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
(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注冊會計師自誕生之日起,獨立性就對注冊會計師的生存與發展發揮著重要影響。注冊會計師這一行業在社會上所占的位置以及注冊會計師這一職業的名聲和注冊會計師本身能否保持獨立性具有很大關系。當前資本市場的結構日益變化,逐步走向復雜化,這也就出現了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也就形成了一個全球范圍的經濟關系。我國現階段正處在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在法規以及相應的制度上還是不夠健全,在資本市場以及公司結構治理、每個集團利益之間關系等都出現了特有的特征。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必須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來維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審計的產生源于受托經濟責任。伴隨著企業財產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逐漸分離,為了更好地對企業經濟進行監督和鑒證,審計職業應運而生。所謂注冊會計的審計獨立性,其實是審計的本質特征,主要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保持的一種公正無私的態度,一種在履行專業判斷和發表審計意見時不依賴和屈從于外界的壓力的精神狀態。注冊會計師不受那些削弱或縱是有合理的估計仍會削弱注冊會計師做出無偏審計決策能力的壓力及其他因素的影響。獨立性被職業界視為審計的靈魂,它涉及市場經濟的利益公平。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研究和分析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一個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生存和發展相伴隨的主題。審計的獨立性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嚴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觀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一旦獨立性受到了影響,審計意見就不可能做到客觀、公正。注冊會計師審計只有獨立,才能得到社會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證審計的經濟監督、經濟評價職能,審計報告才更加可信,審計才更有權威性。
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環境包括監管主體、監管客體以及權利配置與制衡機制三方面。在我國的監管體系中,政府是主要的監管主體。注冊會計師行業政府監管模式的權威性強,具有足夠的強制力,能夠干預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各個方面,較易被社會公眾和監管行業接受。但實施監管的部門數目太多,導致職責不明,多頭管理造成監管主次不清、監管不力,同時也是對社會資本極大的浪費,明顯不符合監管投入的成本效益原則。
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具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很多,而且整個行業呈現出的狀態是一種狼多肉少的狀態,目前各大事務所爭取客戶最為直接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互相打價格戰。此外,有很多企業投資者對出現的財務報告信息存在相對漠視的情況,使得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對于審計質量提高方面的動力和壓力不足,從而導致審計服務高質量的有效性需求不足。
我國的獨立審計市場并不是一直處于獨立的狀態,因為從出現獨立審計市場開始,各級政府部門就開始不同程度的介入,這也就使得獨立審計市場在信息公開的股票市場以及信息沒有公開的其他市場中所出現的審計行為始終會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管轄和制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獨立審計市場的獨立性。
當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具備承擔大中型企業的審計執業能力,而擁有資格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更是非常的稀少。但是我國要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年報和季報都要經過具有執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合法審計之后才能夠具有法律效益,才能夠向公眾公布。因此,現階段解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規模過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我們的民間審計也要盡快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高素質的會計師事務所。
就目前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并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結構,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一些公司表面上設立了股東大會等監督機構,但實權則被經營者一人緊緊握在手中,這就造成經營管理者的角色發生改變,從被審計的對象變成了委托人。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獲取相對穩定的收益,便只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向上市公司委曲求全,這也是造成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的一個原因。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部門,而是依附于財政部而存在,財政部每日需要處理的行政事物較多,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又或是現有管理人員不具備很高的專業素質,這就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的質量很難有所保證。此外,監督機制的相對薄弱,也使得對涉嫌違規操作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責任追究受到限制,因此,在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約束的情況之下,一些不實的審計報告得以大量涌現。
會計師事務經營的目的在于盈利,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但我國目前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收費制度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直接向被審計單位收取相應的審計費用,這就使得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缺乏經濟上的獨立性。
目前的審計人員中,很多審計人員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職業道德,有時會出現違背獨立、客觀、公正原則的審計行為,一味遷就客戶的非法要求,編制虛假的審計報告。
審計獨立性的喪失對注冊會計師和整個審計行業來說,責任主要在自身,反映出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不健全。根據我國審計市場的現狀,應首先強化法律責任,以加強對審計人員審計行為的約束。其次,要建立系統內部獨立的監督組織體系。注重對審計內部控制機制設計理論的研究工作,積極調整和優化監督制約手段,升級制度版本,完善內控體系。最后,要制定嚴格的審計人員行為準則,使審計人員的所有非規范審計行為都有其受到制裁懲處的依據。
鑒于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這種組織形式在執業中風險較低,且其所承擔的責任“有限”,被業內人士廣為接受。從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角度出發,合伙制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合伙制這種企業組織形式有利于相互監督促進,這樣的相互促進作用可以增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能力,也增強了注冊會計師抵制管理層壓力的能力。
完善審計立法,加強刑事處罰,明確行政和民事責任,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國家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不作為的處罰條款。明確政府監管機構必須對不保持審計獨立性的注冊會計師和負有相關責任的管理當局進行懲處的條款。明確注冊會計師條款,增加民事賠償責任條款,有利于促進會計師事務所在組織經費、工作和人事等方面完全獨立,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完全獨立的社會審計組織。
職業道德的實施主要依賴于注冊會計的道德情感,在職業道德形成的過程中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并不是自行實現的,在每一個人員身上也是很難實現,只有通過長期的時間來反復的學習、教育灌輸,才能強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觀念,在平時我們就要鞏固以及發展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在后續的教育中更是應該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觀念有所重視,這樣就全面地提升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注冊會計師的全面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才能落到實處,審計質量也才會逐漸提高。
在審計職業中,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問題是非常突出的,根深蒂固,絕對不能單純的用以上集中措施簡單解決。審計獨立性的提高是需要我們注冊會計師以及相關審計管理機構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同時也需要注冊會計師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才能夠做到獨立、公正,才能夠真正實現審計質量的飛躍。
[1] 張杰.淺談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問題[J].時代金融,2012,(08):78
[2] 胡寶貴.應重視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質量的問題[J].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2002,(03):23.
[3] 何存花.再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雙安事件”的啟示[J].會計之友,2002,(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