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機數量品種的擴大,使得農機維修行業不斷發展,農機維修的數量變大,要求變高,因此如何合理管理整頓農機維修行業,也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如何加強農機維修的管理,促進農機生產安全,以便更好的為農民增收創利,達到現代農業效益的最大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機;維修;管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S232.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16
農機是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機器的總稱,包括大小型拖拉機、平整土地機械、耕地犁具、耕耘機、插秧機、播種機等等一系列設備。農機作為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在農業生產力中是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同時它也是衡量農業發展水平和反映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隨著近年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極大地促進了農機維修市場的發展。那么農機維修市場目前現狀如何,遇到哪些問題,該怎么樣加強管理,對農機管理部門來說是一項重要任務。
1 農機維修市場現狀與問題
1.1農機品種多,維修數量加大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與提高,農機品種逐漸增多,維修數量加大。建國初期,廣為發展新式畜力農具,如步犁、耘鋤、播種機、收割機和水車等。5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建立拖拉機及其配套農機具制造工業。此后很多年,農機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使得農機品種不再像以前一樣單一,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從農產品的種植、采摘、收獲、加工等都有了不同的農具設備。數量上的遞增,使得農機維修的任務加大,并且變得復雜。
1.2 傳統的農機維修服務不到位
隨著農機品種增多,維修數量的加大,普通維修廠陳舊的農機維修設備及技術已不能適應更新速度較快的農業機械。大型農機維修廠普遍較少,維修成本較高。同時,農機維修廠的場地、設備、檢測儀器跟不上,農機配件質量優劣不定,并且都以小型、個體戶等方式經營且維修網點服務管理的理念淡薄,監管難度增大。
1.3 農機維修職業鑒定機構不完善
農機行業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組織的宣傳發動力度不足,部分工種的考核鑒定仍然空白。農機修理從業人員主動申請報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較少,主動報名參加培訓鑒定的人員中,大多數都是受周邊地區影響或迫于無奈的情況下被動申請報名的,而且技能鑒定工種過于集中,在農業機械試驗工、農產品加工機械操作工、農機營銷員、農機服務經紀人、內燃機維修工等工種考核鑒定仍是空白,與先進省市、地市差距較大。同時,鑒定考核程序和檔案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規范。
1.4 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管理不嚴
農機部門服務意識不夠,對農機打假護農等專項治理行動基本流于形式。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工作主動能力差,服務意識不強,應付心理較為嚴重等,這些現象,將直接導致各項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管理業務全面展開受到限制。同時,基層農機質量監督網絡不健全,更新慢,信息滯后,不能很好的與時俱進,也使得質量監督平臺受阻。
2 加強農機維修管理的建議
2.1建立健全農機維修體系
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切實完善農機維修體系。我國農機維修網點數量多,分布面廣,目前一、二、三級及專項農機修理點達23.4萬個。農機維修服務網絡是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及農業機械高效運行的保障。農機維修質量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況和資源節約,也關系到維修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人身安全。農機質量監督管理機構體系應有獨立編制范圍,配備相對應的辦公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及專業人才,并將日常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各項業務的全面開展。同時明確農機與其他部門職責,嚴格實行行業準入制度,組織協調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進一步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凈化規范農機生產加工、經營和維修市場,對較有規模以及維修服務較高的農機企業,給予稅收以及金融服務的扶持,并鼓勵開展網絡以及連鎖經營,以提高經營、維修質量和服務水平。
2.2 完善農機修理工的職業培訓與考核機制
完善農機維修的行業考核機制,提高農機維修行業技術水平。多數農機修理工身處農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雖然有一定的機修實踐經驗,但是卻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因此,需要一個系統的知識和技術的培訓與考核機制,有關部門可以定期舉辦不同形式的培訓。有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加之一些技術上的指引,才能更好地運用在農機維修問題上。按照《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農機職業技能資格是農機維修行業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基本條件,凡是從事農機制造工業三包服務、經營、維修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資格的條件,才能具備相應的技術操作和維修服務,確保維修質量和服務水平達到相關規定要求。
2.3 加強農機產品的質量監督,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農機產品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機產品維修行業,從源頭把關,合理監督才能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有些生產農機產品的企業,設備不齊全,或者技術力量不雄厚。甚至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且彼此之間無序競爭較為激烈,這些小作坊生產的農機產品大都是“三無”產品,一般以來料加工制作、貼牌制作、套用進入補貼目錄企業品牌型號來實現產值效益,這些無序競爭力量的存在,給較有規模的中小型農機生產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因此,需要農機部門大力扶持較有規模農機企業,規范行業標準,加強行政執法檢查力度,淘汰小作坊式企業,凈化農機生產加工市場。
2.4成立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管理機構
成立切合實際的農機質量監督機構,實行監管到位。一是提高各級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管理人員素質,積極認真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及時受理投訴。切實做到為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保駕護航;二是積極申請產品推廣鑒定、申報進入國家、省級購置補貼目錄的生產企業聯系溝通,幫助企業改善生產技術條件,不斷研發性能質量高的農機新產品,協調聯絡上級部門進行產品推廣鑒定,配合鑒定專家組進行試驗鑒定,全面支持農機工業的壯大發展;三是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活動等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明確辦事機構和人員,逐步完善基層農機質量監督網絡,撥付專項經費,配備專用設備和車輛,加大對私自改裝農業機械行為的查處力度。
2.5引導和扶持農機企業發展
對較有規模的農機企業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以規范行業標準。對可靠的農機產品的農機經銷企業在稅收、資金政策、獎勵扶持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對于建立補貼產品展銷廳、形象店、三包服務站及為推廣政府補貼產品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的農機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扶持政策。與此同時,幫助解決企業急需低息或無息扶持資金,有效緩解研發投入、設備投入和流動資金方面壓力,幫助生產企業改進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引進高級人才,切實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改進操控性能,重點扶持高、精、尖農機產品研發與制造,推動農業機械科技的發展。
3結語
加強農機維修管理,促進農機生產安全,對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增收創利有著較為積極的重要意義。因此,農機管理部門要堅持履行《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不斷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魚龍混雜的農機維修市場,建立健全農機維修行業準入制度。只有完善健全農機維修管理、質量監督投訴管理機構體系,完善農機修理工的職業培訓與考核機制,引導、扶持農機生產以及維修企業的發展,才能建立合理的農機維修體制和服務體系,才能對農機安全生產起到較好的示范性效應,達到現代農業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郭玉合.促進農機化健康快速發展 加強農機維修管理工作[J].河北農機, 2013,(2):45-46.
[2]楊興武.應繼續加強農村個體維修行業的管理[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1,(03):4-4.
[3]茅天佑.對農機維修行業現狀與發展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2000,(01):4-5.
作者簡介:韋敬農,本科學歷,馬山縣農機安全監理站,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