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低碳經濟大背景下,旅游城市物流現狀并不容樂觀,能源消耗大、碳排放超標,旅游景觀遭受污染、破壞,政府缺乏統一規劃,物流企業動力不足等等,因此,旅游城市如何將旅游與低碳物流融合為一體,實現旅游、經濟、資源、環境共贏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在分析當前旅游物流現狀和發展意義的基礎上,提出構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統、建立多方共贏的低碳管理體系、加強信息化等可行性路徑。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128(2015)04-0047-04
收稿日期:2014-10-03
第一作者:白海霞(1982-),女,河南睢縣人,碩士,講師,物流師,研究方向:旅游與物流研究。
一 引言
全世界對環境和資源問題的密切關注,使人類進入了“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 為基礎的全新低碳時代。物流業作為我國十大重點產業之一、以及全球能源消耗的主要對象之一,必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旅游業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主要經濟成分之一,旅游已經作為普及性活動,深入尋常百姓家,旅游的發展必然伴隨著旅游物流,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娛、購無不需要旅游物流的支撐。然而,大量旅游人流、物流的涌入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城市功能更加弱化,城市生態環境持續退化,空氣、噪音、垃圾污染嚴重,城市擁堵狀況愈演愈烈,資源浪費現象突出。在當今低碳經濟大背景下,如何將低碳理念引入旅游物流,消除旅游業發展對城市帶來的負外部性,引領旅游城市和區域經濟朝著高效健康的方向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二 旅游物流現狀與發展意義
(一)旅游物流現狀
1. 能源消耗大,碳排放超標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 年我國物流行業(交通、倉儲、郵政)的能源消耗是23693 萬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 7.73% [1],并呈逐年上升趨勢。以汽運為主要運輸方式的旅游物流企業,像其他物流企業一樣,“弱、小、散”,多為粗放式經營,不僅消耗大量的燃料,且汽車尾氣排放已成為主要的大氣污染源。除此之外,采購、倉儲、包裝、配送等物流環節也多存在著不當操作,無不耗費著大量的資源,嚴重污染著環境。
2. 廢棄物污染嚴重,影響破壞了旅游地景觀
旅游城市環境不僅承載著常住居民的生產生活,還要承載大量涌入的旅游者食住行游娛購各種活動,資源、環境所承受的壓力遠遠超過非旅游城市。一旦旅游活動超過其承載能力,將使旅游地環境遭受污染,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景觀被破壞,旅游功能喪失。
3. 政府缺乏系統化、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與產業政策
由于物流活動具有跨行業性與跨地區性的特征,造成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區利益格局多元化,這就需要我國建立專門的物流部門,建立低碳環保的物流系統,來管控物流活動和規劃物流業發展。旅游城市發展低碳旅游物流,更要處理好旅游部門與物流部門的關系,建立起行業協調統籌機制,明確管理權責與分工,避免“政出多門”局面的出現。
4. 企業由于缺乏動力機制,積極性不高
一方面,旅游企業缺乏低碳價值觀,沒有意識到“低碳”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政府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激勵企業發展低碳旅游物流,雖然有些旅游城市嘗試了通過稅收、財政、融資等方式促進低碳旅游物流的發展,但沒有出臺碳排放指導標準,依然缺乏全局性、系統性和規范性。對于旅游企業來講,花費高成本做到低碳排放沒有獎勵,低成本高排放沒有懲罰,自然缺乏動力機制,“用腳投票”。
5. 公眾認知不夠
包括旅游者,旅游地社區居民,旅游經營者在內的很多公眾認為,發展低碳只是社會和企業的事情,忽略了自己也是碳排放的主體和低碳的受益者,旅游地低碳經濟的實現,不止需要每個公眾的配合和支持,也需要我們自身做起。
(二)低碳旅游物流發展意義
