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新生兒患者中的應用
蔡蓉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新生兒出生后常不能經口喂養,需要一段時間的靜脈營養補給和藥物治療以維持其生理需要,因此建立有效、能較長時間使用的靜脈通道意義更大。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射線照相術和鎮痛劑的輔助下,可以置入到新生兒體內,并可在體內保留很長的時間,對新生兒患者是非常有利的。
關鍵詞新生兒;PICC
【中圖分類號】R729
PICC Placement in the Neonate
CaiRo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230022
AbstractNeonatal patients often require long-term vascular access for the delivery of lifesustaining medications and nutrition. 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used to provide central vascular access in neonates. A neonatal PICC can be inserted at the patient's bedside with the use of an analgesic agent and radiographic verification, and it can remain in place for several weeks or months. The small diameter of its lumen is ideal for the extremely small neonate.
KeywordsNeonate ,PICC
由于胃腸功能發育不成熟,或者是由于疾病等原因,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出生后常常會出現不能經口喂養的現象,這就需要一段時間的靜脈營養以維持其生理需要,因此建立簡單、安全、有效能夠長時間使用的靜脈通道意義重大。
現今血管內導管留置技術仍存在導管留置時間短、操作技術要求高以及容易導致鄰近器官組織損傷等弊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技術是由外周靜脈穿刺插管的一項技術,藥物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直接輸入流速及流量較高的中心靜脈,能減輕高滲性和有刺激性的藥物對血管壁的損傷以及反復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同時具有保留時間長、相對感染率低、操作成功率高等優點,能夠保證藥物供給,節約操作時間,提高臨床工作質量。另外,它不受年齡、性別以及疾病種類的限制,因此適合于新生兒或早產兒的治療[1-2]。
PICC治療前首先要確定患者需不需要建立長期的靜脈通道以及提前進行中心導管的安置。適宜于進行PICC治療的新生兒患者包括需要持續腸外營養供應的早產兒;需要靜脈輸入高滲溶液以及其他含刺激性藥物的液體的嬰兒;需要專門的導管注入維持生命的藥物的嬰兒;以及外圍靜脈不好找到的嬰兒[3]。
對于新生兒PICC的置管幾乎沒有禁忌。但是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盡可能避免PICC置管,包括:新生兒血流易感染(48小時內血培養呈陽性);目標血管中存在血栓;患者或家屬不同意;另外,當用外圍或者中線導管也可以實現血管通路時,也應該避免使用PICC。
臨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和肱靜脈。其他備選的外周穿刺部位還包括腋靜脈和頸外靜脈。對于嬰幼兒,備選的穿刺部位還包括大隱靜脈和頭皮靜脈。對于新生兒,上肢可供選擇的靜脈有頭靜脈、貴要靜脈、前臂正中靜脈和副頭靜脈;下肢可供選擇的靜脈有大隱和小隱靜脈;頭皮可供選擇的靜脈有枕葉靜脈、額上靜脈和顳淺靜脈。
在插入導管前先確認患者的身份,然后再確定置管的位置。考慮是否要移除胃鼻管,因為這些導管的移除有助于提高新生兒PICC X射線照相技術的可視化程度。當碰到不能移除胃管的患者時,如新生兒先天性膈疝,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先將胃管移除,在X射線照相之后,立即安上胃管。
用引導針頭刺穿血管,觀察是不是有回血現象。當有回血現象之后停止繼續插入針頭,以防止刺穿血管后壁。當使用剝離護套時,這是可以抽回針頭,然后從引導器中插入導管,直至達到預先測定的位置。當導管到達下腔靜脈或上腔靜脈時,血液可以輕易地回流。當使用通管絲時,確保在置管前裝置是通暢的,然后小心地移除通管絲,防止對導管造成傷害。
用粘性皮膚縫合帶固定導管的位置,并通過X射線照相術來確定導管的位置。通常,對于早產嬰兒,導管頂端應處于距離心臟約1cm左右的位置,對于足月的嬰兒,導管頂端則應處于距離心臟約2cm左右的位置[4]。從解剖觀點上講,PICC導管可以在到達下腔靜脈之前錯誤地進入升腰靜脈。升腰靜脈從髂靜脈上升處于L5到S1的位置[5]。
在用X射線攝像術確認導管處于正確的位置后,用粘性皮膚縫合條固定住導管,并用無菌,潔凈的包扎紗布覆蓋導管所在區域。對于PICC來說,理想的位置是其頂部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的中央靜脈系統,并且與靜脈血管壁相平行。
在新生兒PICC置管過程中最長出現的并發癥就是錯位和滲血現象。從胳膊和頭皮上置入的PICC管可以卷曲進入內頸靜脈,可以返回進入胳臂和頭部的靜脈系統,或者橫跨無名靜脈進入對側鎖骨下靜脈。而對于從腳部和腿部置入的PICC管則可能會進入對側股血管系統,或者進入腰靜脈或腎靜脈中[6-7]。留置新生兒PICC的并發癥包括中央線相關的血液感染,阻塞,導管移位,導管破裂,血栓形成,靜脈炎,末梢水腫,胸腔或心臟積液,心包填塞和心律失常等。
當不需要導管時,應盡可能快地把導管移除。用適當的消毒劑清洗穿刺位點,并輕輕地向外拉導管,記錄導管拉出的長度,并與病人的病例相對比,以確保PICC管完全移除到體外。當導管很難沖洗時,這可能是導管的頂端或周圍出現血栓的征兆,這時不要嘗試用力拉導管,因為力量太大的話可能會把導管拉斷。有一種方法可以促進導管從體內移除,它先通過溫和地按壓血管壁20到30分鐘,然后沖洗導管,隨后在穿刺部位輕輕地揉搓。
血管通道對于生病的嬰兒或者新生兒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提供了一條營養物質和藥物的輸送線。所以,對于臨床護士來說,掌握新生兒PICC的置管和管道的日常維護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Islam S, Loewenthal MR, Hoffman GR.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1 cathet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alcitrant Maxillofacial Infection[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8,66(2):330-335.
[2]馮淑菊,李艷梅. 新生兒PICC置管研究進展[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0):2382-2384.
[3]Pettit J, Wyckoff MM.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guideline for practice. Glenview, IL: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onatal Nurses, 2007.
[4]Nowlen TT, Rosenthal GL, Johnson GL, Tom DJ, Vargo TA.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amponade in infants with central catheters[J]. Pediatrics ,2002,110(1):137-42.
[5]Trotter CW. Inadvertent catheterization of the ascending lumbar vein[J]. Neonatal Netw, 2009,28(3):179-83.
[6]Coit AK, Kamitsuka M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using the saphenous vein: importance of two-view radiographs to determine the tip location[J]. J Perinatol, 2005,25(10):674-6.
[7]Nadroo AM, al-Sowailem AM. Extravasation of parenteral alimentation fluid into the renal pelvis--a com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a neonate[J]. J Perinatol, 2001,21(7):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