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外實習是植物地理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學生鞏固所學專業知識以及其綜合運用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致使效果不理想。基于此,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實習經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正確認識野外實習,端正實習態度;豐富、優化、創新實習內容,提高植物地理的學科比重;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改進教師指導方法;加強野外實習管理,規范野外實習教學過程,完善實習教學評價體系;增加野外實習課時;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等,以期為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提供參考或幫助。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2714( 2015) 03-0087-05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5.03.017
收稿日期:2015—05—15
基金項目:武漢大學教育部青年骨干國內訪問學者資助項目,湖北師范學院教研項目( ZD201238)
作者簡介:葛緒廣( 1976— ),男,山東臨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生態修復研究.
0 前言
野外實習是植物地理學教學的重要實踐環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現場觀測、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際事物、現象相結合,奠定堅實的綜合地理基礎 [1];通過野外植物地理學實習,學以致用,可以激發、培養學生對植物地理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識別、鑒定各種植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團隊精神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刻了解植物的時空差異;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植物地理學的重要性,可以使學生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和深刻化,為今后的學習、科研、工作打好堅實基礎。
國內外從開展野外實習探究發展至今,就野外實習模式與目標、問題與對策的探討等已經開展了長期的改革與實踐 [3,4,5],具體到各國情況不一,研究側重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但共同之處是:人們不斷思索野外實習的本質,大力倡導在實習中培養學生能力;野外實習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單純關于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研究很少,在中國知網搜索發現僅有近10篇是專門研究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多從模式、基地建設、實習實施與管理、成績考核方法改革以及教學實習效果評價等方面 [6~12]。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問題、新的要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更新,要求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也要跟著變化,基于此,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實習經歷,在查閱文獻、咨詢專家的基礎上,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針對問題提出了響應的措施,以期為更有效的開展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探討
1.1學生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野外實習與課堂教學不同,它可以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對于理論聯系實際,野外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雖然老師一直強調實習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但是大多數學生仍然是帶著旅游的心態參與實習,學生的求知欲和認真度低,難以有效的完成實習任務與實驗。如調查發現,在“你認為野外實習最重要的目標是什么?”47%的同學選擇了鞏固所學知識,大部分同學沒有深刻認識到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目的和作用。
1.2實習內容不夠豐富,學科差異導致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重視程度不夠
傳統的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內容包括植物種類識別、群落調查、植物與環境關系調研等,長期的野外實習可以發現,這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在野外實習中的知識也大多是植物學內容,對生態學內容重視不夠。不能突出植物地理學的專業特點,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對實習內容的興趣和實習的動力。此外,傳統的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的內容除植物地理學外,還包括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水文與水資源學、氣象與氣候學等學科,實習中也多按此分科進行 [13],不同的學科由不同的老師講解,植物地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獨立,致使學生只片面地看到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某個側面,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認識不足 [12]。而且在學時的分配上,植物地理學的野外實習的學時也不夠重視,有時甚至變成地質、地貌、土壤教學內容的附帶部分,其結果勢必會誤導學生認為植物地理學的知識不重要 [6]。
1.3專業教師不足,教學模式老套,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近些年隨著高等院校不斷擴招,地理專業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但是植物地理學專業教師卻沒有相應的增加,導致一名專業指導老師往往帶著幾十、甚至近百名學生,在野外實習講解時,后面學生聽不清、甚至聽不到,效果不理想,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植物地理學很多知識涉及到植物、生態方面,需要授課老師具有這方面是知識和積累,部分年輕老師缺乏實踐經驗,調查以表明有27.65%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能力不夠,致使野外實習質量難以提高。
目前植物地理野外實習常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基地模式、沿途考察模式、分階段和分課程模式,每一種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實習條件涉及的食、宿等問題較多 [14]?;径际且越處熤v授為主,學生跟隨指導老師設計好的教學路線邊走邊聽講解。這種實習模式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極其不利,學生的實習積極性得不到發揮 [15]。因此當代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有必要對野外實習模式進行具體的改革 [3]。再者,由于實習地多是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在實習過程中時常與旅游團相遇,帶來一定的干擾,在此影響下,很多學生忙于欣賞風景,關注導游和游客,而不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1.4野外實習評價模式、考核形式有待改進、完善
有效、客觀地評定野外實習成績,是提高學生野外實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絕大多數的野外實習都被安排在專業課程課堂授課結束之后,而且實習成績一般不與專業課成績掛鉤 [16]。目前,學生的實習報告是很多高校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評價的主要依據,而學生在野外實習過程中的現場表現、原始記錄等都沒有作為成績的綜合評定指標,產生了一定的消極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7]。在考核形式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有的考核分數的分配中野外實習現場表現占5%,觀察和動手能力為15%,實習文字類成果為80%,造成很多學生即使不聽指導老師的講解也可以通過借鑒或抄襲獲得較高的分數,達不到野外實習的真正目的,可見,考核內容、結構、形式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1.5投入不足,開出率高但時間有限
野外實習是植物地理學學科的必修部分,但由于高校地理專業課程較多,相對應的植物地理論課程時間較少,植物地理學的教學時數不斷被壓縮,從原來的54課時,被壓縮為48課時,甚至有的學校僅為32課時。野外時間也相對減少,大多院校野外實習時間只有一周,在這一周內除了進行植物地理實習,還有土壤、水文、地質地貌實習,學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取應有的植物地理學的知識與技能,實習質量得不到有效地保障。此外,學校提供的經費也遠遠不夠,再加上物價的上升,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學校只能終止或縮減野外植物地理學的實習時間和距離,其結果是野外實踐內容、范圍等遠不能滿足野外教學的正常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有效培養,進而影響了植物地理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2 對策與建議
2.1正確認識野外實習,端正實習態度
