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賓楊 方王偉(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二病房 遼寧沈陽 110006)
肝穿刺病理檢查在肝病診斷中的價值
劉賓楊 方王偉(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二病房 遼寧沈陽 110006)
目的:評估肝穿刺病理檢查在肝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對2010年2月~2012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鐘肝穿刺診斷并指導治療的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結果:16例不明原因肝損傷的患者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確診出藥物性肝炎4例,脂肪性肝炎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乙型肝炎2例,急性瘀膽型肝炎,血吸蟲性肝病1例,2例通過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仍未能明確診斷。在20例反復肝功能異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高病毒載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65%肝臟炎癥指數≥2級,需要給予抗病毒治療,且年齡20~40歲者占。結論:肝刺穿活檢在診斷肝功能異常病因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明確診斷和確立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
活檢組織檢查;肝疾病;針吸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是國內外公認的確診肝臟疾病損害程度的重要依據,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肝病和指導肝病治療中,與其他方法相比,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不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可以提供患者肝臟情況,包括病變發展中的詳盡的重要數據[1]。本次研究選取2010年2月~2012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鐘肝穿刺診斷并指導治療的36例患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肝穿刺病理檢查在肝病診斷中的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2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鐘肝穿刺診斷并指導治療的36例患作為研究對象,且已排除肝穿刺禁忌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1.2±2.3)歲;病程5d~8年,平均病程(3.21±1.42)年;其中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反復肝功能異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HBeAg陽性患者的HBV DNA水平>1×105拷貝/ml或者是HBeAg陰性患者的HBV DNA水平>1×104拷貝/ml.16例患者的肝功能異常原因尚未明確,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檢查均為陰性,通過B超檢查未發現血管畸形、結石、腫瘤。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術前給予患者常規檢查血常規、血型和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和全胸片。所有患者在手術前3天靜滴維生素K110~20mg,手術前一天進行B超體表定位。
1.2.2 穿刺方法患者保持平臥的體位,將右手放置到枕后,實施局部麻醉深達肝包膜,然后采用1s快速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而取出1.5~2cm的肝組織,利用10%甲醛將其固定后立刻送病理,進行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利用蘇木精-伊紅染色,膠原纖維應用Masson染色,網狀纖維利用浸銀染色,對一些病理切片進行銅染色、剛果紅染色、糖原染色,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2]。
2.1 16例不明原因肝功能異常那個患者病因分布通過肝穿刺檢查后得出結果2.2 CHB患者肝臟病理檢查炎癥分級為了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而對20例CHB患者肝臟病理檢查炎癥分級情況見表2,20例CHB中有12例患者的炎癥指數≥2級,有抗病毒治療指征,其中年齡<40歲者有利,年齡≥40歲者有例,提示年輕人群的發病率更高。
2.3 副反應36例患者中僅有2例發生局部輕微疼痛,沒有發生出血氣胸等其他并發癥。
肝臟疾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一般情況下,通過臨床、血清學等檢查之后大多數反復出現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可明確診斷。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于大多數反復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使用常規方法仍較難確診其病因,此類患者被稱作"不明原因肝損傷",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惡化至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時仍然無法明確其病因,所以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嚴重地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3]。在本次研究通過常規檢查無法診斷出病因的16例患者中,有14例在通過肝穿刺活組織病理檢查之后診斷明確。根據胡氏DILI評分系統評定,4例患者為DILI-PSS6,其病理診斷是有DILI引起急性伴橋樣壞死的黃疸性肝炎,分析患者明確的服藥史,檢查HAVHEV、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均陰性而診斷藥物性肝炎,占據25%;因此,臨床上應該重視藥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
至今,如何選擇CHB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仍未有統一的定論。HBeAg陽性且HBV DNA水平>1×105拷貝/ml(或HBeAg陰性且HBV DNA水平>1×104拷貝/ml)、病理提示肝臟炎癥程度中度或中度以上則應給予抗病毒治療。本次研究中,對20例已經確診為乙型肝炎的患者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發現65%的患者出現反復肝功能異常長達半年或半年以上、ALT<2×ULN、高病毒載量的CHB患者有抗病毒治療指征,并且有69.2%患者為年輕患者(20~40)歲。表明盡管反復肝功能異常長達半年或半年以上、ALT<2×ULN、高病毒載量的CHB患者和年輕患者已行過保肝治療或ALT降為正常,但仍需進行抗病毒治療。
盡管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在取材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在明確診斷,評估肝炎活動度、肝纖維化程度、療效和預后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并且,B超定位下的肝穿刺組織檢查術具備有定位準確、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快捷、檢查結果快速可靠、并發癥發生率少、造成的損傷較小等優勢,將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應用于檢查沒有肝穿刺禁忌癥的患者中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陳登登,林志輝,陳貽勝,潘秀珍.血清Ⅲ型前膠原檢測對慢性肝病診斷的評價[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08(04):96-97.
[2]董格峰,張龍躍.甲胎球蛋白檢測對肝病診斷的臨床價值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12(07):57-58.
[3]饒紹琴,鄧君,楊明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5(03):36-37.
R322.4+7
B
1009-6019(2015)03-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