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在肝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陳偉
(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放射科貴州六盤水5534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16排螺旋ct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16排螺旋ct進行診斷,并與手術結果進行比較。結果:檢查結果顯示,30例患者經過16排螺旋檢查確診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側患者10例,位于右側18例。在所有確診的患者中總共檢測出病灶57個,其中單發病灶32例,2個病灶4例,3個病灶3例,檢出的病灶中腫瘤直徑為0.6-2.4cm,平均為1.7cm。結論:在肝癌患者診斷的過程中,應用16排螺旋ct進行掃描,可以將患者的病灶特點充分顯示出來,在提高患者確診率的過程中,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16排螺旋ct;診斷;肝癌
【中圖分類號】R445.6
臨床中的原發性肝癌指的是肝細胞的肝細胞癌,或者是來源于患者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膽管細胞癌,當然在臨床中還會出現兩者兼有的混合型肝癌[1]。根據臨床肝癌的特征可以將其評分為巨塊型、結節型、彌漫型與巨塊結節型,屬于臨床惡性腫瘤中一種常見的腫瘤。臨床中該種病證的病死概率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臨床中針對肝癌的診斷有多種方法,但是16排螺旋ct掃描具有速度快,這樣對診斷肝癌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具有顯著的幫助[2]。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16排螺旋ct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患者年齡為40-80歲,平均年齡為(56.3±3.5)歲。所有患者中具有肝炎史的有15例,肝硬化病史的有8例,酗酒史6例,1例患者原因不明。在臨床表現中所有患者均出現肝區疼痛、消瘦等不同程度的癥狀。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診斷的過程中,均采用16排螺旋ct平掃。所有患者在檢查前禁食、禁水7h左右。在患者進行掃描前的半小時,均口服2%的泛影葡萄胺500ml,掃描過程保持的條件均為120kv、260mA,層厚5mm,螺距1.5mm,患者在開始的時候實行全肝平掃。
檢查結果顯示,30例患者經過16排螺旋檢查確診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側患者10例,位于右側18例。在所有確診的患者中總共檢測出病灶57個,其中單發病灶32例,2個病灶4例,3個病灶3例,檢出的病灶中腫瘤直徑為0.6-2.4cm,平均為1.7cm。
常規檢查由于缺少特異性,從而導致早期肝癌的漏診或誤診。近年來,臨床上更多采用多層螺旋ct技術診斷肝癌,其優點在于對原發性肝癌的檢出率以及診斷準確率非常高,為治療提供了極其有用(準確的信息%其機制在于螺旋ct通過1次屏氣完成全肝ct掃描,其圖像較為連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呼吸運動造成的腹腔擴張和收縮所帶來的誤差。正是這樣的情況,臨床診斷肝癌多采用多層螺旋ct的方法進行檢驗。而在多層螺旋ct檢測選用的過程中,16層螺旋ct檢測應用的非常普遍,并且這種檢測在臨床中更具診斷價值。
臨床中普遍認為導致患者出現肝癌的情況主要有這么幾種,即病毒性肝炎、化學性致癌物質與寄生蟲感染。病毒性肝炎主要是致病因素,而臨床中通常會將肝癌分為肝動脈供血,而肝實質主要的是門靜脈供血[3]。16排螺旋ct掃描速度快,能在肝動脈期和門靜脈期分別進行2次到3次全肝螺旋掃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增強掃描的不同時期進行掃描,充分利用肝臟雙重供血的特點來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檢出的機會,因而使得肝癌病灶檢出率和定性診斷準確率有明顯的提高。
相較于其他的癌癥種類,肝癌的病死概率較高,患者診斷的過程中實行早期診斷對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4]。臨床中所應用的傳統普通ct掃描在確診方面具有一定的診斷性,但是對于小肝癌,采用傳統的傳統掃描難度非常大,容易造成患者最佳治療時間。在ct技術不斷發展與設備不斷應用的過程中,掃描的時間逐不斷減短,并且影像圖像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采用16排螺旋ct掃描,可以快速提高掃描的速度,在10s內就可以完成一個部位的掃描,并且分辨率非常高,可以一次性完成16幅清晰的圖像,并且還可以獲得多層面的圖像,進而促使細小病變顯示的更加清晰,有助于肝癌的診斷。通過應用16排螺旋ct掃描,可以看見腫瘤部位多為浸潤性或淺分葉性的生長,圖像表現為圓形影,少數呈現出不規則。當前在肝癌中的不同不同種類中,通過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看清其中的變化?;颊咴谶M行ct掃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肝臟病種與肝實質的密度差異,進而對病灶進行鑒別與診斷[5]。這樣就可以更加清晰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對肝癌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如果醫院具備相應的診斷條件,在診斷的過程中采用增強掃描,就更有利于診斷。但是如果采用增強掃描的方法,應當注意增強掃描的局限性。
本研究,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16排螺旋ct進行診斷,并與手術結果進行比較。檢查結果顯示,30例患者經過16排螺旋檢查確診28例,93.3%,其中病灶位于左側患者10例,位于右側18例。在所有確診的患者中總共檢測出病灶57個,其中單發病灶32例,2個病灶4例,3個病灶3例,檢出的病灶中腫瘤直徑為0.6-2.4cm,平均為1.7cm。由此可見,在肝癌病癥診斷的過程中采用16排螺旋ct診斷,可以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進而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根據16排螺旋ct診斷的結果,為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在肝癌患者診斷的過程中,應用16排螺旋ct進行掃描,可以將患者的病灶特點充分顯示出來,在提高患者確診率的過程中,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趙海仙,趙華云.原發性肝癌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0(12):86-87.
[2]鄭飛,周文平.四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8(10):89-90.
[3]陸啟軍.多層螺旋CT多期掃描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6(10):65-66.
[4]張通地.多層螺旋CT多期掃描在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7(11):71-72.
[5]李揚彬,崔恩銘,李樹欣,等.肝癌16層螺旋CT肝動脈三期強化特點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7(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