植物地理野外實習應該把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理念充分地融入傳統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植物地理學的學習興趣。在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是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還要促使學生對相關道德法規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學生保護大自然的使命感。對環境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正確認識,明確植物地理學的意義目標,是進行野外實習的基本前提。高校野外實習教育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其實是對實習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對意義和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加強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明確其意義和目標,對于實施高校野外實習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高校教育相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是學生掌握認識植物和辨別植物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把野外實習教育作為更重要的地位,端正實習態度,促進野外實習的順利實施。
2.2豐富、優化、創新實習內容,提高植物地理學在地理學科中的比重
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改革,首先應該對實習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除了植物種類識別、植被群落調查等基礎知識外,還應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應用型、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的內容,如野生植物在人們衣、食、住、行、醫療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本地物種在城市綠化和環境生態修復中的應用、外地物種本土化的栽培與應用等,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植物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適當地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擬綜合性、創新性實踐項目,提高學生學習植物地理學的興趣。重視生態學、環境科學的知識內容,指導學生觀察植被生長、分布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歸納總結植被所反映的區域環境的綜合特征 [7];通過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內容的完善和創新,既可以圓滿完成植物地理學野外的實習任務,增加學生學習植物地理學的興趣,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強化學生主動觀察、發現、思考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可以推動課堂教學內容、方式的改革,推動植物地理學的學科建設 [12]。在地理學各學科的分配上,適當酌情增加植物地理學的比重,逐漸形成完整的植物地理學野外教學體系 [6]。
2.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改進教師指導方法,教學資源多樣化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高分辨率遙感儀器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成熟,極大地促進了植物地理學的發展。通過加強課堂實驗和野外實習培養素質教育和實踐創新能力已成為植物地理學必要和迫切的教學環節 [17]。近年來地理科學專業的生源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科生源占較大比例 [18],而植物地理學又是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和生物學的邊緣交叉學科,理科性質較強,涉及領域廣,體系復雜,教與學的困難增加。可見,承擔植物地理學教學的教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植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和地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因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科學完善的教材體系和實踐教學資源庫,顯得尤為重要 [9]。此外,還要加強植物地理學專業青年教師培養,制訂培養規劃,通過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教師“傳”、“幫”、“帶”等措施,使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9]。
指導方法在野外實習中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性。教師在指導工作中,不僅指導學生進行植物地理學方面內容的實習,還要把地理學科的其他各種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學生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19]。在植物地理學的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采取以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實習方法,相應的實習內容以綜合分析和能力培養為主,滲入研究性內容。在進行野外實習之前,要加強師生使用實習工具和參考書籍的訓練,使學生在野外實習中從分利用各種方法完成野外調查工作,教師則應對實習點植物有充分的了解,了解植物地理學科的學術動態,在野外實習中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指導學生把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使課本知識和實習實踐相結合,鞏固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5]。
資源的創新與多樣化開發。植物地理學相當多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實踐性,傳統的教學工具(掛圖、投影片、標本等)有許多缺點,如掛圖色彩的失真、殘缺,新鮮標本采集受客觀因素的制約,物種資源、天氣、季節、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同時看到同一種物種不同時期的形態特征,從而認識植物等 [11]。我們經過多年的積累、整理了《校園植物圖鑒》,有針對性的選擇了文本、圖形(像)和視頻素材,形成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 [9]。針對傳統的野外實習技術、手段落后、數據收集不準確等問題,適當引進了一些先進地理信息技術,例如3S技術、SuperMap和虛擬地理環境技術等,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教學質量。
2.4完善野外實習教學評價體系,加強野外實習的組織管理
完善的野外實習教學評價體系是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細化、完善考核環節,優化分數分配,規范考核標準,可有效地提高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野外實習能力的培養。因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實習態度、思想品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實習效果、綜合分析能力等,教師要結合野外實習的內容設計若干評價指標作為考核和評價實踐教學成果的內容 [21]。建立新的評價模式,改變傳統的“以實習報告書為主、以實習指導教師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建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為主線,實習前、實習中和實習后的三部分綜合評價模式??己诵问揭鄻踊?,包括實習報告書、實習記錄本、實習中的表現等;科學分配分值,不要出現某個考核形式考核分值過大的現象。此外,野外實習期間嚴格管理制度,防止學生私自外出活動,保證學生安全,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實習筆記整理工作,消化在較短時間獲得的大量的植物地理學知識。
2.5加大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投入,增加實踐課時
國家在野外實習教育方面應加大投入,以保障實習所需經費,完善實習的基礎設施及硬件條件。各院校要加大野外實習投入,購買相當數量的參考書目和實習工具,滿足野外實習教學的需要,同時應該適當增加實習經費,延長實習時間,更好的完成野外地理學綜合實習。加強對高校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師資的培養,加強高校間師資的交流和學習,促進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在掌握基本的實習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非課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去實習基地中體驗,在現實的實習問題上去培養學生的野外實習意識、技能,改進其對野外實習認知的態度,增強其實踐能力。避免單純的理論說教,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國家應當加強教育方面投資,大力培養高校應用型人才,擴大實習師生比例,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保障實習質量。此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日益顯得重要。野外實習是課堂理論知識延伸的一個重要環節,植物地理學相當多的內容實踐性較強,如野外優勢植物識別,提供一個地理位置獨特,植物資源豐富,長期、穩定的實習場所,使其成為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實踐的理想基地 [11],可以保證本課程的順利進行。選擇在不同的地點進行,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實習基地的科學、合理的選擇對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質量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 結束語
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其改革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完善和提高的過程。實習組織者要對實習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并根據實習學生人數的增減、實習地的經濟狀況、院校經費承受能力進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斷改進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途徑、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才能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