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玉
(遼源市衛生監督所 吉林 遼源 13620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指的是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特征為突發性、群體性、不可預測性和危害性,容易造成社會恐慌和混亂,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因此,需要積極面對和解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征主要有突發性、群體性、不可預測性和危害性,突發性主要表現在公共衛生事件一般都是在人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然發生,沒有任何預見性和計劃性。
群體性是指公共衛生事件一般會波及好多地區,由于很多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所以對廣大群眾的影響大,會造成大面積的疫情,因此,具有群體性的特征。另外,還有部分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是指群體性創傷事件,這類事件也具有很大的群體性。
不可預測性是指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是無法預測的,并且事件的控制能力和把握也是無法控制的,需要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經過不斷的試驗和治療,逐步控制事件,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未知性。另外,對于自然災害是人們無法感知和控制的,而對于群體性的創傷事件是由于人為因素或意外因素造成,對于這種事件的發生也是不可預測的,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國土面積廣泛,這類事件的發生率較高,但是也是無法預測的。
危害性是指公共衛生疾病、疫情和自然災害事件由于發生突然,在事件萌芽階段很難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隨著事件的發展和蔓延,患病的人數或受災人數激增,危害性凸顯。另外,對比急性群體中毒事件和群體性創傷事件,則是由于一些突發、偶然的因素也能造成大面積的人員傷亡,因此危害性極高。
公共衛生事件一般用等級來判別事件的情況,總共分為4個等級。一級即一般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發生在局部地區(未跨越縣、區界),尚未發生大范圍擴散和傳播,原因清除且未發生死亡的事件[2]。
二級即較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發生在較大的區域,跨越縣、區界的擴散和傳播,原因不清或原因清楚但影響人數較多,甚至出現少數死亡的事件[3]。
三級即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發生在較大區域內,跨越地、州、市界的擴散和傳播,原因不清或原因清楚但死亡人數較多的事件[4]。
四級即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發生在很大的區域內,跨越省界的擴散和傳播,原因不清影響人數特別多,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事件。
自然災害是指大自然的洪水災害、火災災害、地震災害、海嘯災害、旱災等引起的公共衛生事件,這類公共衛生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法預測和感知的,其發生一般具有突發性特點,受災面積一般較大,波及的范圍較廣,受災人數較多,對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影響較大。
重大傳染性疾病主要是指能夠在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進行相互傳播的疾病的總稱,我國對重大傳染性疾病做了細致的分類,總結了重大傳染性疾病的三大類型: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是最高級別的疾病,其波及范圍涉及整個國家、地區,主要是指霍亂和鼠疫兩類疾病;乙類是指傳播性強、治愈率低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SARS、艾滋病、炭疽、瘧疾、淋病等27種疾病;丙類是指隨季節變化、氣溫影響等導致眾多人群感染疾病,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均可痊愈,該類疾病的危害性低,但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出現死亡情況,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風疹、麻風病等12種類型的疾病。
急性機體中毒事件主要包括食物中毒、意外中毒和職業中毒,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使用了不干凈或者殘留農藥的食物,導致很多人員的中毒,一般容易發生在學校食堂、職工食堂等地方,危害性極高;意外中毒是指意外涉足或者進入某一陌生或不熟悉的地方或區域,食用不明食物或吸入了有毒氣體等,造成傷害事件;職業中毒是指工作人員由于長期接觸生產性毒物導致的中毒事件,職業中毒可以分為三類:急性、慢性和亞急性。
群體性創傷事件是指群體斗毆或交通事故導致的多人受傷的事件,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團結,屬于潛在危險因素。
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大多具有突發性、偶然性的特點,因此,各地政府可以根據之前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制定預防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預案,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統一管理和調度,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及時處理和干預,降低危害范圍。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涉及到衛生防疫部門、衛生監督部門、衛生檢疫部門及醫療救助部門等,需要很多的人員參與到解決公共衛生事件中。因此,要提高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培訓來提高地方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對于物資的需求十分巨大,包括消毒殺菌藥物、交通工具、防疫藥物、信息網絡等,因此,地方政府可以根據以往發生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經驗,儲備足夠的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對于突發性質的公共衛生事件要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領導及部門進行匯報工作,報告時要將此次事件的發生大致時間、波及范圍及感染人數做詳細的說明,盡可能多的提供有關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利于尤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分析事件工作。另外,接到報告的單位或部門要及時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進行整合和研究,并派專門的醫護人員趕赴現場,詳細了解事件的種類、級別,采集樣品,進行專業的化驗和檢測,分析本次事件的類別和影響度,為開展治療和控制工作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般包括急性中毒、火災、交通事故和重大疫情等,一旦出現此類事件時要及時進行救治,迅速啟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全面保證所有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治療。另外,重大疫情發生后,不僅要做到及時的救治,而且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疫情具體情況,屬于哪種疾病類型、傳播源和傳播介質,及時進行疫情的公布,提高人們對疫情的認識程度,避免造成社會恐慌;此外,還可以加強人們對于疫情的了解,做好基礎防范工作,降低疫情的進一步傳播。
每次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是有誘因的,因此,現場工作人員要對現場進行仔細勘察,全面了解整個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情況,更好地做出判斷,還原真相。而對于疾病類公共衛生事件,醫護工作者要深入調查疫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傳播情況,確定疾病的危害程度,便于下一步的治療和防治工作。另外,衛生監督部門要對突發公共事故的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和調查,督促搶救工作的順利實施,保證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逐步控制疫情的傳播。
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一般都具有突發性,而對于事件的具體情況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進行考察和研究,因此,針對公共衛生事件要及時開展救助和治療工作,縮短調研和考察時間,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的生命。另外,對于疾病、地震或洪澇災害等發生的現場要做好消毒和殺菌工作,降低疫情的傳播速度和波及范圍,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的影響力,做到合理控制。
近幾年,隨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頻發,很多地方政府或單位為了免于承受責任,往往會采取謊報、瞞報及隱瞞事實真相,往往造成事件的持續惡化,影響公眾的知情權,極易造成社會恐慌。因此,國家級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謊報、瞞報及隱瞞事實真相的處罰力度,對直接責任人要第一時間進行控制,及時派專門的組織和人員進行調查和取證工作,還原真相,保證社會的穩定和諧。
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會嚴重影響著正常的社會秩序,威脅人們的健康,因此,要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各級政府要積極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保證人民的健康和社會的穩定。
[1] 秦斌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理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2):197 -198.
[2] 鄧曉婷,陳冠林,黃瑩偲,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方法[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4,15(3):285 -287.
[3] 劉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狀分析及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