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們又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在這樣一個播撒希望的時節,我謹代表龍潭區農業水利局全體干部職工,通過《吉林農業》向全省“三農”戰線各位同仁和廣大農民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愿!
回首2014年,我們在龍潭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上級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目標,堅持特色興農、科教興農,著力培育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全區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一產增加值實現16.6億元,同比增長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2523元,增長12%;糧食生產再獲好收成,總產量達到30萬噸。
2015年,我們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加快農業現代建設為統領,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把握新形勢,強搶新機遇,開創新局面,不斷推進全區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主要工作目標:預計完成一產增加值17.8億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4026元,增長12%,糧食產量穩定在30萬噸左右。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糧食生產。切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主攻單產,提高總產。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大力推廣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等地力培肥措施。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為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發展到68個;合作社累計達到245個,規范合作社建設。
二是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重點抓好四大基地建設:抓好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建設。以江密峰鎮、江北鄉等牤牛河沿岸鄉(鎮),重點建設2000公頃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加大對普康、永昌米業等重點大米生產企業的扶持,提升區域影響力和品牌核心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擴大優質水稻基地建設,增強帶動基地發展能力。抓好專特用玉米生產基地建設。以大口欽鎮、缸窯鎮等北部山區、半山區區域為重點,建設一批專特用玉米專業村屯,全面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以烏拉街3000公頃無公害露地蔬菜生產基地為依托,努力抓好無公害蔬菜生產,并重點抓好棚膜蔬菜基地建設,提升本地區蔬菜反季節供應能力;抓好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發展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重點培樹江密峰南沙黑木耳特色品牌,帶動食用菌產業區域化、專業化、園區化發展。以兩個涉農街道鮮食葡萄為重點的特色果品發展;抓好東部山區山野菜、山野果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
三是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生態農業。統籌規劃設計,強化特色創意,抓好示范基地創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務體系建設、鄉土文化挖掘、精品線路打造等工作,著力培育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和集聚村。充分發揮銘山綠洲、春野農業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的引領作用,扶持金珠花海、棋盤生態農業綜合示范園區、霧凇島旅游綜合區、二道沙之洲都市農業觀光園區。
四是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產業優勢和特色優勢,加快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做亮一批特色鮮明、信譽良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拓展品牌文化。推廣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模式,加強有機、綠色、無公害標識的培育和申報工作,做大做強農業品牌。大力推進農產品與超市對接,逐步實現優質優價,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五是積極抓好新農村建設。推進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五個重點村項目的申報及各項基礎工作。立足于培植新農村建設的源動力,繼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獎勵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及村集體經濟的管理和企業的自身建設,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為平臺”,推進農村公益事業再上新臺階。認真做好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年內完成30%的確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