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生
(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超聲科 山西臨汾 041606)
乳腺癌的超聲圖像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breast carcinoma)
李北生
(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超聲科 山西臨汾 041606)
目的:對乳腺癌的超聲圖像特征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其超聲診斷準確率。方法:回顧分析13例經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患者的超聲圖像及病理特征。結果:13例乳腺癌,術前經超聲診斷為乳腺惡性腫瘤8例,可疑惡性腫瘤4例,誤診為良性腫瘤1例。12例形態欠規則;5例可見強回聲暈;7例邊緣不光整,可見毛刺狀邊緣;11例腫塊內部表現為低回聲;4例后方回聲衰減;9例縱橫比>1;4例腫塊內可見微小鈣化;10例可見豐富、雜亂血流信號,但可RI可>0.7,也可<0.7;3例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形態失常。結論:乳腺癌超聲圖像具有一定特征,認識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癌的診斷。
乳腺腫瘤;多普勒超聲檢查;病理學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是起源于乳腺上皮的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婦女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多數就診患者有臨床癥狀,包括乳房腫塊、乳頭溢液、乳頭回縮、疼痛等。隨著影像學特別是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無癥狀乳腺癌患者被發現。本人總結13例乳腺癌的超聲表現,旨為超聲診斷乳腺癌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患者13例,年齡36~77歲,平均(53±13)歲,其中10例為50歲以上患者,2例因體檢發現,11例因發現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回縮、疼痛等就診,病程2周至2年。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HITACHI EUB-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用頻率6-13 MHz的高頻線陣探頭。檢查時選擇儀器自帶乳腺預設置,采用適當的深度、增益和聚焦,使圖像達最佳。
采用直接掃查法,患者取仰臥位或者對側斜臥位(如果乳腺過大,倒向同側,則身體向對側傾斜),檢查側手臂盡量上抬外展抱頭,充分暴露乳腺及同側腋下。檢查乳腺下部時,若乳腺較大,需用手向上托起腺體。依次分別對乳腺的6區(4個象限、乳頭乳暈區、腋尾區)進行規范、全面、完整的超聲探查。首先進行灰階超聲檢查,以乳頭為中心,進行360°的鐘表指針樣旋轉或探頭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在乳腺的矩形范圍內移動掃查全部乳腺,發現病灶或可疑區域后,觀察其大小、位置、縱橫比、形態、邊緣、內部回聲、后方回聲、有無微鈣化、暈征,然后運用能量、彩色多普勒檢查,觀察腫塊及相應區域的血流信號存在情況、血管形態及走行,再用頻譜多普勒超聲測量腫瘤中心與周圍部位血管的動脈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最后記錄腫塊存檔并與術后病理結果進行對比。
13例乳腺腫塊均為單側乳房,左乳11例,右乳2例;腫塊位于外上象限8例,乳頭、乳暈區3例,內上象限2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13例乳腺癌術前超聲診斷為乳腺惡性腫瘤8例,可疑惡性腫瘤4例,誤診為良性腫瘤1例。
13例乳腺癌聲像圖表現:(1)形態:12例(92.3%)形態欠規則;(2)邊界:5例(38.5%)可見強回聲暈;(3)邊緣:7例(53.8%)邊緣不光整,可見毛刺狀邊緣;(4)回聲:11例(84.6%)腫塊內部表現為低回聲,部分腫塊內部有囊性成分;(5)后方回聲:4例(30.8%)后方回聲衰減;(6)縱橫比:9例(69.2%)縱橫比>1;(7)微小鈣化(直徑0.2-0.5mm):4例(30.8%)腫塊內可見微小鈣化;(8)血流信號:10例(76.9%)可見豐富、雜亂血流信號,但可RI可>0.7,也可<0.7;(9)周圍淋巴結:3例(23.1%)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形態失常。
乳腺癌的病理分類復雜,根據組織發生和形態結構而將其分為導管癌、小葉癌、黏液癌、炎性癌、硬癌、髓樣癌和乳頭狀癌等。乳腺腫瘤病理學改變是超聲圖像上各種改變的基礎。
