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邵學峰
遼寧省地質勘查院,遼寧大連 116100
朝鮮半島北部與遼東地區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對比分析
李紅梅,邵學峰
遼寧省地質勘查院,遼寧大連 116100
朝鮮半島北部和遼東地區在成礦層位和控礦構造上大體一致,但朝鮮的檢德鉛鋅礦和云山、大榆洞金礦都是大型甚至超大型礦床.遼東地區與朝鮮一側相比礦產資源量/儲量差別較大.通過2個地區金、銅、鉛鋅多金屬典型礦床、成礦地質背景、礦產類型、礦床成因等方面的對比研究,找到遼東地區的成礦遠景區,以期在該區域實現找礦新突破.
多金屬礦床;地質條件;朝鮮半島;遼東地區
朝鮮和遼寧東部同屬中朝準地臺的一部分,有著極為相似的地質構造演化史,其大地構造格局均可以概括為“兩陷夾一拱”,具體為北部的太子河-渾江-利原臺陷、中部的寬甸-狼林臺拱、南緣的復州-平壤臺陷,所形成的礦產種類和礦床類型也大致相同,但礦產資源量/儲量卻差別較大,這一現象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本文就金、銅、鉛鋅多金屬典型礦床、成礦地質背景、礦產類型、礦床成因等方面與遼寧東部地區進行對比,為礦產資源預測與找礦提供有益的信息.
朝鮮半島北部典型鉛鋅、銅礦床主要產于古元古界摩天嶺系北大川組和南大川組內,其中有著名的檢德鉛鋅礦床、上農金銅礦,滿德、斧洞含銅黃鐵礦及惠山、云興銅礦等多金屬礦床。
1.1 檢德鉛鋅礦
控礦圍巖:該礦是世界級巨型礦床,整個礦田都賦存在北大川組上部第六層中,賦礦圍巖為白云巖,含有灰—灰白色硅質巖,礦體呈透鏡狀和層狀產出,與巖層層理分布一致,硅質巖與鉛鋅礦關系極為密切.
找礦標志:硅質巖是含礦層的一種特殊標志,也是一種直接找礦標志.從其地質特征、形態、產狀等資料分析,硅質巖有可能是海底酸性氣(流)和區域變質作用所形成的膠體化學和鉛鋅硫化物一起聚集而成的一種產物.
礦床成因:由北大川組白云巖和南大川組結晶片巖組成的第一次褶皺構造的緊閉線型倒轉復式向斜直接控制鉛鋅礦體的空間分布,復式向斜軸向近南北,兩翼向東傾,并具有東陡西緩的特點.在西翼及向斜的封閉部位,小型撓皺及劈理發育,往往形成厚度較小、品位很高的鉛鋅富礦體.而在產狀較陡、流劈理又不甚發育的東翼則往往形成或產出厚度較大的貧礦體.倒轉翼的貧礦體和正常翼的富礦體的厚度差別很大,但總金屬量大致相等,說明富礦體是貧礦體遷移富集而成.同時,在向斜封閉部位的礦體中鉛鋅尤富集,不僅礦層和品位都比較穩定而且延伸很大?羅克成,等.朝鮮半島地質礦產研究報告.1987..賦存在兩翼上部鉛鋅礦的儲量與向斜核部(封閉部位)所獲得儲量進行計算對比,結果證明深部的儲量遠比淺部的儲量大得多.如本山礦床,兩翼上部的儲量僅為兩翼下部及核部的四十分之一.兩翼鉛鋅礦的分布形態、產狀與地層形態、產狀一致,完全具同步特征.而且向斜核部(封閉部位),劈理群控礦與地層交角幾乎垂直,但仍不超出含礦層的特征,充分說明礦體(層)與層位、褶皺是密切相關和完全同步的.向斜褶曲這些形態學特征,表明了礦體依存于這些構造的現象正好說明那里曾是熱水沉積盆地的具體位置,這對于正確指導找礦勘查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次褶皺是巖層完全固結以后和在第一次褶皺的形跡基礎上發生的,多為鉛鋅礦成礦期后的產物,無直接找礦意義.
