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危妊娠孕婦危險因素臨床研究
屈冬梅
(蔚縣中醫院河北蔚縣075721)
摘要目的:加強高危妊娠孕婦管理,以保證母嬰安全。方法:對所有參加產檢的孕婦登記在冊,篩查高危因素并對其進行跟蹤調查及管理。結果: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共登記孕婦1547例,其中高危孕婦256例,追蹤至分娩,及早發現及早診治。結論:參加高危管理對降低圍產兒病死率及孕婦病死率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危妊娠;高危因素篩查;母兒病死率
【中圖分類號】R714.2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種并發癥、合并癥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婦、胎兒及新生兒或導致難產者,除直接影響母嬰健康外,也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1]。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可以預防妊娠期疾病,促進母兒健康,對孕母及胎兒所出現的異常狀況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診治,我院根據《孕產婦系統保健分級管理方法》高危妊娠評分標準的要求,對所有建冊孕婦進行高危因素篩查,現將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高危妊娠監測情況總結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06年3月~2010年5月城鎮住院分娩產婦1547例,從中篩選256例高危妊娠產婦進行觀察。
1.2 分析方法
對我區城鎮3年間256例高危妊娠產婦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觀察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及可能影響孕產婦和圍生兒安全的其他因素。并對上述病例資料進行相關所占比例及構成比例分析,重點統計:剖宮產率、產鉗率、難產率、年分娩總數及各種剖宮產指征,對高危妊娠及剖宮產率的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分析。
2.1 情況分析256例中孕期篩選的高危因素順次如下:乙肝、人流≥3次、輕~中度貧血、高齡初產、服避孕藥史、先心、腎炎、哮喘史、孕婦體重<40kg、臀位未糾正、骨盆異常、疤痕子宮、生育畸形兒史、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甲亢、精神分裂癥、雙胎、子痛前期、妊娠期合并婦科疾病、梅毒和尖銳濕疣等。分析得出導致高危妊娠的主要原因有人流、乙肝、臀位、疤痕子宮、前置胎盤、妊娠合并癥、高齡初產、雙胎等。
2.2 結果
診斷標準:應用修改后的Nesbitt評分標準[2],<70分屬高危妊娠范疇。修改后的Nesbitt評分為49~67(53.26±8.27)分。剖宮術均獲成功,手術時間28~52min,平均35min。術中均無大出血、鄰近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癥;術后也均無大出血、感染等嚴重術后并發癥及高血壓、血糖嚴重紊亂(高血糖或低血糖)等伴發病惡化趨勢;所有產婦及新生兒情況良好。
3.1 手術風險評估[3]:術前對每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內容包括病史、產前檢查、胎兒健康等,并根據具體情況(尤其是伴發病)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專科檢查,明確其主要器官功能狀況,監測心電圖、血壓、血糖、血常規、凝血功能、呼吸循環功能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社會狀況,請相關科室醫師尤其是內科醫師會診,共同評估手術風險,重點是明確患者能否耐受手術以及在圍手術期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然后與高危妊娠孕婦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說明手術風險。
3.2 制定預見性風險控制策略,實施個體化防范措施:根據手術風險評估情況,特別是針對患者在圍手術期可能會發生的可預見的風險,如伴發病惡化、嚴重的手術并發癥等,如對伴發妊娠糖尿病者可能會出現的血糖波動及嚴重代謝紊亂,伴發妊娠高血壓者可能會出現的心血管事件,制定出個體化的控制策略及具體措施,并以此為依據予以實施,即在實施相應個體化風險防范措施的基礎上施行剖宮產術[4-5]:(1)術前:全面評估、充分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改善主要器官功能及全身情況,以提高麻醉和手術的安全性,如加強營養支持,控制高血壓(控制血壓至接近正常)、高血糖(餐后血糖控制在8mmol/L),糾正貧血和凝血功能障礙,改善其心血管功能,盡量將手術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注意把握好手術時機,必要時延期手術;(2)術中:細心規范操作,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刺激,嚴密監護各項生理功能,嚴防術中并發癥的發生;(3)術后:繼續密切監護,時刻警惕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多方面的高危因素對高危妊娠的孕婦及圍生兒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但是對伴有多種高危因素特別是伴發重要器官疾病和功能障礙的高危妊娠孕婦,手術風險增大,其風險主要源于其伴發病的惡化和手術并發癥,嚴重者可導致孕婦及圍生兒死亡[6-7]。
雖然手術風險的存在是肯定的,但完全可以通過術前評估來預測,通過各種綜合措施來防范。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可以分為可變因素和不可變因素,術前可以通過認真評估,確定其可變的高危因素,例如胎位異常、糖耐量異常、貧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盡量在手術前予以糾正,使某些高危因素轉化為正常或接近正常;并且對患者的生理狀況特別是主要器官的功能狀況、心理社會狀況等進行認真評估,然后針對不同個體制定出預見性的風險控制策略及個體化防范措施,并在整個圍手術期認真實施,即在風險評估基礎上充分完善各項術前準備,術中精心規范操作并嚴密監護,術后密切觀察,從而確保高危妊娠的孕婦及圍生兒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54.
[2]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1037.
[3]Lee DTS,Yip ASK,Chan SSM,et al.香港華人婦女產后抑郁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9):626-631.
[4]龍瓊華.心理護理對孕期焦慮影響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26(3):37-37.
[5]Heron J,O'Connor TG,Evans J,et al.The course of anxietyand depression through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in community sample[J].J Affect Disord,2004,80(2):65-73.
[6]Brooten D,Youngblut J,Blais K.et al.APN-physician Col-laboration in Caring for Women with High-risk Pregnan-cies[J].J Nurs Scholarsh,2005,37(2):178-184.
[7]Maloni J A,Chance B,Zhang C,et al.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Side Effects of Antepartum Hospital Bed Rest[J].Nurs Res,1993,42(4):19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