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秀
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楊水秀
目的 對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方法 選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80例患者中,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違規操作(不安全操作),其中有3例為醫院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10.71%,11例是患者自身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39.29%,14例為護理人員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50.00%。結論 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來源于護理人員的違規操作,因此,應當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從而對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預防。
心血管疾病;護理;不安全因素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又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心血管疾病住院期間的護理安全[1]。所以,處理好心血管疾病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與預防,是極為重要的任務。本研究對80例心血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中的風險隱患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胸科醫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所接收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0.5±9.5)歲。其中有34例為高血壓冠心病,26例為心肌梗死,20例為風濕性心臟病。
1.2 方法 對本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進而對心血管疾病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歸納與總結。
80例患者中,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違規操作(不安全操作),其中有3例為醫院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10.71%,11例是患者自身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39.29%,14例為護理人員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占50.00%。心血管疾病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來源于3個方面,從高到低的排序為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院方因素。
3.1 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護理人員方面 (1)一般情況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并且身體康復周期相對較長,這給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并且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辛苦,長期以往,護理人員會感到疲憊、厭倦,進而影響到其護理服務的質量[2]。(2)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有效交流與互動,不夠充分,患者對相關的護理健康知識不了解,以致于影響到疾病治療的效果。(3)一些年輕的護理人員對護理知識的掌握有限,并且在使用各種醫療器械的過程中還不夠熟練,一旦患者發生緊急情況,年輕護理人員無法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進而延誤患者的治療[3]。(4)在患者入院治療時,護理人員并沒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溝通,告知其疾病治療所需要花費的費用,進而導致醫患、護患糾紛的出現[4]。(5)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較為危急,且發病速度快,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的觀察與記錄,以便為醫生的診治提供有力的參考,而對患者的護理記錄任意亂寫或者是事后補習,這對疾病的治療極為不利。
3.1.2 患者自身方面 (1)心血管疾病病情十分嚴重且復雜,在發病之后沒有進行及時的搶救,那么極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5]。(2)一些患者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有比較高的期望,且心理素質比較低,在病情反復發作的過程中極易造成心理的波動,進而對疾病的治療帶來影響。(3)患者及其家屬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不夠充分,對于一些不是很明顯的癥狀沒有加以重視,沒有遵照臨床醫生的叮囑服用藥物,亦或者是未經醫護人員同意而離開病房,進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6]。
3.1.3 醫院方面 (1)醫院對于一些較為陳舊的醫療器械,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醫療技術滯后,對患者的病情沒有進行全方位的診斷,對于部分細微病情的改變難以精準檢查出來[7]。(2)病室地面較為濕滑,患者身體素質較差,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患者極易摔倒。(3)在病房的分布上,較為密集,隔音效果不好,對心血管患者而言吵雜的環境對其疾病的治療十分不利。
在本研究中,就有14例為護理人員的操作所導致的不安全因素,11例為患者自身所致,另有3例為醫院方面所致。
3.2 預防對策 (1)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醫院以及科室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號召護理人員學習《醫務人員道德規范及實施辦法》等,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8]。同時,還應當提升其應急處理能力,以便在發生醫療糾紛、護患糾紛時,能夠在確保患者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保證自身及其醫院的正當利益。針對心血管內科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安隱患,展開分析、評估以及探討,進而制訂出科學、有效的預防對策[9]。(2)強化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科室應當定期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以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且利用考試或技能考核的方式,對護理人員的學習效果與專業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檢查,以真正達到專業培訓的目標。(3)加強溝通,改善環境。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當加強和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良性溝通,護理人員應當以真誠、友善的態度與患者交流,及時向患者介紹有關的知識與注意事項,從而避免糾紛的發生。另外,對病房環境進行改善,進而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2]。
綜上所述,在對心血管疾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因素,對護理的安全性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有效提高心血管疾病護理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改善醫患之間、護患之間的關系,并且進一步加速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醫院及其護理人員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基礎護理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能,改善醫院環境與管理制度,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
[1] 劉桂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52-153.
[2] 劉傳芬,吳漫.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3(10):91-93.
[3] 尹璇.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健康必讀,2013, 12(7):516.
[4] 張新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9):172.
[5] 林智歡.解析心血管內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5117.
[6] 周席娥.心血管疾病護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12(z1):220-221.
[7] 胡秀琴.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5):328-329.
[8] 牟改變.心血管病護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0):143.
[9] 李雪松,王玲玉.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2014(10):244-2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89
江西 330006 江西省胸科醫院(楊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