檢德鉛鋅礦的鉛同位素年齡(1800~1900 Ma)與地層變質年齡相當,礦體簡單,呈似層狀,成礦溫度為100~280℃,屬中低溫,礦石富集且含礦層穩定,鐵錳指數大于40,工業礦體鐵錳指數大于60(鐵錳指數大于25屬于噴氣成因).綜上所述,檢德鉛鋅礦床為海底噴氣(流)沉積變質礦床成因.
1.2 上農金銅礦
控礦圍巖:上農金銅礦分布在上農-虛川礦化帶,礦體賦存于元古代混合花崗巖體旁側的鈉長石片巖透鏡體中.
找礦標志:條帶狀鈉長巖、電氣石鈉長巖、電氣石透閃石巖、
礦床成因:上農金銅礦床屬于層控型沉積變質改造礦床,在混合巖化時期遭受改造由貧變富.
1.3 甲山-惠山-云興礦帶
甲山銅礦礦體主要賦存于北大川三段白云巖中,受一系列雁行層間斷裂控制,礦體多呈疊瓦式排列,賦存于斷裂交叉部位的礦體呈不規則狀.
惠山銅礦礦體主要賦存于南大川組上部層內,呈脈狀,沿北北西向斷層破碎帶展布.
云興銅礦體賦存于南大川組上部,受層間斷裂和劈理控制.礦體受褶皺構造影響而彎曲,含礦巖石為鈉長石絹云母石英片巖、石英巖鈉長石.
2.1 遼(河)-老(嶺)-摩(天嶺)裂谷與成礦的關系
遼-老-摩裂谷位于中朝準地臺的東部地塊,形成于2.2~1.9 Ga,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古元古代裂谷之一[1].裂谷西至營口、青城子,東至吉林通化、渾江、老嶺到長白,向南折至朝鮮的檢德地區,為寬50~100 km,長650 km的狹長地帶,分布著元古界的遼河群、老嶺群及集安群,摩天嶺系一套地槽相沉積,遼河群及摩天嶺系下部有基性火山巖與裂谷海槽分布基本一致.
裂谷在平面上沿北緯41°線上下總體呈東西向分布,鐵路子、螞蟻河、長白為3個轉折點,這種構造轉折對成礦物質的形成十分有利.裂谷堆積物有兩處比較寬大的分布中心:一是腰營子、鐵路子向西至青城子、營口、周家堡一帶;另一個是渾江、老嶺、螞蟻河經長白轉入朝鮮境內,在惠山至檢德一帶由窄變寬.裂谷的縱向上看,東西兩端深(以至切割到了上地幔),中部淺,從巖層厚度及基性火山巖得到證實.朝鮮北部摩天嶺系為17 250 m,遼東地區為1 305 m.一級海盆為裂谷,遼河、摩天嶺為二級海盆,還有三、四級海盆.裂谷帶北(東)陡、南(西)緩,其中斷裂較大,切割較深的部位則是“熱點”與“噴氣(流)”的具體位置.摩天嶺地區(檢德一帶)處于太古宙克拉通內部裂谷系的邊緣地帶與大洋交匯處,有利于水流循環,而且洋殼較薄,構造轉折,斷裂發育,對成礦物質活動及沉積有利.
2.2 成礦模式
形成裂谷的張性裂開不斷擴張,陸地與大洋溝通,海水進入,沿深切斷裂基性火山噴溢,海相火山物質沉積海底,形成城津組.裂谷內不同方向構造斷裂發育,造成海底起伏及地塹式海槽盆地形成,接受海槽相物質沉積,產生北大川組下、中部物質堆積,沉積物質不斷加厚和構造活動的繼續發育,產生了系列同沉積斷裂,形成三、四級構造盆地,某些斷裂深切點引起海底噴氣(流)所攜帶的鉛鋅物質在高碳、高鎂和開始有生物的強還原環境下與海相物質一起沉積形成了北大川組鉛鋅礦的同生沉積.
裂谷構造斷裂的進一步活動和海槽內沉積盆地的不斷下陷,再次產生海底噴氣(流)所攜帶的金銅與海相物質同時沉積,這就形成了上農式的銅金礦和中下部的南大川組.
在上述海相巖層尚未完全固結前,產生了強烈的區域變質作用和褶皺運動,造成巖層在塑性形變下的褶曲與鉛鋅物質的遷移和重就位,富鉛鋅礦即于此時形成.
