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兒科輸液病人病情突變的急救護理
雍惠麗段兆香俞翠玲
(寧夏平羅縣人民醫(yī)院寧夏平羅753400)
關鍵詞兒科;輸液;病情突變;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本院兒科門診主要負責門診出生1月至13歲以下患兒的臨時輸液工作和病情觀察工作,每年冬季高峰期每日平均輸液量160人次,由于門診輸液患兒較多,年齡小,病情復雜,用藥廣等因素,因此病情突變也比較多,使我們在病情變化觀察上也增加了難度,現將在護理工作中處理病情急救、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科室自2013-2014年,觀察患兒病情變化30例。其中,過敏性休克1例,高熱驚厥9例,藥物不良反應20例。
1.2 臨床表現及急救措施
1.2.1 1例如過敏性休克為7歲男孩,用藥前做藥物皮試為陰性,給藥5分鐘后出現過敏癥狀,首先皮膚出現紅疹,瘙癢,繼而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數。
1.2.2 急救措施[1]:立即停藥,并立即更換藥液及輸液器,以免與搶救用藥發(fā)生反應,保持靜脈通暢,必要時建立第二個靜脈通道,立即平臥,遵醫(yī)囑皮下注射鹽酸腎上腺素5毫升,呼吸興奮劑,補充血容量,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給患兒保暖,給予氧氣吸入,搶救2小時后,患兒的自覺癥狀消失,病情好轉,神志清楚,但有恐懼心理,我們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基礎護理。
1.2.3 9例高熱驚厥患兒年齡最大5歲,最小1歲,有1例以前有高熱驚厥史,8例均為上呼吸道感染,體溫在39度以上,常規(guī)給予抗炎抗病毒止驚治療,臨床癥狀為全身強制性,陣攣性抽搐或伴有短暫意識喪失。
1.2.4 急救措施[2]:立即將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服扣帶,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壓舌板放入口腔上下齒之間,遵醫(yī)囑給予解熱劑,鎮(zhèn)靜劑,給予氧氣吸入,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8例患兒經過對癥處理后3-5分鐘癥狀即可緩解,并做好體溫監(jiān)測記錄。
1.2.5 20例藥物不良反應患兒最大年齡13歲,最小1歲,用藥前做皮試均為陰性,其中10例患兒在輸液10分鐘后出現癥狀,另10例輸液結束出現癥狀,開始表現為面部紅色丘疹,瘙癢,上下眼瞼水腫,最后出現全身蕁麻疹,個別患兒還有惡心、嘔吐、胸悶氣短等癥狀。
1.2.6 急救措施:立即停藥,更換藥液及輸液吊帶,患兒取平臥位,遵醫(yī)囑靜推地塞米松5mg,按公斤體重計算,肌注鹽酸異丙秦,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10%葡萄糖酸鈣5-10ml靜滴,氧氣吸入,同時要大量飲水,均于處理后半小時到2小時緩解,并做好護理記錄。
2.1 加強巡視意識,加強對患兒病情的觀察,做到三查七對,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因小兒缺乏表達能力,對患兒熱情體貼,動作輕柔。發(fā)現病情變化的先兆,及時報告醫(yī)生,正確熟練地掌握過敏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及高熱驚厥病人早期出現的臨床癥狀,這對醫(yī)生采取救治具有很大幫助。
2.2 應急護理[3]:病情突變危及生命時,護士應爭分奪秒的配合醫(yī)生進行搶救,如過敏性休克病人最早的搶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吸氧。高熱驚厥者發(fā)病時應立即解熱、止驚,邊搶救邊呼叫醫(yī)生,絕不能離開現場,以免延誤了最佳的搶救時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搶救記錄。
2.3 心理護理:突發(fā)的病情變化會讓患兒家長感到緊張恐懼感,由此引發(fā)不滿和憤怒,因此我們要與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向患兒家屬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wěn)定家屬的情緒,多為患兒家屬介紹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識,消除顧慮,使之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4 健康指導,在兒科門診輸液室的墻上張貼疾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給患兒的家屬發(fā)放疾病預防手冊,多做健康宣教工作,使患兒家屬加強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
門診兒科輸液工作強度大,患兒病種雜,病情多變,起病急,面對的患兒年齡小,溝通困難。要求我們在平時就要抓緊一切學習的機會,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和自身修養(yǎng),對患兒要有耐心,多巡視、多觀察、多與患兒家屬溝通,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爭分奪秒,配合搶救,挽救患者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凌云,陳朔輝,諸紀華,等.兒科門診輸液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8.
[2]許美珍.急診輸液病人的安全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1, 16(4):309.
[3]傅衛(wèi)青.門診輸液患兒安全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