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逐漸繁榮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良性發展,社會中的民眾對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和千變萬化的生活用品的商品提出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人們不在僅僅要求“物美價廉”。更為重要得是,通過不同的感官體驗形式展示著強大的精神激勵和心理愉悅功能。追求情感上的一種體驗,即人們的消費不僅是為了實用,更希望兼有快樂和美的體驗。人們也都有愛美、求美的天性,美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天性。可是在學術界上美學的理論與美學的價值一直未能成為市場經濟的關注的焦點,我們在建設美麗中國,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驀然回首”間,經濟的議題與美學擦出了明亮火花,美學的設計和制造的商品帶來的經濟利益,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突然成了這幾年的顯學。于是乎,美學經濟就應運而生。
二、經濟美學的理論淵源
我們在現代哲學史上得到了這樣的論斷,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克羅齊(公元1866—1959年)關于論述美學和經濟學是現代兩門卓越的世俗科學的論斷。他在1931年即65歲時,特地撰寫了這樣一篇論文:《兩門世俗的科學:美學和經濟學》。他說:“對于一個年老的它們的研究者,一個就其精神生活從它們之中得到思維明確之光的巨大裨益的研究者來說,在他的晚年,完成了對它們的這篇小小的頌詞是不會令人奇怪的。”在這里克羅齊高度贊揚了美學和經濟學的珠聯璧合的重要功能。這對于我們現代人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的活動中要把握好的人的物質生活上的追求和然而也不能忽視精神生活方面的欲望,簡而言之,就是說在經濟學家看來,經濟學更多的關注關心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功利欲”,然而美學則更多地關注“情欲”。在一定意義上美學與經濟學共同的殊途同歸的使命是為了讓人的心靈感覺上靈魂上的自由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人的完整與社會的和諧的統一。這也就是說要使現代人情感的感覺上的心靈化和心靈感覺上的具體化。因此說美學與經濟學的相得益彰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
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書中這樣寫道:每當有一種新的科學技術參與在人類社會,我們必然要需要一種加以相配的平衡的反應就是說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不然,新的科學技術就會遭到排斥。“劣幣驅逐良幣”一樣的。社會的科學技術越高,我們需求感也越大。新的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改變了社會生活的范圍。說以說美學經濟是社會經濟價值發展自然的遞進過程。
關于美學經濟的定義有很多,基本上區別不大,大同小異。那就是:通過提供美好服務和漂亮產品,就是有大量的美學元素滲透注入到商品的生產和制造,來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可以讓消費者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的基礎上,更為重要的是突顯出審美價值,讓潛在消費群體的消費者更多的是獲得審美愉悅的形式來給商家和制造者獲得經濟上的利益。這里說的所謂的審美價值是指生產者在把美和普通勞動者的勞動的結合的商品,它大多主要是體現在商品的品種結構,和功能顏色還有包裝設計,廣告商標等方面的美學上的應用。在傳統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的是,產品只不過是用于生產的勞動產品的交換,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產品而已,商品的審美價值并未不需要其研究,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缺撼的方面。其實不然,事實上我們在選擇購買商品時,滿足人們對商品的其基本需求而言,基本上有兩個功能,即利用產品功能(使用價值)和商品美學特征(審美價值)。這項工作僅是制造過程中物的利用和增值活動。實踐證明,同一類型的產品在相同條件下相同的功能下,漂亮的商品是銷售很好的然而丑陋的卻是滯銷的商品。隨后從增殖的價值的角度來看,據經濟學原理表明,有使用價值是生產商品的價值增殖的唯一途徑。不要忽略了商品的審美價值作用的廣大市場。事實上,商品使用價值成本,僅僅是整個商品生產勞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獲得一定的收入。而審美價值的效益,是還創造商品價值的增殖的重要有效途徑。
三、美學在市場經濟中升華
美學在知識經濟時代對商品生產和消費的產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它將有效地作用于商品設計,過程的管理和商品的銷售等環節。用技術美學和設計美學為核心新穎的外貌和華麗的裝飾,帶來和提升商品的價值。有這么一個例子:說的是我們普通農民在地里收獲一斤棉花,我們在市場上只可以賣幾毛錢一斤;然而到了工廠,工人將其織成布就可以賣幾塊錢;在到了裁縫店。將其做成衣服,出售價格為幾十塊錢;最后我們要說的是,如果經過一些著名品牌,設計成時裝,很容易賣到幾百塊、甚至上干塊錢。可見,由幾毛錢的棉花變成幾百塊、上千塊的時裝,這當然有科學勞動技術的附加值.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有美學藝術的附加。不容置疑的,我們為什么關心科學技術是一種生產力而忽視美學也是一種生產力,在當前社會尤其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力。
馬克思說過:“消費對于對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對于對象的直覺所創造的。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美學在當前不僅僅是一門純理論學科通過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在知識經濟時代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
