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留樣袋留取血液標本的潛在風險探討
董偉李跟友莫黎楊爽
(重慶市合川中心血站重慶401520)
摘要目的:分析通過留樣袋留取血液標本時,標本被稀釋的原因并提出對策,以改善血站血液標本采集工作,降低血液漏檢風險,增強輸血安全。方法:離心觀察所收集的86例血液標本血漿顏色是否明顯變化,并隨機抽取帶留樣袋的血袋50套,收集并測定從靜脈穿刺針到留樣袋之間導管內的血液保存液含量。結果:8.14%的血液標本血漿顏色明顯變淡;前端導管內存在血液保存液的血袋高達90%,血液保存液含量最多的達1.50ml,平均血液保存液含量為0.62ml。結論:血站必須加強血袋和標本采集的質量控制,生產廠家應對帶留樣袋的血袋進行工藝改良,以防止標本被稀釋帶來的輸血傳染性疾病漏檢風險。
關鍵詞留樣袋;標本稀釋;輸血安全
【中圖分類號】R446.1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ason for samples diluted when the blood samples were remained by remaining sample bag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blood samples collection, reduce undetected risk and enhance transfusion safety. Methods: 86 cases of blood samples were observed if there was obvious changes in the color of plasma by centrifugation. 50 cases of blood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collec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blood preservation in the duct from vein puncture needle to remaining sample bags. Results: The color of plasma in 8.14% blood samples became light. There was blood preservation in the frontal duct in 90% blood bags. The content of blood preservation was 1.50 ml at most and the content of blood preservation was 0.62 ml in average.Conclusion: The blood station has to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improve the process of blood bags with remaining samples bags in order to avoid undetected risk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due to sample dilution.
Keywordsremaining sample bags; samples dilution;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血液標本質量直接關系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諸多不滿意的檢驗結果可溯源到標本質量問題。目前,許多學者對影響血液標本質量的諸多因素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但有關從靜脈穿刺針到留樣袋之間導管內存在的血液保存液對血液標本質量的影響還沒有報道。因此,筆者對通過留樣袋收集最初采集的血液作為檢測標本時標本被稀釋的原因進行如下分析,以求提高血液標本質量的對策,這對防止標本稀釋帶來的輸血傳染性疾病漏檢風險,保證輸血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血袋 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帶留樣袋和取樣針),某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規格:供采全血400ml,產品批號:13011013。
1.2 方法
將通過留樣袋收集最初采集的血液作為檢測標本的86個血液標本和對應編碼的血辮標本按日常檢測要求進行離心,然后逐對對比觀察血液標本的血漿層顏色是否明顯變化。另外從血袋庫房中隨機抽取該類型血袋50套,在靠近三通管處熱合連接血袋的導管,然后收集并測定從靜脈穿刺針到留樣袋之間導管內的血液保存液含量,并記錄結果。
86個血液標本中血漿層顏色明顯變淺的有7個標本,約占8.14%。在隨機抽取的50套該類型血袋中,45套血袋的前端導管內存在或多或少的血液保存液,其比例高達90%。其中,血液保存液含量最多的達1.50ml,平均血液保存液含量為0.62ml。
血液的細菌污染是影響輸血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留樣袋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將細菌污染概率最高的前端血液單獨收集到留樣袋中,然后進行正常采血。這樣很好地阻斷了血液細菌污染的最主要的途徑-細菌經針頭入血,明顯減少了血液細菌污染的潛在危險[1]。但是,我站檢驗科在檢測過程中卻發現部分通過留樣袋收集前端血液留取的血液標本血漿層顏色偏淡。進一步的調查分析,也直接證實了血液標本受到不同程度稀釋的可能性。在進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時,一些本身是弱陽性,特別是處于灰區的標本將因標本被稀釋而漏檢,這帶來輸血安全風險。張根倉等認為采供血機構應避免使用含有血液保存液的標本進行ELISA檢測,以提高HBsAg檢出率,確保輸血安全[2]。有研究亦表明當血液樣本為梅毒抗體弱陽性時,血液保存液混入量每增加10%,S/CO均值都出現明顯下降,很可能造成梅毒抗體假陰性的結果[3]。符合檢測質量要求的血液標本,是保證檢驗結果真實可靠的基礎。
通過調查研究,筆者認為導致標本稀釋的主要原因是該類型采血袋生產工藝存在缺陷。據了解,目前我站及一些血站所使用的該類型采血袋基本結構中止流夾在三通管和采血袋之間,處于松開狀態,而阻塞件則在三通管和留樣袋之間。這樣的結構,由于采血袋同靜脈穿刺針之間導管處于開放狀態,勢必導致采血袋中的血液保存液充斥其中。為避免該情況的發生,筆者認為可以將止流夾和阻塞件互換位置,從而阻斷采血袋中的血液保存液進入前端導管。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血站質量控制部門和采血護士疏于對血袋的質量檢查,導致存在質量缺陷的血袋被誤用。因此,相關部門和個人必須加強此類血袋和血液標本的質量檢查工作。首先是質控部門在進行進貨質量抽檢時,將前端導管內是否存在血液保存液作為質量檢查的內容之一。其次是在血液采集工作中,采血護士也要將此作為血袋在使用前的質量檢查內容。如果存在問題,則應停止使用或避免將前端血液作為檢測標本。最后,在采供血工作中亦要加強標本留取、交接、使用等環節的標本質量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避免因錯誤檢測結果導致的輸血安全事故。
總之,在采供血工作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血液標本稀釋帶來的輸血傳染性疾病漏檢風險,血袋生產廠家和血站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血液標本不被稀釋,從而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為輸血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孫紅霞,王建衛.介紹一次性帶采樣裝置的塑料血袋[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7):215-216.
[2]張根倉,張明霞,趙黎娟,等.血液保養液與肝素抗凝劑對HBsAg ELISA檢測結果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4):318-319.
[3]溫麗玲,余晉林,郭如華,等.血液保存液對梅毒螺旋體抗體ELISA檢測結果的稀釋影響[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5):938-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