3.1 桓仁銅鋅礦外圍
該區的成礦地質環境與朝鮮上農銅金礦區域成礦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均賦存于裂谷中央凹陷區內的古老地層中,與中酸性花崗巖或花崗閃長巖體有關,以多金屬成礦作用為主,賦存層位一般都較淺.但是朝鮮上農銅金礦區的成礦作用與古元古代花崗巖體有關,而該區與中生代巖體有關,成礦種類也比前者更為多樣.通過進一步找礦工作,有望找到大型銅金礦.
3.2 青城子鉛鋅礦外圍
遼東地區的青城子鉛鋅礦與朝鮮檢德鉛鋅礦賦存層位相當.從區域上看它們同處一裂谷的海槽,同屬中下元古宙中部高鎂碳酸鹽巖建造之中,所經歷的地質事件也基本相同,地質構造條件及成礦環境大體相似.近年來在青城子鉛鋅礦外圍,通過綜合運用地、物、化找礦方法和找礦理論,新發現了4處金、銀礦產地,分別是尖山溝特大型金(銀)礦、白云三道溝大型金礦、云山石湖溝銀礦和蘭花嶺銀礦?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查總院.遼東鳳城青城子鉛鋅礦外圍金銀礦評價報告.2004..另外還有白云、楊樹、高家堡子、小佟家堡子等一批近20~30年間發現的金銀礦產地.可見青城子鉛鋅礦及其周圍為一重要的多金屬礦集區.隨著找礦力度的加大和勘查技術的不斷提升,遼東地區一定有著極為寬廣的找礦空間.
3.3 五龍-白云金礦外圍
這一地區成礦帶與朝鮮平北金礦成礦帶相對應.五龍金礦外圍分布著大量的金礦床(點)和面積較大的金異常帶,它們應屬于同成礦帶下的產物,各種信息顯示與朝鮮一側的大型-超大型金礦床具有一致性,預示著能找到類似朝鮮的大中型礦床.目前該區工作程度較低,尚存在較大范圍的異常區未開展工作,可以作為今后的一個主要的金礦找礦遠景區.
遼東地區與朝鮮北部成礦地質條件均以發育在板塊邊緣的陸間型大陸裂谷——遼老摩裂谷為成礦地質背景,后經歷了相似的沉積作用、巖漿活動、變質變形運動,特別是中生代北東向發育于中朝板塊邊緣的巖漿侵入-噴發活動造成了裂谷的復活,對區帶地質演化及礦產形成意義重大.依據目前所掌握的遼東地區大量地質礦產資料,并結合與礦化有關的地層、構造、巖漿巖等成礦條件等信息,預測遼東地區潛在的銅資源量1000×104t、鉛鋅資源量2000×104t、金資源量500 t,筆者認為遼東地區是一個有著極其廣闊的找礦遠景和巨大的找礦潛力的地區.加大這一地區的找礦投入,加強中朝兩側地質成礦規律的進一步總結對比研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極有可能在遼東地區有色及貴金屬找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致謝:本文在成稿的過程中得到院遼寧省地質勘查院李忠臣高級工程師的悉心指導,資料室的同事也指供了許多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1]宋建潮,等.鴨綠江斷裂帶兩則成礦條件對比及對遼東地區未來尋找金屬礦產資源的啟示[J].礦床地質,2009,28(4):449—459.
COMPARISON ON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POLYMETALLIC DEPOSITS BETWEEN NORTHERN KOREAN PENINSULA AND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LI Hong-mei,SHAO Xue-feng
Liaoni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Dalian 116100,Liaoning Province,China
Northern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Eastern Liaoning share almost the same metallogenic horizons an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However,the Jiande lead-zinc deposit and Yunshan and Dayudong gold deposits in DPRK are all large or even super-large deposits.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mineral resources amount/reserves between Eastern Liaoning region and the North Korean side.With comparative study on typical gold,copper and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mineral type and genesis in the two regions,the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s in Eastern Liaoning region are recognized and new breakthrough in prospecting in the region is expected.
polymetallic deposit;geological condition;Korean Peninsula;Eastern Liaoning region
1671-1947(2015)04-0362-03
P618.2
A
2014-09-20;
2015-03-28.編輯:李蘭英.
李紅梅(1969—)女,地質工程師,長期從事地質工作,通信地址大連市金州區五一路10號,E-mail//9422828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