美學在知識產品的知識化與經濟互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所啟示的是,美學在任何工業設計生產中有不可替代的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本世紀的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數以萬計的產品滯銷積壓在倉庫,但是有些精明的廠家這時想起了藝術設計結合美學理念這一新穎的創意,精心打造新樣式造型,大量注入鮮活美學元素設計,“柳暗花明”奇跡般的打開了市場。我們借用當時的美國一些商人的座右銘格言:“好設計,好生意”。有一位世界著名工藝設計專家提出“丑的商品是賣不掉的”主要是告誡經營者,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必須始終重視現代人的審美趣味上的滿足,因此他們要不斷提高產品的美學質量。要不然將影響人們的審美需求繼而會限制商品生產的規模增長和商業巨大財富的增長。現代消費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消費者從商家購物的客戶是一種刺激,注意力和眼球經濟興趣,欲望的增長和決心實現購買的過程。“臨門一腳”,我們要突出的特點是賞心悅目的美感,可謂商品來有最有效的刺激,就是以滿足消費者對美的需求和心靈上的滿足,在商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中,我們商家自然會想依靠美輪美奐的藝術,新穎獨特的造型藝術以提高商品的審美價值。我們可以使商品美觀和諧,看起來愉悅,在心里上體現自由,追求商品多樣化的發展,創新的造型,獨特個性化,精美藝術化,滿足人們日益求新,時常求變的審美心理需求,不斷增強商品的美學競爭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安全感。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更重要的美學外形。都是提供給消費者對產品的外觀追求美,所以我們必須設計和產品的內在品質同步發展,比翼雙飛。在今天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得市場經濟,如果一個商品沒有個性的造型和獨特的設計,就是說,一個合格的商品缺少了形式美,那么它就是是沒有靈魂的設計。可以這么說,今天在日益充足的社會,資源的最大限度地消費,主要體現的大造型和設計美,我們要不但培養消費者的審美情感,極大地提高審美的好處。反過來說,我們也必須提高消費者的審美能力,使越來越文明的消費行為和健康。
四、經濟美學時代的到來
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他的《未來的沖擊》一書中提出,現代經濟繼服務業繁榮后,正在向體驗經濟邁進。他說:“我們正從‘腸子’經濟前進到‘精神’經濟,因為要填滿的腸子只有這么多。”還有在1999年,美國的著名學者的《體驗經濟》一書問出版。在這里所謂體驗,就是我們主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對所經歷的場景的心理上的感受。書中宣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經濟的新紀元新時代:體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繼服務經濟之后的又一個經濟發展階段”所說體驗就是企業商家以服務為舞臺,用自己的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為中心,積極主動讓創造消費者參與互動帶來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
就是在這本書中,他們舉了一個經典的商業案例就是關于星巴克咖啡的:他說你單獨賣咖啡,只可以定價為每磅售價1美元;但是當你賣煮好的咖啡,你可以定價為一杯5~25美分;如果你在咖啡店里購買咖啡,就要付50美分到1美元;在星巴克的咖啡店,每杯咖啡要好幾美元,因為它們提供了不同的體驗。。可以這么說,我們去星巴克咖啡店不僅僅是滿足要喝咖啡的生理上需要,逐漸變成為生活情調的一部分,因為星巴克能夠滿足他們特殊的體驗需求。
依據在傳統的觀點看來,藝術和經濟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經濟學涉及的范圍是處理材料的生產與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問題,藝術審美鑒賞和心理上的評估,涉及到藝術創作的規律和藝術作品德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它們各自有其發展自己的規律。作為人的潛在的情感體驗表達的審美上的情感表達,是傳統理論美學研究的主題,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伴隨著新世紀的新潮流文化和經濟融合日益明顯,現在這些曾經被專家學者認為是與經濟活動“風馬牛不相及”不相關的的學科。因為經濟學追求是的功利,有目的的經濟因素參與的市場活動。但是現在美學正在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市場的經濟中。進入的一些經濟學家的視野,被一些專家學者認可。與此同時,大眾消費,日常生活和產業經濟也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美學興趣。隨著社會的發展,美學和經濟的關系日益密切,出現了經濟美觀的趨勢,審美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審美經濟學家認為:所謂的審美經濟是超越了產品的實用功能,使用價值一般作為傳統經濟交換活動的焦點,現在被實用和美觀的外形和設計取代,商品的使用價值和體驗經濟的珠聯璧合。現在的我們在消費商品時,不在僅僅是關心“買東西”一種簡單的層面,更為重要的和希望能得到一個美麗的體驗或情感上的體驗。在身心上滿足情感上的的“心滿意足”。
五、結語
可以這么說,在現實生活中,美學與經濟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和相得益彰,我們越來越多的產業滲入了審美的情感因素,越來越多的審美活動滲入了經濟的因素。在當前的美學經濟時代,我們對美的理解與創造,繼而引領人們從日常現實走向美的現實,美學與經濟的“珠聯璧合”和平等聯姻才是創造未來幸福生活之源。因此,我們要注意美學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