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玲玲
(黑龍江工商學院,哈爾濱15002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教學
鄒玲玲
(黑龍江工商學院,哈爾濱150025)
本研究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教學內涵及特點,探討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開展的必要性和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提出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需要處理好幾種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實踐
1.1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內涵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與課外實踐,即第二課堂實踐以及社會實踐相統一的實踐教學形式,是在思政課課堂中滲透于理論教學而進行的實踐教學。本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與計劃,運用豐富的“實踐資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動的教學手段(演講、情景模擬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感知理論、體驗“社會”,實現“內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統一,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教學形式,它是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
西方國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理論上如馬斯洛和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使他們能夠愉快、創造性地學習。我國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大多以灌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思政課應有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近些年來,這種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走向“社會”的課內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關注與認同。但是,它們大多處于探索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對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形式以及實現路徑進行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2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特點及優勢
與課外實踐教學相比,課內實踐教學的開展具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內實踐教學可操作性大。課內實踐教學對經費需求少,對其他條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現有條件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而不需要興師動眾以及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第二,課內實踐教學針對性強。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實踐教學形式以及具體實施環節,避免活動形式單一化和活動組織中出現“一窩蜂”現象。
第三,課內實踐教學實效性高。課內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手段活潑,教師傾注全力進行教學準備與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既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可見,探索課內實踐教學是目前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極其重要的途徑。
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既反映了思政課教學規律和教學要求,又滿足了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既能避免社會實踐面臨的困境,又能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第一,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完善思政課課程體系的必然要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思政課本質上就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第二,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把思政課的理論內容滲透到課內實踐教學中,有效踐行思政課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激發大學生了解歷史、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關愛自身成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以通過課內實踐活動發現、尊重、釋放以及完善學生個性,鍛煉學生分析、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內實踐中的小組活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加速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及早適應社會。可見,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使學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培養綜合素質。
第三,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課內實踐教學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合理、新穎、多樣、信息量大,教學針對性強。通過這種“入腦入心”的課內實踐教學,改變學生對思政課枯燥、乏味、遠離生活的偏見,激發大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切身體驗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課“到課率”和“抬頭率”,提升思政課的教學魅力,解決學生上課參與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的難題,真正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應該是既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又可以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的教學活動。
第一,明確課內實踐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根據課程包括章節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目標,銜接好課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
制定體現課內實踐教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分配課時數(分鐘),實現動態調整,并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并根據教學計劃編寫課內實踐教學大綱。大綱內容翔實,實時更新。
第二,探索靈活多樣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a.時事評議。引導學生關注、思考社會熱點,或老師或學生提出。b.案例評析。選取典型案例,精心設計,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評。c.專題研討。設計研討題目,提前布置,學生分組討論,完成發言稿并發言,教師點評。d.情景模擬。還原歷史場景或創設特定情境,由學生扮演某種角色,感悟教學內容。e.主題演講。師生協商制定演講主題,學生分組研討、撰寫發言提綱,制作PPT演講。f.影視觀摩。選擇有代表性、經過剪輯的、短小經典的視頻,比如歷史紀錄片、現實國情片。教師設問,學生邊看邊思考,回答老師提問或寫觀后感。
此外有教師提問、紅歌欣賞、詩詞朗誦、拍攝DV、辯論賽、課堂討論、征文比賽等形式。
第三,完善課內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多元而又充滿激勵的評價考核體系是檢驗計劃落實、督促過程實施、鞏固實踐教學成果關鍵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評鑒體系是保證課內實踐教學體系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評定的具體要求是:重在學生的態度、過程的考核;根據效果區分等級,并與理論教學評價相協調。
第四,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結合思政課課程每一章節內容,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注意內容的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科學性。
4.1 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內實踐教學的關系
課堂理論教學是基礎,敷衍理論教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就會失去根本;實踐教學是深化,輕視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勢必流于空談。一方面,實踐教學必須緊緊圍繞理論教學目的和內容展開;另一方面,理論教學要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功能。
4.2 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社會實踐和校園實踐)教學的關系
課內實踐不能完全取代課外實踐(社會實踐和校園實踐)的作用。它們是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方式,各有側重又相互配合,共同構成完整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課內實踐可借鑒課外實踐的成果并為之拓展。
[1]賈文武,冷莉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6):55-56.
[2]李玉珠.完善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過程的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8):97-99.
[3]劉珍杰,王琴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143-144.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ZOULing-ling
(HeilongjiangBusiness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needs to deal with several rel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practice
G641
B
1674-8646(2015)10-0052-02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