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拓展訓練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屋檐下游走的光陰
□梁惠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閑讀宋詞,陶醉于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的美好鄉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對屋檐的美好記憶。
屋檐,是屬于故鄉、屬于童年的。
小時候,在故鄉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墻瓦屋頂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傘一般守護著我度過快樂的童年。
每年的春訊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訴我的。當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響起嘰嘰喳喳的呢喃,當屋檐下露出幾只憨憨的黑色小腦袋,當一個個黑色的剪尾劃過屋檐,我便知道,春天來了。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燕子是益鳥,村里所有人都愛護著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為榮。那時候我們愛做的一件事就是,挨著各家房子的屋檐尋覓,尋找有沒有燕巢。長大后讀詩書,讀到唐代詩人皇甫冉的《賦得檐燕》:“拂水競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風去每遠,帶雨歸偏駛。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吳均《山中雜詩》中:“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這些詩句,總能勾起我對屋檐與燕子的陣陣懷想。
小時候炎熱的夏天,我與外祖母在屋檐下納涼。白晃晃的陽光透過屋檐投射到斑駁的泥墻上,光影靈動。外祖母躺在一張涼椅上,我趴在她旁邊睡覺,她緊緊地握一把葵扇,輕輕地搖扇,搖出涼快和無數童年的故事,搖出緩慢流淌的時光。鋤頭、鏟子、鐵耙子、鐵叉子靜靜地靠在泥墻旁,以標點符號的姿勢,記錄著農家人的農耕歲月。驕傲的大公雞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著步,發出動人的聲音,謙虛的小花貓在墻根旁安靜地睡覺……一切如此安詳寧靜,仿佛一幅靜物工筆畫。
屋檐下看雨聽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時候,屋外是潮濕的世界,大雨順著屋檐開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聲,兩聲……雨點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輕輕地彈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變成了雨線,一條,兩條……然后變成了雨簾。每每那時,總會看見老母雞帶著一隊小雞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雞用自己寬大的羽翼保護著小雞,小雞在嘰嘰叫著,老母雞咯咯咯地回應,聲音透著慈愛。后來讀到唐代詩人王建的《聽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聲落落屋檐頭。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我總會想起童年時在屋檐下看雨聽雨的情景,也更激發起我想家的情懷。
長大后,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發思念老屋的屋檐。在異鄉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樓大廈是沒有屋檐的,“屋檐”變成了我埋藏在記憶深處的一個夢。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尋找我那快樂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陰。回到老家,屋檐還在,八十多歲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對著我慈祥地笑,問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著我什么時候領個外孫子回來給她瞅瞅。多年后,我領著女兒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歲,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會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認不出我了。
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陰,在屋檐下靜靜地游走。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刪改)
1.文章圍繞“屋檐”,寫了哪些童年往事?
2.聯系上下文,說說下面句中黑體詞的表達效果。
外祖母躺在一張涼椅上,我趴在她旁邊睡覺,她緊緊地握一把葵扇,輕輕地搖扇,搖出涼快和無數童年的故事,搖出緩慢流淌的時光。
3.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雨點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輕輕地彈奏出美妙的琴音。
4.第七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屋檐變成了我埋藏在記憶深處的一個夢”?
5.文章結尾段有什么作用?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樹
□[挪威]阿瀾·盧
今晚我想到了我的外祖父。幾周前他給我講了個故事,關于世界有多美好的故事。
我的外祖父母住在一幢黃色的木屋里,這是他們很久以前造的房子。他們有個大花園,他們總是在花園里花費很長時間。花草樹木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知道應該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澆水施肥,什么時候收獲。他們總是討論種植技術以及把花送給朋友或家人的事情。
他們造房子的時候,外祖父曾種過一棵蘋果樹,在花園的最深處。我從沒見過這棵樹,我出生時樹就沒了。
但是我聽說過它。
樹種上幾年后,開始結出蘋果來,很多蘋果。外祖母用蘋果做果汁和果醬。
但是不幸發生了。
那是個清爽的夏天,蘋果很大很漂亮,馬上就可以收獲了。
但是一天早晨,樹被毀了。外祖父說當時樹看上去真慘。后來樹就死了。
外祖父走進屋里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外祖母。然后他脫下工作服,換上干凈的衣服,出門下坡,經過教堂,徑直去了職校。
他和校長談了話。
學校認真地處理了這件事,不久就有三個年輕小伙子認了錯。
他們原本只是鬧著玩兒,但是后來一發不可收拾。
他們很自責。
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挺嚴重的。外祖父和校長都認為應當照章辦事。
那時候一棵蘋果樹值150克朗。最后決定,男孩們應該賠償損失,每人50克朗。
外祖父說,當時這是一大筆錢。
男孩們應該每周支付一定的數額,從秋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
外祖父親自去過學校,他知道男孩們沒有什么閑錢,而且他們的家長為了送他們上學也已經掏空了口袋。他們必須從自己的零花錢里擠出錢來,這意味著所有花錢的課外活動都必須大幅縮減。他們幾乎買不了任何想要的東西,不能去電影院,不能與女孩兒約會,幾乎什么都干不了。
每個周六,男孩們紅著臉來到外祖父母的家門口付錢。他們很少說話,只是飛快地伸出手,把硬幣塞到外祖父的大手掌里。外祖父嚴肅地點點頭,清點一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冬盡春來。
5月,花園里又開滿了花,職校也放假了,男孩們要回家了。他們最后一次上門時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這對他們來說是個開心的日子。他們按了門鈴,外祖母引他們進屋,請他們吃蛋糕和華夫餅。
男孩們吃了糕點并付清了最后一筆欠款,還握了外祖父、外祖母的手。
男孩們都覺得輕松了,頭一次開始和外祖父攀談起來。他們說了些學校的事情以及暑假的打算,他們說了他們都是從哪里來的……他們的臉上都是笑容,無債一身輕。
然后男孩們起身告辭。
外祖父也站了起來。
“等一等,”他說,“還有一件事。”
男孩們停了下來。外祖父走出客廳,走向廚房里碩大的櫥柜,把手伸進柜子深處,拿出三個信封。然后他走向男孩們,塞給每人一個信封。
男孩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們互相看了看,然后打開信封,眼淚從他們的臉頰上滾下來——外祖父把錢全都還給了他們。
外祖父說他一直打算把錢還給他們。這不是錢的問題,他說。
我想著那些男孩兒。現在他們都老了。已經過了50年。
他們一定找到了世界真美好的感覺。一切都很靠譜,一切都有意義。
我揣摩著他們現在都在做什么。他們大約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還有個種著蘋果樹的花園。
(選自《視野》2013年第7期)
1.有人以為將本文的標題換成“一棵蘋果樹”才切合文章的內容,你是否贊成?為什么?
2.文中畫線句“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挺嚴重的”表意是否自相矛盾?為什么?
3.“我”的外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假如你就是那“三個男孩”之一,當你打開信封,明白真相時,最想對“外祖父”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5.你從這個關于“世界真美好”的故事中讀出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