本組乳腺癌臨床與超聲特點:(1)形態:形態不規則是乳腺癌最為常見的表現,是診斷乳腺癌敏感性最高的超聲征象。在本次研究的13個乳腺惡性腫塊中,12例(92.3%)形態欠規則。腫塊呈不規則形的病理基礎是因為腫瘤組織直接侵犯周圍脂肪組織及纖維組織[2],但髓樣癌等呈膨脹性生長,腫塊可呈圓形或橢圓形。(2)邊界:腫塊邊界分為邊界銳利和強回聲暈。本研究中5例(38.5%)腫塊周圍形成薄厚不規則的強回聲暈。強回聲暈形成的病理基礎是乳腺癌組織直接向周圍脂肪組織浸潤,出現脂肪組織、癌組織和纖維間質的混雜[3],或者是因為癌組織的浸潤,引起周圍纖維結締組織反應性增生,構成了不規則界面所引起。因此,強回聲暈是乳腺癌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的典型特征。(3)邊緣:乳腺惡性腫瘤的邊緣常呈毛刺狀。在本研究中,7例(53.8%)邊緣不光整,可見毛刺狀邊緣,是因為腫瘤細胞呈蟹足樣浸潤周圍組織,并向外擴散。而邊緣光整說明腫塊呈膨脹性生長。(4)回聲:腫塊內部回聲與乳腺腺體、脂肪組織相比,多呈明顯的低回聲。細胞間質比值的變化會導致乳腺腫塊內部回聲的改變,隨著細胞含量的相對增加,乳腺癌腫塊內部更表現為低回聲[2]。小乳腺癌常呈均勻低回聲,而較大癌腫可能因內部出血、壞死而出現內部囊性成分。(5)后方回聲:后方回聲衰減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本研究中4例(30.8%)后方回聲衰減。腫塊后方回聲衰減是因為腫塊間質膠原成分增多,排列紊亂所引起。(6)縱橫比:腫塊縱橫比>1,常見于小乳腺癌。(7)微小鈣化:乳腺癌腫塊內部常伴有微小鈣化,是在組織壞死的基礎上產生的鈣鹽沉積。目前認為,X線鉬靶攝影術在顯示鈣化方面優于超聲,臨床應用時常常要將二者的結果結合起來綜合考慮。(8)血流信號:乳腺癌是一種血管依賴性病變,其生長、浸潤和轉移與新生血管密切相關[4]。大多數乳腺癌均表現為血流豐富,腫瘤越大、分化越差,血流越豐富。其病理生理學基礎是因為乳腺腫瘤細胞分泌的腫瘤血管生成因子,使腫瘤內形成大量迂曲雜亂新生血管,從腫塊四周嵌入內部,并隨腫塊的生長不斷增加血管數量,更新血管分布[5]。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能夠檢出這些迂曲雜亂的血流信號,而良性腫瘤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于已存宿主的血液供應,以靜脈為多,血流信號多不豐富。本組中10例(76.9%)可見豐富、雜亂血流信號,但可RI可>0.7,也可<0.7,可能原因是血流信號受儀器、操作者等多因素影響,阻力指數測值可重復性相對差,僅憑其結果難以準確鑒別乳腺腫瘤的良惡性[6]。(9)周圍淋巴結:3 例(23.1%)超聲檢查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形態失常,病理證實均為乳腺癌腋窩轉移性淋巴結。因此超聲掃查乳腺必須全面徹底,應包含鄰近淋巴結。
在臨床實踐中,常會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近年來一些超聲新技術如三維成像、彈性成像、造影增強成像的出現及運用大大改善了這一情況,為乳腺良惡性的鑒別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國內外研究對于其診斷價值觀點不一,尚需臨床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
超聲檢查以其無創、簡便、價廉、可重復性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乳腺常規檢查、隨訪及普查。乳腺癌的超聲表現多樣,不同聲像圖表現可與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炎、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多種良性病變類似,所以,乳腺癌與其他乳腺良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是乳腺超聲中最重要的內容。鑒于乳腺癌超聲圖像具有一定特征,準確、全面認識并利用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癌的診斷。因此對乳腺腫塊的超聲聲像圖的鑒別診斷,應該從腫塊的形態、邊界、回聲、是否伴有鈣化、血流是否豐富、血流形態、臨近淋巴結是否腫大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仔細尋找病變有無惡性征象。必要時利用超聲三維成像、彈性成像、造影增強成像等新技術,結合X線鉬靶攝影術、CT、MRI等多種檢查綜合考慮。
[1]姜玉新,王志剛.醫學超聲影像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94.
[2]張靜雯,周建橋,詹維偉等.乳腺癌超聲表現與其病理基礎的相關性研究〔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6):1209 -1218.
[3]楊力,錢攜、趙寶珍.乳腺惡性腫瘤126例超聲圖像與病理對照研究.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3,24(8):S6-S7.
[4]曹小麗,劉瑞華,劉美娟,等.乳腺癌患者超聲造影表現及其與微血管密度的關系〔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10(7):590-595.
[5]張紅麗,鄭雪東.乳腺良惡性腫塊超聲診斷分析〔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6):1348-1354.
[6]鄭海寧,王金環,劉威,等.超聲在乳腺癌篩查中的應用及意義〔J/ 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2):401-403.
R737.9
B
1009-6019(2015)03-0065-01
李北生,男,1969年12月5日~,大學學歷,醫學學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超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