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頜骨腫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現與臨床診斷分析
朱曉暉
(清水縣醫院甘肅清水741400)
摘要目的:分析頜骨腫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現與臨床診斷。方法:回顧分析從2000年2月-2010年2月38例頜骨腫瘤患者影像學資料,分析其放射影像平片表現。結果:牙根浸潤型主要表現為壓牙根推移或者是中斷。造釉細胞瘤影像學表現:頜骨呈現為囊狀,骨質透亮。頜骨惡性腫瘤影像學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脹。結論:疑為頜骨占位性病變需采取全方位檢查,避免發生錯診或者是漏診,及時將不良病變排除,避免對周圍組織器官造成侵犯。
關鍵詞臨床診斷;放射影像平片;頜骨腫瘤
【中圖分類號】R445.4
在骨骼系統中,骨肉瘤是較為常見惡性腫瘤,但在骨肉瘤中頜骨腫瘤較為少見,所占比例約為7%。臨床頜骨腫瘤表現存在較大差異,無明顯特征性[1-2]。本文回顧分析38例頜骨腫瘤患者醫學影像資料,對比不同影像資料表現特點與檢查方法,明確頜骨腫瘤醫學影像資料的主要特點,為臨床診斷與預后提供參考,具體如下。
1.1 資料
回顧分析從2014年2月-2015年2月38例頜骨腫瘤患者影像學資料,其中18例女,20例男,年齡為18歲-69歲,平均為(41.33±6.43)歲;24例有吸煙史,18例有飲酒史,14例嗜好煙酒。臨床表現:6例按壓腫瘤手感,7例口腔齦癌,9例同側頸頜區淋巴節有腫大,25例局部按壓痛覺,21例腫瘤固定不動,27例腫瘤較硬。病理分類:1例骨化纖維瘤,1例巨細胞瘤,5例成骨肉瘤,3例間葉源腫瘤,3例惡性纖維細胞瘤,1例纖維肉瘤,3例軟骨肉瘤,1例牙釉質母細胞瘤,7例造釉細胞瘤,3例神經纖維肉瘤,5例圓柱瘤,1例病理結果顯示未能分類。
1.2 方法
治療方法:腫瘤手術切除31例,局部刮除5例,受身體因素與年齡因素影響無法采取手術化療者2例。
影像資料:本組38例患者中均取斜位、側位、正位等進行頜骨平片拍攝,另有口腔拍片1例,頜面骨CR拍片7例,CT掃描11例。采用4排多層螺旋CT機,螺距1.5mm,重建間隔2mm,掃描時間1s,電流為200mA,電壓為140kV,層厚為2mm。必要時對病灶采取冠狀面掃描與矢狀面掃描,掃描參數重建,使用縮小掃描視野與數字多平面重建;視野180mm,電流為200mA,層厚為0.5mm,時間為1s,電壓為140kV。
腫瘤部位:5例上頜骨,其中左側3例,右側2例;33例中下頜骨,其中左側15例,右側18例。
2.1 牙根浸潤型影像學表現
主要表現為壓牙根推移或者是中斷,牙槽骨蜂窩狀透亮并且在纖維包膜被腫瘤穿破后會沿著牙根間槽浸潤,即為牙根浸潤征。
2.2 造釉細胞瘤影像學表現
頜骨呈現為囊狀,骨質透亮,按照臨床結構信息分為多房型、單房型與蜂窩型。多房型以房室呈標準圓形或者是卵圓形為主要表現,間隔與邊界重疊,并且較為清晰;單房型以房室呈標準圓形或者是卵圓形為主要表現,邊緣較為清晰,存在分葉切跡,瘤體大且包膜完整,瘤體壓迫骨壁會造成骨質發生凹陷,形成單囊狀變化;蜂窩型以房室呈卵圓形為主要表現,邊界較為清晰但其形狀不規則,內部表現為不規則網狀。生長過程中腫瘤可能會出現周邊硬化型瘤緣,瘤體呈現為致密硬化帶高密度影,并在腫瘤周圍環繞,這主要是因為瘤體大壓迫骨壁所造成的。
2.3 頜骨惡性腫瘤影像學表現
骨質受腫瘤侵犯以后,將骨膜穿破,使得軟組織發生感染,導致局部軟組織發生腫脹;瘤細胞生長期間,會發生骨破壞與腫瘤骨形成交替出現,破壞骨結構,產生新生瘤骨,導致骨針狀瘤骨;骨質被腫瘤細胞所侵蝕,會破壞骨質,這類患者骨質呈現為蟲蝕狀或者是斑片狀,邊緣不整齊;頜骨邊緣模糊為頜骨腫瘤臨床早期表現,CT多方位掃描與MPR掃描,能及時發現早期病灶,是一種有效診斷方法。
在頜骨腫瘤患者中,良性腫瘤占有較大比例,牙源性腫瘤中以造釉細胞瘤較為常見。本組良性腫瘤患者中,7例造釉細胞瘤,占18.42%,符合孫躍春[3]觀點。惡性腫瘤患者中5例成骨肉瘤(13.16%)。在造釉細胞瘤中青年患者中,頜骨以下為多發部位,病程較長。腫瘤浸潤性與膨脹性生長,造成形態不同囊狀透亮區,以周邊硬化癥與牙根浸潤征為主要特點,同時也是放射影像學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頜面骨髓炎以牙源性腫瘤居多,病程長,其中心為病牙,并于齒根周圍形成廣泛破壞性溶骨,出現頜面骨惡性轉移,通過其他部位轉移至頜骨骨髓,導致骨增生硬化,同時還會對頜骨破壞骨質造成侵犯,使得唇頦麻木。對于曾有原發灶病史患者,臨床較為容易診斷。頜骨中央型鱗癌比較少見,大部分是因為頜骨齒囊上皮島狀殘留引發病變,破壞區有時會出現小斑點骨島,頜骨內發生溶骨性破壞。對比病理定性造釉細胞瘤以及圓柱瘤巨細胞瘤等無典型放射影像細胞瘤,必要時采取細胞學檢查[4]。影像學資料對于頜骨腫瘤臨床診斷價值:腫瘤表現為邊界欠銳且多房性,可能存在局部浸潤,臨床治療主要采取切除術,避免腫瘤復發;腫瘤表現為單房性,邊緣整齊,并且較為清晰,這說明腫瘤包膜完整,采取手術刮除,臨床預后效果較為理想。能明確腫瘤大小、形態、范圍、部位以及對于鄰近器官侵犯,同時CT能對顱底骨進行全面細致觀察,為臨床診斷以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偠灾瑢σ蔀轭M骨占位性病變需采取全方位檢查,避免發生錯診或者是漏診,及時將不良病變排除,避免對周圍組織器官造成侵犯。
參考文獻
[1]王丹倩.論頜骨腫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現與臨床診斷[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11):156-159.
[2]王為政.頜骨腫瘤的放射影像學CT及普通平片表現與診斷分析[J].醫學信息,2014,09(31):189-193.
[3]孫躍春,王璞.放射影像學CT及普通平片在頜骨腫瘤方面的表現及診斷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05(30):177-179.
[4]肖儉衛.頜骨腫瘤的放射影像學CT及普通平片表現與診斷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32):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