱10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4人,占87.5%,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15人,占93.7%。學校還聘請了企業工程師作為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兼職教師,承擔一部分教學工作?,F有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兼職教師15人。此外,學校建設的實驗實訓中心達23000平方米。學校具備建設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的軟硬件條件。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
(一)建設目標
以學校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為依托,將實訓基地建設成具備綜合實踐教學的實訓場所以及開展樓宇智能化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的中心。
(二)建設的實施
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采用分階段建設。實訓基地引進國內先進的技術設備,逐步建成了樓宇智能化綜合實訓室、自動線安裝于調試實訓室、嵌入式系統實訓室、傳感器技術實訓室、維修電工實訓室、電子技術實訓室、EDA實訓室。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中最核心的是樓宇智能化綜合實訓室,該實訓室建成后能夠進行樓宇智能化工程設計、消防報警系統設計、視頻監控系統設計、對講門禁及室內安防系統設計、綜合布線施工、DDC的接線、編程和調試、智能建筑系統故障診斷與調試等實訓,滿足實訓課程教學的需要。
(三)運行機制
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采取開放式辦學模式。實訓基地既對協作方開放,也對其他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個人開放,做到實訓基地服務社會的職能。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管理上采用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分工。實訓基地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負責基地總體建設規劃、經費安排、儀器設備管理、隊伍建設等。設工作人員7名,負責各實驗室的日常事務。
(四)保障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校紀檢書記為組長的紀律檢查小組,各分項目建設各設一名專門人員負責項目的具體方案設計、實施、驗收工作。學校規范招投標制度和財務制度,設立了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建設專項,保障實訓基地建設的??顚S茫纬芍贫缺U蠙C制。
四、實訓基地建成后取得的成效
(一)服務校內教學實訓和生產性頂崗實習
實訓基地既可以保證教學實訓的需要,又可以為學生提供生產性頂崗實習的崗位。以實訓基地為中心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以“強化實踐,增強動手能力”為原則,努力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
(二)服務社會的職業培訓
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將為周邊職業學校提供實訓服務。實訓基地依托技術和設備上的優勢,面向企業在職職工、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職業培訓,使他們學到一技之長,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實訓基地教師深入企業開展工作培訓的同時,解決企業在生產實踐中的遇到技術問題,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增強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以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為依托,建立了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就業為導向和崗位實際需要為出發點,與企業合作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并形成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定期優化機制。根據專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采用了層次遞進和模塊組合等方式對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
在課程方面,重新選擇了教學內容,設計了教學方案,使課程突出了職業和實踐的特色。專業課程采用了模塊化結構,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問題引導、示范教學、分組討論、經典案例、開放教學等多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教學以實踐教學為主,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課程教學引入相關行業的企業的崗位標準,課程考核引入實踐能力考核。實踐能力考核分為過程考核、課程設計報告考核、作品考核等多種形式。
實訓基地各專業均確定了以相關職業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將職業技能鑒定的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效銜接,并參照職業技能鑒定的考核方式設計相關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
以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為依托的教學改革使得我校學生在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和全國三等獎各一項的優異成績。
(四)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依托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培養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從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建設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從機制上對教師隊伍建設給予優先保證。學校制定了完善的專業教師職業發展規劃,鼓勵專業教師參加進修,要求專業教師去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并有計劃安排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骨干教師去參加國際合作交流。目前,實訓基地已有一名教師去美國進修,參與國際合作交流;一名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實訓基地所有的教師輪流有計劃地去相關企業掛職鍛煉了半年以上。2013年,學校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列為省級教學團隊。
(五)畢業生的就業率穩步提高
依托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培養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不但具備了適應社會需求的理論知識及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還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具備了相應的基礎。畢業生們專業技術扎實,畢業生就業時無須企業培訓直接可以上崗,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畢業生就業率從設立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初期的90%提高到2014年的97%,而且專業對口率也基本穩定在90%以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從2012年中央財政支持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建設至今,學校已經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樓宇智能化實訓基地。該實訓基地的建成,能更好地培養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并能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為社會服務。
(注:本文系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項目編號:34123043305;安徽省特色專業“樓宇智能化技術”建設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3jxtd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