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穎
(哈爾濱供電公司,哈爾濱150001)
電力營銷的現狀與策略探討
荊穎
(哈爾濱供電公司,哈爾濱150001)
電力市場的的建立是依靠電力企業和廣大的電力消費者,傳統的電力營銷模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需要,如果電力企業不能從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自身的問題,并制定合理的策略加以改進,電力企業的營銷狀況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電力營銷;營銷現狀;市場份額;電力市場
1.1 思想定位問題
電力企業由于其行業特殊性,長期以來在我國屬于國有企業,政府對電力企業的管理和干預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整個電力市場由政府所控制,電力企業處于政企不分的狀態。這就使得一些電力企業在思想觀念上存在定式,即便電力企業已經實現了商業化運營,法制建設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仍舊不能認識到市場營銷的重要性。陳舊僵化的思想觀念帶來的不僅是行政上的不作為,也封閉了理性思考的聲音和創新改革的動力傳播的通路,阻滯了電力企業的健康發展。經濟上的落后尚有一線希望可以改善,思想觀念的落后就像惡性腫瘤,如果不及時利落的切除,就會不斷侵蝕機體的各個器官,最終會導致機體的死亡。
1.2 管理層面問題
電力營銷管理體制中的電力計量環節常常由于各種原因,使電力計量與實際用電量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誤差的累積在時間范圍上的加和常造成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電力營銷管理質量。電力營銷管理體制中存在的漏洞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使得電力營銷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和進行。
1.3 人員素質問題
電力營銷人員是電力營銷事業的先頭部隊,負責直接和客戶進行溝通,電力營銷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電力營銷工作的成敗。有些電力營銷人員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和責任心,對于電力營銷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認為電力營銷工作可有可無,市場觀念非常淡薄,工作態度和服務態度極其敷衍。一些電力營銷人員缺乏必要的電力營銷專業技能,在與客戶的溝通交涉過程中無法進行清晰明確的傳達,缺乏溝通技巧,對于企業文化的認知程度較低,很難留住客戶,贏得最大的用戶群。電力營銷人員是電力企業的臉面,代表著電力企業的形象,素質低的電力營銷人員不僅無法完成電力營銷任務,阻礙電力事業的發展,還對電力企業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使得電力企業的聲譽受到損害,難以在電力市場中立足。
2.1 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首先必須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轉變營銷觀念,把客戶需要放在第一位,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積極推進電力營銷事業的發展。電力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電力營銷的重要性,善于細分電力市場,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生產環保、高質量的電力產品。電力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把不斷提升優質服務水平作為促進電力市場營銷的自覺行為。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傳達,還應當在企業內部不定期的舉行一些集體活動,如演講比賽、專家座談會等,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自上而下的思想觀念滲透,確保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2.2 完善優化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建立起科學的的電力營銷管理制度,參考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前提,依據當地消費群體的結構層次,建立靈活的電價體系,適時地推行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完善電力營銷管理制度,為電力營銷工作的和諧有序進行提供理論基礎。
另一方面,電力企業要積極加快電網改造工作,完善電力營銷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改善原有電網,對老化損壞的部位及時更新,對不符合供電需要的電網結構進行重置改造,還要以發展的眼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預先的規劃設計。電力企業要重視對農村電力市場的投入,花大力氣,投入資金和人力,主動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和電氣化建設發展規劃,將農村電力市場作為發展規劃的重點,搶占市場,抓住機遇。
2.3 加強人員技能培訓,建立考核機制
人是電力營銷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一切營銷計劃中的最終執行者,因此電力營銷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提高營銷人員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提升了電力營銷水平。電力企業要重視營銷人員素質的培養,定時對營銷人員進行崗位素質培訓,學習先進的理念和知識,提升服務意識,明確工作職責和要求,確保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的監察和考核機制對于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電力企業可以采取一定的考核措施,規定基礎任務量,對于超額完成的員工予以一定的物質激勵,并將其先進的工作經驗宣講傳達給其他員工,鼓勵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實現電力營銷工作的良性循環。
目前,我國的一些電力企業已經認識到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固有營銷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多方論證,大膽創新,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理念,積極探討和研究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
[1]甘華.電力營銷管理策略的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5,(08):29-31
[2]李瑞娟.電力營銷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0,(03): 44-47.
F274
A
1674-8646(2015)09-0122-02
201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