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思想的創新與突破,重點在于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開展形式進行深入探索,有效地將職業化教學理念逐步滲透到體育教學之中,結合體育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促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能夠對人才思想、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時發揮高職體育教學所具有的思想、意識的引導功能,逐步形成教學發展理念的創新。
二、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意義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健康品格,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根本意義在于對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全面強化,更重要的則是在于對學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輔助作用。高職院校教育的核心在于對人才應用能力的發展進行積極培養,對人才各方面素質進行有效提升,以此促進人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體育教學作為對高職人才專業實踐能力有效培養的重要環節,能夠對人才身體素質的強化產生直接影響,促使人才社會發展得到身體素質的有效保障,推動人才社會發展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這是新時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具有的創新發展價值,也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構成部分,所具有的意義體現在強化身體素質的方面。
(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社會發展的持久性培養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對學生團結協作、溝通交流的能力發展也有較為強烈的現實意義。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角度來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專業應用能力的是其核心,強化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其關鍵。新時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以此為出發點,對人才社會發展意志品質進行全面培養,從中有效的將人才社會發展意識給予全面提升,促使高職人才能夠在社會中具有堅實的立足點,這是體育教學創新的最終目的,也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社會意義,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社會職業發展之間形成緊密聯系。
(三)培養學生健康品格
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健康的人格品質。首先,體育教學可以培養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約束人的道德行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其次,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愛運動的思想,增加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第三,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通過一些先輩體育運動勵志故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健康品格;第四,體育教學可使學生在達到極限或者已經產生消極的心理時,有一個鼓勵和心理暗示,從而創造奇跡;第五,體育教學中設置的難度比較大的體育項目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不斷刻苦訓練,培養學生不怕艱難困苦的性格,使學生遇到任何困難時都會頑強勇敢,獨立克服困難;最后,體育教學中的一些體育項目可以適時地改正學生做事不果敢的特點,培養學生敏捷的心理以及處事果斷的能力,對學生的性格和品質形成有利的影響。
三、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與學生職業方向分離
高職院校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根本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教育發展思路較為狹窄,其次是教學理念的融合性以及主體性不明確。隨著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提出的新要求是堅持以學生社會發展為根本,對其專業特點進行有效的融合,使之拓寬體育教學發展道路。而這一新要求則是傳統高職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對于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具有先天性缺陷,并且對學生思想意志以及能力素質的提升不能起到根本性促進作用,與時代教育發展的理念存在差異,并不能有效滿足高職院校人才的切實需求,對此體育教學功能性很難得到相應的開發,體育教學的宗旨并不能充分實現。
(二)教學內容陳舊,無法吸引學生
從傳統意義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來看,主要構成框架在于足、籃、排等幾項傳統的基礎教學內容。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參與程度產生相應的阻礙作用,因此對于課程教學的認識角度并不能形成有效的轉變,參與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很難有效調動。這是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另一弊端,也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所具有的普遍性,對人才體育認知的引導所具有的難度較大,并不能對學生意識、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的全面增強產生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這是當今高職院校傳統體育教學所具有的本質性不足,也是對于人才社會基本能力的發展形成阻礙的根源之一,亟待革新轉變。
(三)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思想僵化
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是導致高職體育教學形式過于死板的重要因素,從發展層面而言,高職體育傳統教學模式在于以單一的課堂固定教學為基礎,形式化教學現象較為嚴重。高職人才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參與興趣并不能得到更為直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以及教學價值的深入研究很難形成,教學發展思想的創新點也難以得到有效地激發。這是傳統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所存在的主要不足,同時也是對教學整體發展形成嚴重負面影響的關鍵因素,對此轉變傳統教學思想,使得教學模式能夠形成多樣化發展趨勢作為高職體育教學創新的根源所在,為有效調動高職人才參與積極性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課外活動形式匱乏
從傳統高職體育課外活動開展與組織形式來看,并不存在或者極少存在相應的課外體育活動。這也是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難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以及共同交流過程的有效形成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持。這一方面對于當今高職體育教學發展要求而言,并不能夠與之相適應,所存在的滯后性較為明顯,并且對高職人才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明確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對于體育教學活動的認識角度依然停留在傳統層面之上。這一方面也是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又一不足之處,也是對教學活動開展價值不能形成有力發展的重要體現,所以仍需在教學實踐中反復摸索,展開具體的解決思路探討,才能實現教學創新發展的最終目標。
以上幾個方面作為當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所存在的根本性不足因素,也是教學所具有的主要弊端。在下面的論述過程中有效結合上述幾方面進行具體論述過程,促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能夠形成創新發展的最終目標。
四、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突破
針對上述幾點問題,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應從以下幾點方法入手進行創新與突破:
(一)突出職業特點的教育
從高職教育模式特點角度出發,體育教學創新發展的切入點在于能夠將學生專業特征進行有效融合,促使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突出高職體育教學所具有的專業融合性。從這一角度中可以充分看出,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專業發展之間形成密切聯系,將教學過程所涉及到的氛圍進行有效創建,在無形中對學生專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并且能夠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意志品質的形成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二)革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針對教學內容而言,高職體育教學的創新應體現在對人才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有效融合,從中探索出專業技能對人才身心素質的提升所具有的發展價值,以此不斷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所涉及的領域范圍。突破傳統大眾體育教學所涉及到的基礎性教學內容,強調專業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有效強化產生具體的變相引導作用,逐步實現高職體育教學想學科邊緣化有效發展。針對學生專業領域的不同,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設計方向進行差異性選取,使得體育教學特征產生相應的變化,以此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時代人才需求方向保持相互統一的具體體現,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社會發展保持與時俱進。
(三)創新教學模式,使課堂組織多元化
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在于對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氛圍進行積極轉變,通過專業實踐過程實現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為人才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幫助作用。針對這一方面而言,在進行教學情景設置中主要應與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相結合,以實踐帶動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內心專業發展思想的有效優化,促使高校人才對專業能力發展的有效認識的同時,對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發展取向不斷加強。而體育教學所發揮的主要作用則是立足專業課程開展形式進行具體身心素質的引導,使得高職人才對體育教學的認知層面有傳統向社會價值方面轉變,突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所具有的創新性,實現以學生社會發展為根本的教學新目標,深入貫徹“人本”理念。
(四)組織開展“體育俱樂部”等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俱樂部等諸多課外體育活動形式的出現,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意志品質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相應的促進作用。從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發展角度而言,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發展,關鍵在于與他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應用產生積極影響。而“體育俱樂部”等課外體育活動正是立足學生溝通與交流能力的發展,對其基本專業素質進行充分的培養,使得高職院校學生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對自身能力形成不斷的激發。這是傳統高職體育教學逐步走向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對教學形式形成深層次探索的根本體現,滿足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新要求。
五、結論
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它無疑會給教育部門和工作在一線的體育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會引發體育教師這一角色的一系列歷史性轉變。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突出職業特點的教育,革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模式,使課堂組織多元化,并組織開展“體育俱樂部”等課外體育活動,利用一切新鮮的教學思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促進體育教學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