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農村經濟的發展是農村土地流轉的保障,只有這兩者的關系協調發展,才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本文首先介紹了農地流轉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然后淺述了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提出了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村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19
農村土地流轉,指的是農民將家庭承包的農村土地,通過出租、合作、入股、互換等合法形式,將該土地的經營權進行轉讓的行為。農村土地流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部分,對農村現代化發展起關鍵作用,近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研究與關注。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可以將農地集中起來,便于城鄉用地的統籌規劃,以滿足城市、農村現代發展的需要。同時,農地流轉以農民自愿為原則進行,可以使農民對自己的資產進行合理地分配,從而保障農民切身收益。本文將分析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1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土地流轉近年來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存在一些客觀的問題,比如土地流轉中的承包經營戶文化素質偏低,土地流轉的程序、內容、行為等不規范,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等問題,具體表現為:
1.1土地所有者和承包者文化程度的高低對農村土地流轉有著重要影響
文化程度越高,吸收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越強,而相當一部分土地承包戶文化素質不高,初中文化居多,還有個別承包戶甚至沒有讀過書,而且年齡普遍偏大,所以呈現出年齡大,知識老化的現象,制約個人經營能力。許多承包戶對于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缺乏必要的認識和了解,技術接受能力和經營能力不高,重生產、輕營銷,重產量、輕品質,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明顯不足。農業科技是實現農業夢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承包經營戶文化素質低,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1.2土地流轉的程序、內容、行為等不規范,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等問題
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個別農戶之間只有口頭約定,未依據法律程序辦理規范的流轉手續簽訂必要的流轉合同,以至于在流轉過程中產生較多矛盾,比如土地租賃關系不明確、土地使用關系混亂等。同時土地流轉仍具有較大難度,對土地進行長期承包仍較為困難。農民普遍重視對自有土地的保留,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加大了對種地農民的扶持力度,農民即使不精耕細作也可以有所收益,導致了實施土地流轉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部分農民有“戀田”情結,出現了“惜轉”現象。同時也存在土地流轉價格不斷上漲,土地承包期限較短且不穩定,承包地塊分散等問題。
就目前形式來看,雖然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市場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地區土地流轉信息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土地流轉雙方信息有效對接機制也未形成。各單位要配備專業的負責農村土地流轉的工作人員,在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鄉(鎮)村級政府組織在協調引導、土地調劑、矛盾處理、監督管理方面,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強制、強迫進行土地流轉的現象仍然存在。
2基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是促進和保證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筆者認為要想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農民對農地流轉的思想認識;二是完善市場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三是因地制宜探索農地流轉形式。
2.1 提高農民對農地流轉的思想認識
農民是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進行農村土地流轉時,應重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了解到農村土地流轉給自身帶來的切實利益,同時本著農民自愿的原則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保障農民在農地流轉過程中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只有得到農民的大力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下去。
2.2 完善市場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
農村土地流轉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和相關的配套制度。對于農村地價的評估,要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地價,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同時,要考慮到土地流轉后,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空間等問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風險防范體制、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已達到促進土地流轉的作用。
2.3因地制宜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形式
我國幅員遼闊,農村面積巨大,中西部農村和東部農村具有不同的特點。在進行流轉時,應該考慮到農村的具體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意愿,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3 結語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的發展又依賴于農村土地流轉的快速進行。在認識到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我們應該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采取提高農民思想認識、完善市場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因地制宜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形式等舉措,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進而達到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閆寶芳,劉芳,王淑梅,宮文明,劉波.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2011,(03).
[2] 魏德榮,錢文超,徐杰,劉微微.關于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01).
[3] 李海,王寶玉,劉睿.新形勢下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選擇[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4] 張立先,鄭慶昌.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益視角下的農民財產性收入問題探析[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3).
作者簡介:欒建杰,中專學歷,公主嶺市葦子溝街道農村經濟管理站,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