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06)
建筑設計中節能優化對策分析
王磊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06)
為了盡早實現供能系統優化設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新型能源利用率,筆者對節能建筑設計展開了深入分析和探討,以便于更好的滿足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提高建筑生命周期和使用性能。
節能建筑;能源開發;社會效益
某段時期我國空調高峰負荷嚴重超出了三峽電力滿負荷輸出,直到隨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結構調整才使這一狀況有所改善。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結構調整的完成,工業能耗的降低并不能滿足建筑能耗的增加,建筑能耗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建筑節能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可觀的,但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依靠的是強制性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而實際實施起來效果差強人意。
2.1 多方利益不均衡
房產開發商主要以賺取最大經濟利益和價值為目標,節能設計者的目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能源和杜絕資源浪費,這就與開發商利益最大化目標產生了背離,設計者與開發商、投資者之間的矛盾也由此而生,這也對節能建筑的全面建設造成了較大的阻礙,難以形成利益共贏的局面。
2.2 節能建筑技術水平低,整體工程建設差強人意
節能建筑是近幾年內建筑行業的新興領域,因此,缺乏一定的設計經驗,在建筑節能設計管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底蘊。節能建筑設計技術落后,設計過程中還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技術難題,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與預期效果產生極大的差距。因此,我們也不應敝帚自珍,應當引進國外節能設計經驗和技術,結合自身建筑設計實際情況,不斷提升我國建筑設計的水平,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利用率,實現工程建筑實用性最大化。
3.1 采用節能環保結構設計
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在開展建筑設計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環保結構、外形設計,提高建筑規劃環保節能意識,從各方面將建筑設計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其中。這也是極易被設計人員忽略的重要因素,從而降低了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造成了建筑物同整體環境的突兀感,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東西朝向的建筑,采光不好,早晚室內溫差較大,極易產生室內環境效應。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優勢,將其納入到節能設計當中就能夠有效降低能源耗損,因此,我們應當提高對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視,使其在具備較高的實用性之余,還要使其符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節能建筑設計人員只有嚴格遵循節能建筑施工政策要求,才能夠真正提升我國建筑設計水準。例如,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建筑的通風情況,對室內熱工環境進行適當改良,既能發揮資源優勢,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能源,一舉兩得。
3.2 采用節能環保建筑材料
目前,生態建筑材料正處于科學研究階段,并未全面大量投入到節能建筑當中。我們所說的生態建筑材料簡單來說就是生態環境材料,但其具體該如何定義,仍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對于生態環境材料特征,我們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節約能源和資源;第二,降低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從根本上降低建筑對環境的破壞;第三,實現材料的高度利用,生態建筑材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能夠循環再利用且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極小的建筑材料。目前,建筑市場上出現的節能環保材料主要有陶粒砌塊、加氣混凝土塊、纖維石膏板以及新型隔墻板等等,他們主要以煤灰、石粉和煤矸石等廢料為原材料,同時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熱等特點,部分特殊材料甚至具有良好的防火功能。新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投入使用,有效降低了新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降低了大量生產成本。
3.3 利用新能源,保證建筑能源的可持續性
利用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代替建筑用電。所謂的可再生能源是指像風力發電、太陽能和水利發電等原材料能夠往復使用、不會出現枯竭等問題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極大豐富了我國能源市場,同時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認可,特別是在一些資源奇缺的國家,可再生能源的出現為其帶來了希望。雖然我國擁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但同樣存在著能源短缺的現象,能源的充分利用在我國一樣備受關注。現階段節能建筑設計必須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更好的提高我國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有限能源消耗。例如,我們可以將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于家庭日常用電等小規模電力用戶當中,風能發電技術也可做同樣的用途,剩余電量還可以留待備用,這樣不僅可以減低國家電網供電壓力,還可以降低輸送過程中的能源浪費。
節能建筑設計作為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實現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先進技術成為建筑設計中一大閃亮的元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節能建筑設計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討,充分發揮我國資源和能源優勢,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更好的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
[1]王鑫淼,任國利,王曉紅.淺談綠色節能建筑[J].科技資訊,2010,(17):25-29.
[2]韋明寶.綠色節能建筑在我國的發展現狀[J].科技促進發展,2010,(S1):19.
Analysis of Energy Saving Building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ANGLe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Harbin 150006,China)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the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newenergy,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nergy saving building design,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improve the life cycle and performance ofthe building.
Energysavingbuilding;Energydevelopment;Social benefit
TU201.5
B
1674-8646(2015)10-0022-02
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