1. 發展低碳旅游物流是旅游城市發展旅游與物流的契合點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物流業持續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長22.1% [2],2009年,國務院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被確定為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可以預見,未來的若干年內物流業將會更加迅猛發展,物流業已成為僅次于制造業的第二大油品消耗行業,而高油品消耗與氣體排放也將因其對氣候環境的嚴重破壞成為旅游城市發展旅游的極大威脅。眾所周知,旅游城市的絕大多數旅游吸引物均與優美的旅游環境,宜人的氣候,多樣化的自然資源密切相關,如“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十大旅游地之一”的麗江最著名的景點玉龍雪山、拉市海、虎跳峽、瀘沽湖,正是靠著四季如春的氣候與草原草甸、藍天白云、雪山碧水等高原風光吸引游客。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旅游物流,正是發展物流業與旅游業矛盾的中和點,是旅游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必然選擇。
2. 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技術創新,節約社會資源
通過一貫式運輸、共同配送,合理倉儲等提高運輸車輛利用率、倉庫容積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通過逆向循環將包裝物、廢棄物和退貨品回收處理,做到資源縮減、舊產品翻新改制和廢棄物再資源化;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旅游供應鏈的優化重構,旅游物流資源的集約化配置。國家低碳戰略的規劃引導、市場環境的需求、降低成本的動力,已經而且會繼續促使旅游、物流及相關領域進行高能效、低排放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反之,技術創新也將為旅游企業低碳轉型和旅游城市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 保護環境,維護景觀,實現旅游城市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城市發展旅游,必然引發大量游客的涌入,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容易引起環境惡化和生態系統的失衡,而一旦旅游城市的環境遭受破壞,旅游景觀無疑受損,必將大大縮短旅游生命周期。只有旅游城市經濟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才能保證當地乃至全社會的和諧發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節能減排,節約資源,強調旅游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利益的協調共生發展,延長旅游生命周期,實現旅游城市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旅游競爭力,提升旅游地形象
旅游產品雷同,同質化的今天,旅游企業之間單價格競爭已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競爭的焦點逐漸轉向流通環節。發展低碳旅游物流,通過低碳運輸、合理倉儲、環保包裝、逆向循環等方式,提高設施設備利用率,發揮規模效益,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旅游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最終走向旅游經濟良性循環,提高旅游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同時,旅游企業或旅游城市付諸努力改善環境的行為,也必將提升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5. 促進物流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引領區域經濟發展新方向
首先,通過低碳旅游物流運營的展開,可以實現旅游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有機結合,形成協同合作的產業群;其次,通過發展低碳旅游物流,可以使物流業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從而大力推進清潔高效運營;再次,可以促進低碳旅游物流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力度,等等。
二 路徑分析
(一)構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統
1. 綠色采購
酒店、餐飲是旅游業中采購力最強,也是最為耗材耗能和產生碳排放的企業,因此,應從其源頭——采購上加以控制。在選擇供應商時,應建立重視環境指標的供應商評價體系,將供應商是否通過ISO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供應商是否采用綠色生產、綠色物流,供應商有無環境違章的不良記錄等納入評價指標。只有樹立環保意識、強化環保教育、開發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營銷和樹立綠色品牌的供應商,才能被納入旅游采購源。
2. 低碳運輸
