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芬
(重慶市忠縣中醫院外科 重慶 404300)
隨著現代醫學的深入發展及病種的多樣性、復雜性,推動著臨床護理模式向高水平、高標準及高質量方面發展;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及內容也日益提高。對于外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接受高質量的優質護理服務對其病情發展及優化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外科患者常受到突發性的外力創傷或手術創傷,生理上受到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而心理處于應激狀態,常發生焦慮、情緒低落及護理依從性差等問題[1]。對此,本研究將探討優質護理在外科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醫院外科在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入院治療的100例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17.7 ~71.5 歲、平均年齡(36.8 ±2.9)歲;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16.9 ~70.4 歲、平均年齡(37.6±3.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嚴格執行查房制度、測量血壓及體溫,對患者采取正常用藥治療;而觀察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重視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對配合其它方法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性。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積極參與運動鍛煉,但有氧運動強度及方式應切合自身需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病情程度,綜合評估患者的護理需要,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并由專人負責患者的護理工作;②在日常的治療及病情恢復期,護理人員及家屬應該行為干預患者的不良行為及不良生活方式,向患者解釋清楚服藥的目的及作用,樹立患者合理用藥的意識,按時服用準確劑量藥物;③教會患者自我釋壓及心理疏導的方法,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因情緒劇烈變化,導致血糖急劇升高;患者家人及醫護人員應該熱情禮貌地與病人交談,平時多給予患者關心,留意患者的不良情緒,了解患者的各種需求并盡量滿足。
1.3 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能夠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觀感受,SA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 分,其中50 -59 分為輕度焦慮,60 -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4 滿意度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依從性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綜合評估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醫護人員態度良好、患者病情康復快、護理整體水平高;較滿意:住院環境良好、醫護人員態度熱情、突發事件發生少,康復較快;不滿意:護理人員態度惡劣,護理效果不佳。
1.5 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 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P <0.05 說明具有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護理前后SAS 得分為(68.3 ±2.9)、(43.2 ±2.6),前后對比顯著差異(P <0.05);觀察組護理前后SAS 得分為(67.3 ±3.6)、(61.2 ±1.7),前后對比無差異顯著(P >0.05);但觀察組護理后SAS 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觀察組投訴率為4.00%(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5例)、治療依從率為92.00%(46例)、護理滿意率為88.00%(44例);對照組投訴率為16.00%(8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0.00%(20例)、治療依從率為58.00%(29例)、護理滿意率為64.00%(32例);兩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5)。
外科優質護理關乎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康復質量,對于達不到護理標準的外科患者治療周期長及治愈難度大,甚至病情惡化[2]。本研究,觀察組護理后SAS 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對于外科患者的干預價值高于常規護理;對外科患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可顯著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對于消除應激緊張的心理狀態發揮著重要臨床作用。由于個體差異性及外科疾病的復雜性、嚴重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抵觸臨床治療護理、機體抵抗力差及對外界的刺激適用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種危險因素創傷。而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服用,可針對性地解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投訴率,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有利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本研究,通過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較,優質護理從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治療藥物的認知水平方面加強對外科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而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提示優質護理對于外科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在外科護理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協同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艷芳,賴瑞香.優質護理服務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2,18(1):122 -125.
[2] 畢延娜.優質護理服務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35):576 -57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