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沈陽市由于施肥模式的改變、高產作物品種的推廣栽培導致了土壤養分含量的變化,土壤供養分狀況也相應發生改變,本文擬通過“3414”試驗對沈陽地區土壤供養分現狀進行淺評。
關鍵詞:沈陽市;玉米;土壤供養分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5.037
沈陽市位于遼寧省中部,幅員面積為12980平方公里,東西寬115公里,南北長205公里,以平原為主,占71%;有部分丘陵,占15.5%;水域占11.6%;其他占1.9%,現有耕地面積850萬畝(統計數)。
沈陽市地處北溫帶亞洲季風氣候區的北緣,屬于受季風影響的濕潤—半濕潤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0℃~8.1℃,平均降水量574.8~684.8毫米,無霜期147~164天。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肥料:氮肥為尿素(46%)、磷肥為過磷酸鈣(12%)、鉀肥為硫酸鉀(50%)或氯化鉀(60%)。其中1/3尿素作底肥,另外2/3尿素在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磷肥、鉀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
1.2試驗設計方案
玉米試驗設計采用“3414”完全實施方案,即氮、磷、鉀3個因素, 4個水平, 14 個處理。試驗不設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30平方米,行距60厘米,每區6行,計產方式為每小區收獲10組進行估產,常規管理方法。
2 沈陽地區土壤供養分現狀評價
3414設計中的1、2、4、6、8處理分別為無肥處理(N0P0K0)、無氮處理(N0P2K2)、無磷處理(N2P0K2)、全肥處理(N2P2K2)和無鉀處理(N2P2K0)。通過這5個處理可推算出平衡施肥法的主要參數:目標產量、土壤供養分量等。
沈陽市28個玉米“3414 ”試驗點產量數據統計結果見表2-1。
從表2-1可以看出,無肥區玉米產量平均值為6028.5公斤/公頃,全肥區玉米產量平均值為9508.2公斤/公頃,依存率為63.4%。無氮區、無磷區和無鉀區的平均產量依次為:6867.6 公斤/公頃、7966.2 公斤/公頃和7814.1公斤/公頃。各試驗點產量的變異程度以無肥區最大,為1673.8公斤/公頃;其次為無鉀區1530.6 公斤/公頃 ;全肥區產量變異程度最小1301.0公斤/公頃。
表2-2為沈陽市28個試驗點5個基礎處理的玉米產量數據的方差分析結果。
從表2-2可以看出,不同肥力等級的土壤,無氮處理(N0P2K2)處理玉米產量差異不顯著,表明土壤的供氮能力差異不大。這可能與玉米的需肥特點有關,因為目前培育出的玉米品種,對氮素的需求量較大,當不施氮肥時,其增產潛力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是氮成為主要限制因子的必然結果。無磷處理(N2P0K2)和無鉀處理(N2P2K0)表現為高產田與低產田玉米產量差異顯著,中產田介于二者之間,其中無鉀處理不同肥力田塊差異達極顯著程度。說明土壤供鉀能力的大小或鉀素狀況的好壞是不同肥力等級土壤差異的主要指標之一。而磷素狀況次之。
五個基礎處理見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全肥區產量最高,其次為無磷處理(N2P0K2)和無鉀處理(N2P2K0),第三位無氮處理(N0P2K2),而以無肥區產量最低(N0P0K0),這說明氮素仍然是土壤養分的主要限制因子,而磷素和鉀素的作用基本接近。
綜上所述,沈陽地區種植玉米土壤,無論高肥力和低肥力土壤,氮肥仍然是施肥的首選;其次,在低產田塊應當注意鉀肥的施用,磷肥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酌情施用,注意發揮其后效作用。
作者簡介:崔濤,本科學歷,沈陽市土肥工作站,研究方向:土壤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