旅游中涉及的服務都依賴交通運輸, 據統計,在整個旅游費用中交通費用大約要占1/3 [3],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運輸約占14%,由此可見,低碳運輸應是發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最重要環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采用清潔能源車輛。通過采用電能、氫能、燃料電池、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潔凈能源運輸車輛、柴油汽車加裝顆粒物過濾器、景區景點內盡量使用電瓶車等手段,既可以節約燃料費用,降低運輸成本,又能夠降低車輛的能耗與污染物排放,減少由此帶來的空氣、噪音等環境污染問題。
(2)多式聯運與共同配送 。多式聯運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搭配組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越性,達到碳排放最少和效率最高的效果。據調查結果顯示,各種運輸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分別為小轎車52%,貨運汽車31%,航運6%,鐵路3%,航空3% [4]。在運輸旅游物品過程中,干線運輸盡量采用鐵路、航空或水運,支線運輸利用公路,形成公鐵、公空、公鐵海、空海公等聯運方式,既能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又能減少擁堵、減少排放,減少噪音,實現環境效益。
旅游中的共同配送可以是一家配送中心為多家旅游物品需求商供貨,也可以是把一家旅游物品需求商的所需的多樣貨品配齊集中配送,無論哪種都是發揮規模效益,降低空駛率、減少車流量、提高設施設備使用率,充分利用各種物流資源。
(3)創新運輸方法。德國已為貨物運輸開辟地鐵線路,研發出一種新式商品存儲和取貨設施 24小時儲物塔,可全天候工作,通過電子手段自動通知顧客物流信息 [5];日本一種超級生態船將于2030年投入使用,這種船的碳足跡將比目前正在廣泛使用的集裝箱運輸船低69% [6]。借鑒先進國家的方法,除了使用甩掛運輸、第三方物流、多式聯運等常用的方法外,還應進一步嘗試從提高載運工具能耗效率與能源結構和優化運輸組織方式兩方面創新旅游用品運輸方法,推進現代綜合運輸發展,實現物流運輸低碳化。
3. 合理倉儲
物流系統中倉儲所占比重僅次于運輸,居第二位。合理的倉儲對于低碳旅游物流的實現也至關重要。除了一般的旅游用品外,旅游商品一般具有品種多,批量小,季節性和地域性強,包裝精美的特殊特點,并且常常是旅游地特色與文化的體現。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從以下途徑發展低碳倉儲:
(1)外包。旅游企業一般不需要保持大規模庫存,自營倉儲不僅需要較大投資,而且固定大小規模和技術水平也有困難,就導致自營倉儲缺乏一定的柔性,專業性的缺乏也會導致存儲帶來的過期、變質、破損、搬運等風險性增加,倉庫本身又對電能、建設、鋼材等產生大量消耗,因此旅游企業可以考慮將倉儲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專業的倉儲。第三方物流能夠根據旅游企業自身特征和要求提供專業化的高效、經濟、準確的高水平儲存服務,利用不同旅游企業淡旺季倉儲需求互補提高倉庫利用率,集中運輸降低運輸成本,節約人力資源雇傭與培訓費用,通過科學庫存管理、高標準專業化的搬運要求降低庫存,減少物資消耗。
(2)倉庫合理選址,節約資源,低碳操作。即便旅游企業有必要自營倉儲,也要綜合權衡倉庫選址與倉庫數量,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倉庫數量,并考慮倉庫選址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建筑上,盡量采用環保低耗材料,減少建筑資源消耗;布局設計上,合理分區、優化布局,提高空間利用率;操作上,采用低碳高效的物料搬運設備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利用循環料箱和周轉箱,縮短搬運距離,合理裝卸搬運,提高作業效率。
(3)研發現代倉儲技術 。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旅游用品外,對于較為特殊的旅游商品,由于它通常是旅游地特色和文化的體現、地域化特色明顯,很難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和儲存,加之品類多、批量小,材質不一,復雜程度增加。因此有必要針對以上特點,研制開發出旅游商品的倉儲技術,使得旅游商品在儲存、保養、包裝、分揀、信息等方面更加低碳高效。
(4)環保包裝。目前,旅游行業主要是涉及購物商店出售的各種旅游紀念品和酒店采購的旅游用品包裝,應用較廣的包裝材料主要是塑料、紙、玻璃、金屬及復合包裝,這些包裝材料的生產,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不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還會在生產過程中和使用后產生眾多污染物,因此,包裝應遵循6R原則,即輕量化(reduce)、可重復(reuse)、可回收(return)、拒絕非生態材料(refuse)、可循環(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因為無論是商品包裝還是運輸包裝,主要是起到保護作用和便攜作用,對購買者并無太大實際使用價值,對商品包裝應盡量簡化,對運輸包裝應重視標準化和集裝化,減少包裝材料的浪費,并注重材料的回收、重復利用。旅游地還可開發特色包裝,如旅游土特產,可采用可食性材料的小包裝,如茶葉、天麻、三七、鮮花餅;旅游工藝品,采用大自然取材、手工制作包裝,如粗棉麻、紙制、草編等,既低碳環保,又能夠凸顯旅游地特色,提升旅游地形象。
