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鶯
(荊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湖北 荊門 448000)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見惡性腫瘤,一般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45-55歲之間。乳腺癌患者在確診后,除有對癌癥這一惡疾的恐懼外,更多是對生命的絕望,作為女性,還有一點也是特別關注的,就是對自身形體缺陷的在意。在對乳腺癌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除完成臨床治療護理外,心理護理甚為重要。筆者參與了一例乳腺癌患者的護理工作,經實施循序式心理疏導護理法,病患已有與疾病抗爭的信心。
女,37歲,于2011年5月1日自檢發現右乳外上象腺包塊異常增大,5月2日入院行包塊切除術,術后病理報告:乳腺浸潤性導管癌Ⅱ級,于2011年5月12日行右乳改良根治術,行淋巴清掃,術后送檢,無淋巴結轉移,術后10天拔除引流管,切口恢復良好,于2011年5月30日開始進行六個療程的化療。
這是一例特殊患者,發病年齡較年青,自身職業為婦產科醫生,對該病的病因、病理、治療均較為了解,在自檢發現病灶后到改良根治術前,至化療階段,其心理變化依次為灰心絕望--饒幸--被動承受--接受手術--坦然面對--重燃生命之火。在對乳癌患者護理過程中,當然所有惡性腫瘤患者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尤為重要。針對該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制定了循序式心理疏導護理法--即在護理過程中,秉著將病人視為親人,實行關注式、愛心式護理,充分引導病人家屬發揮親情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
責任護士24小時巡回病房,時刻關注病患舉動。患者年齡青,自身心態消極,在病檢報告前就已初步認定為惡性,防止做出極端行為。在病房里、在病床前,責任護士與病患交流,坦誠相對,鼓勵病患,你自己也是醫生,你是如何鼓勵病患占用疾病的,你的職業操守為什么不能應用在自己身上?最關鍵的是,現階段要等切除包塊送檢后才知何。你要看到希望。因惡變可能性較大,對其日后接受也要做好鋪墊,充分得用其醫生身份,強調,乳癌癥是至今攻克較好的癌癥,預后是很好的。
患者此階段期望看到的結果不是自己預測的一樣,期望不好的結果不要出現在自己身上。責任護士巡回病的次數要略為減少,不能讓患者產生"是不是報告已出來了,她們一天到晚來看我,是不是因為定性了"的心理,患者心里緊繃的那張弦需要松馳一下,因此饒幸心理在這階段成為了放松劑。
患者有知情權,患者時刻關注病理報告的結果。浸潤性導管癌Ⅱ級,兩處包塊均報告可見癌細胞,這樣的病理報告結果實為患者不能接受的,病患本身就拒絕這種結果。責任護士將結果告知家屬,建議家屬實行部分告知,埋下伏筆,針對患者饒幸心理,實行半實半虛的說法:結果出來了,不是很好,有癌變的可能,防微杜漸,保險起見,是要實行手術的。需說服患者接受手術。
右乳全切+淋巴清掃,送病檢無淋巴轉移。責任護士借術后加強護理之便,多巡回病房,通過與病患的言語交流,借助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機會,用類似病患戰勝疾病的整合對患者進行逐漸式的、隱藏式的病情告知。患者本身為醫生,至此,已進行了改良根治術,心中對自己的病情已有數了。
傷口恢復良好,引流管于術后10天拔除,趁機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讓患者知道病灶切除干凈,心底踏實。為體現對病人自身的尊重,因其本身為醫生,不隱瞞其真實病情,責任護士建設患者丈夫如實告知,特別強調發現早,無轉移,組織學檢查,化療指征顯示預后好。對于乳癌行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丈夫的陪伴與鼓勵尤為重要。責任護士向患者丈夫告知,丈夫的愛,對病患體型發生改變的不在意,對其健康的關注對患者來說是良藥。責任護士以自己看護病人的經歷,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堅持化療、定期復查、愈后良好的病患事例鼓勵患者,鼓勵患者要盡到母親的職責,身體恢復后還要教導養育孩子。患者至此已能坦然面對,她能夠正視疾病,就是心理上戰勝疾病的體現,她以迎戰的態勢來面對艱苦的化療,她已重新燃起生命之火!患者術后15天回家休養,于10日后主動入院開始六個療程的化療。
這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除采取的治療措施及時得當,患者自身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外,責任護士采取的循序式、漸深式心理疏導法,視病人為親人,關注式、愛心式護理,以及引導家屬發揮親情療法的護理法最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