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的一系列要求,切實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對食用農產品監管體制的調整安排,確保農業部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上形成監管合力,實現無縫銜接,特簽署本合作協議。
一、總體原則
(一)嚴格遵循國務院關于兩部門“三定”職責的規定和相關分工意見。
(二)兩部門現行實施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監管,不涉及對農業生產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轉基因生物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職責。
(三)對于職責明確的監管領域,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一負責,盡可能避免兩部門職責交叉。
(四)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均應力爭做到有明確的監管部門負責,盡可能避免監管空白或漏洞。
二、關于食用農產品范圍的界定
食用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活動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稗r業活動”既包括傳統的種植、養殖、采摘、捕撈等農業活動,也包括設施農業、生物工程等現代農業活動?!爸参?、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是指在農業活動中直接獲得的以及經過分揀、去皮、剝殼、粉碎、清洗、切割、冷凍、打蠟、分級、包裝等加工,但未改變其基本自然性狀和化學性質的產品。
三、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法監管的主體
《食品安全法》規定,除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信息適用《食品安全法》外,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用農產品監管體制調整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的食用農產品進入市場后的質量安全監管職責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履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履行食用農產品進入市場后的相應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農業部門根據監管工作需要,可進入批發、零售市場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工作。
四、關于特殊產品的監管分工
(一)監管環節的基本劃分
農業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包括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收購、貯藏、運輸過程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后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包括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后的收購、貯藏、運輸過程的監管。
(二)特殊產品監管
1.食用動物及其產品。農業部門負責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養殖、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對食用動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對符合國家規定的食用動物及其產品依法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對檢疫不合格的食用動物及其產品,監督貨主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依法監督屠宰企業按照規定對屠宰的畜禽及其產品實施肉品檢驗,督促屠宰企業按照規定依法出具肉品檢驗合格證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監督采購食用動物及其產品的食品經營者和采購食用動物產品的食品生產者查驗相關檢驗檢疫證明,嚴禁食品經營者采購不具備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食用動物及其產品,嚴禁食品生產者采購不具備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食用動物產品。
2.食用農產品中使用保鮮劑、防腐劑和添加劑(以下簡稱“三劑”物質)的管理。在“三劑”物質中,屬于食品添加劑的,依照《食品安全法》及相關規定進行審批管理并組織制定合理使用規范和最大使用限量標準。屬于農藥獸藥的,依照《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進行登記審批并組織制定合理使用規范和殘留限量標準。不屬于食品添加劑和農藥獸藥范疇的,由農業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相應的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明確安全評價、登記管理、科學使用、殘留限量標準等管理要求,保障產品安全、使用規范、殘留合規。在執法監管上,農業部門負責對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食用農產品中“三劑”殘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實施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后的食用農產品中“三劑”殘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實施監督管理。
3.豆芽菜。在國家層面,由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會同農業部加強對豆芽菜安全性的監管。在省級及省級以下層面,由同級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當地豆芽菜生產經營實際和監管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豆芽菜監管部門及其職責分工,并報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有關部門備案。農業部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按照地方人民政府對豆芽菜監管部門及職責的分工意見,對口指導開展豆芽菜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五、關于構建暢通的食用農產品監管合作機制
(一)逐步實施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農業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分別建立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共同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農業部門分品種、分類別逐步建立以農產品檢疫合格證明、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為基礎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建立以農產品檢疫合格證明、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查驗為基礎,與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相銜接的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二)推動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業部門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同研究構建貫通食用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業部門負責建設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施相應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配合農業部門推動建設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并通過監督食用農產品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實現與農業部門建設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銜接。
(三)建立檢驗檢測資源共享機制。根據食用農產品監管體制調整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由農業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同對已經建立的批發、零售市場(含超市、專營店等食用農產品銷售單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資源(包括機構、人員、設備設施等)實施指導管理。建在市場外的檢驗檢測資源,以農業部門為主進行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建在市場內的檢驗檢測資源,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為主進行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農業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可以共享使用農業系統和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建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和食品安全檢驗機構。
(四)加快形成監管執法合作機制。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制度,兩部門定期和不定期交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相關信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共享制度,兩部門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合作。根據監管需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兩部門共同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建立違法案件信息相互通報制度,兩部門密切開展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執法的協調與協作。加強應急管理方面的合作,兩部門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合作和經驗交流。兩部門共同建立、完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統計制度,強化統計數據共享。兩部門根據需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領域重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共同為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提供政策建議。
六、組織保障
(一)成立合作領導小組,負責兩部門合作事項的統籌、審定、督導和檢查。領導小組由兩部門主管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部級領導任組長,相關業務司局負責同志為成員,根據需要召開會議,審議和討論相關事項。
(二)領導小組下設聯絡組,負責領導小組審定事項的落實和相關事項的提出,代表兩部門加強日常聯絡工作。聯絡組組長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二司司長共同擔任。聯絡組根據需要適時召開會議,會商相關事項。
(三)嚴守保密規定。兩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妥善使用相互傳遞、保存的相關信息,履行保密責任。未經提供方同意,不得將信息提供給其他部門或個人。
七、其他事項
(一)本合作協議未盡事宜,由聯絡組提出建議提交合作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
(二)本協議一式四份。雙方各執一份,同時送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各一份。
(三)本協議從簽署之日起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