(5)節能體系 。根據旅游城市自然氣候特征,在旅游景點景區、酒店、購物商店、娛樂場所等的照明、電器、廚衛、空調、洗浴、交通、光電景觀等的建設使用上,制定關于節能、環保、降耗、營銷的新標準,采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有機能等新技術,訂立節能減排的員工培訓管理、客人宣傳教育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制度,建立起“節能減排” 和“減污降耗”的節能體系。
(6)逆向循環。旅游是高強度排放垃圾的活動,由于游客會把垃圾丟棄到足跡所到各處,因此旅游垃圾具有范圍廣,分布散,難收集的特征。從垃圾構成看,多是有機垃圾(如餐廚垃圾、糞便),廢棄塑料包裝(如飲料瓶、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如酒店報紙、紙巾)等,對于這些垃圾,不應一概丟棄,而應分類處理,能夠回收的,加以回收再利用,既節約社會財富,又可以減少再生產必然導致的碳排放;不能夠回收利用的,也應該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以免隨意堆放造成破壞景觀,占用土地,污染土壤的問題。
建立旅游生態園區是構建逆向循環體系的理想選擇。通過生態工業園、農業園,將旅游生產、消費產生的廢水、污水、有機垃圾凈化處理后,營造人造濕地景觀。發展種植業,生成沼氣能源,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
(二)建立多方共營的低碳管理體系
建立一個“政府主導,企業力行,社區支持,游客參與”,全民主體的低碳管理體系。
除現有各種形式的補貼和政策傾斜外,旅游城市政府機構首先可以參考歐美已有經驗建立低碳旅游物流績效考量指標體系,記錄考量旅游及相關企業在旅游產品采購、運輸、倉儲、配送、回收等環節的碳排放,并提供咨詢、指引、評級、認證等服務;然后逐步將碳排放績效納入排放交易體系,將碳排放當做商品,減排就意味著節約現金,無疑將會極大地激勵旅游企業發揮積極主動性,使其由原來的被動地位變為創新主體,主動關注低碳技術,結成低碳聯盟,推廣交流節能減排技術,推行低碳旅游方式、編排經典低碳旅游線路。同時,旅游企業在踐行低碳的過程中,也必然重新審視和評估低碳的價值,低碳不僅意味著精益和減少浪費帶來收益的提高,更意味著企業形象的提升,整條供應鏈控制力和競爭力的增強,從而更加堅定其發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戰略信念。
旅游城市眾多社區居民并不是發展旅游的受益者,卻要承受因為發出旅游所帶來的擁堵、噪音、垃圾、污染等諸多負面結果,難免對旅游抱有排斥態度。發展低碳旅游物流,正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通過對社區居民展開宣講教育,喚起、增強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認識到社區和城市環境都是自身及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不易再生資源。一方面,從自身做起,支持配合政府和旅游企業開展低碳行動,創建綠色社區;另一方面,加強對身邊旅游企業和旅游者行為的監督,杜絕不文明旅游現象和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在旅游城市各方的旅游宣傳中,灌輸給游客“負責任旅游”觀念,使其認識到旅游地的自然、生態、文化不僅是當地,更是全人類不可復制和再生的寶貴資源。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理性消費、清潔消費、低碳消費,“不是剝奪,而是分享”的行為表現,不僅是自身修養素質的體現,更是對旅游地環境和社會發展的應負責任,是對當地人文自然的一種尊重和保護。
(三)加強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實質就是用有效的信息流代替多余的物流 [7],是實現低碳旅游物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利用EDI傳遞旅游行程單、計調表、訂餐、住宿訂單,不僅可以減少紙質的浪費,還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利用WMS系統,對運輸業務進行整合,對配送線路進行策劃,避免空載,減少里程,實現運輸過程的節能減排;利用GPS、GIS技術,對高值易損的旅游商品,如玉石珠寶、藝術品等進行物流跟蹤,防止丟失,避免旅游資源的折損。
三 結語
當然,發展低碳旅游物流的途徑多樣,除上述各種外,創新新型技術手段,發展物聯網技術、利用第三方物流,建立低碳物流園區,提高標準化,加強高素質復合型旅游物流人才的培養均為可行性手段。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低碳旅游物流必將提出更好的途徑,也必將促進我國早日實現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