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90)
水資源是包含在水體、大氣、地下之中所有水的資源總稱,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設計是科學利用水資源,合理開發水資源,系統保護水資源的基本性工作。在行業范圍內,一般將水資源規劃設計定義為:立足于水資源現狀,利用規劃及設計體系的規范和要求,對水資源進行科學開發、保護和利用,使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開發,讓水資源的質量得到提升,進而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提升與發展提供科學的水資源保障。
作為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水資源具有可開發、可利用的特性,在制定科學的水資源規劃設計時應該將可利用率作為工作的核心內容,要通盤考慮城鄉用水、生產生活用水、城市生態用水之間的關系,確定水資源最大的承受能力和開發能力,確定可利用率的標準和紅線,為水資源規劃和設計提供科學的基礎。
一方面,應該通過具體的指標和參量描述水資源承受的潛力,以便確定水資源最大的承載能力,進而為水資源科學的規劃設計提供基礎。另一方面,要通過區域人口的波動確定水資源規劃設計范圍,確保水資源在可承載范圍內實現合理、高效率利用。此外,要確定水資源需求的發展趨勢,從社會內涵和經濟結構發展的角度,為制定水資源規劃設計提供參考。
在傳統水利設計和水務規劃工作中,人口是設計規劃的唯一出發點,設計規劃沒有看到水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發展作用。這導致水利設計和水務規劃中不能平衡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之間的關系,使經濟生產、社會建設受到水資源的瓶頸制約,嚴重影響了水資源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
當前的水資源規劃設計工作存在對人口、社會和經濟的過分關注,進而忽視生態和環境建設與保護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導致水資源在數量、質量上存在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忽視,導致生態環境建設沒有水資源的必要支撐,形成生態環境的“短板”效應,不但降低了水資源規劃設計的水平,而且也形成了對人口、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制約。
可持續發展高度概括了市場化方向、經濟化運行、科學性發展等諸多思想和理念,在水資源規劃設計工作實際中應該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要對水資源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措施,提升水資源的質量,增加水資源的高效供應,將生態保護、水資源開發、國計民生等各項工作整合在同一個平臺,科學處理水資源在供應與需求、開發與利用、保護與增殖方面的綜合關系,保證水資源規劃設計工作對社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水資源規劃設計工作中要加深對水資源的認知層次和理解水平,要看到水資源具有的再生性、流動性,同時也要注意水資源的隨機性和災害性,既重視水資源的深層次保護,又重視水資源的污染防治,綜合處理水資源需求和水資源科學利用的關系,使水資源在系統性、科學性的規劃設計工作中得到更為高效、準確、合理的利用。
一方面,要在水資源規劃設計中平衡現有用戶和潛在用戶的關系,建立起水資源規劃設計的發展型結構,使水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并富有發展潛力和可能,為水資源更為合理地長期利用提供基礎。另一方面,要在水資源規劃設計中平衡上下游之間的關系,要從水資源結構和空間分布特點出發,建立起水資源利用的全局思想,將上下游地域看作是一個整體,在提升水資源規劃設計合理性的同時,平衡好水資源在地域、空間上的關系和利益。此外,要在水資源規劃設計中平衡生活和生產兩種用水形式的關系,要將生活用水需要的滿足列為水資源規劃設計的首要問題,同時做到對生產用水的兼顧,這是水資源規劃設計工作體現人本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表現。
應該在水資源規劃設計中堅持基本的工作原則,將常見問題和工作重點轉移到水資源規劃設計的實際操作環節,整合人類發展和水資源之間的平衡關系,構建科學的水資源規劃設計模式和體系,為保護水資源、確保人類發展、實現環境再造等綜合性、系統性、基礎性工作提供設計和規劃方面的保證與支持。
[1] 葉芳,周巖.濰坊市做好水資源規劃管理工作的基本經驗[J].山東水利,2004,(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