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芹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糧食工程分院,吉林 四平 136001)
小米加工利用現狀及產業發展趨勢
馬永芹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糧食工程分院,吉林 四平 136001)
小米精深加工利用近年來備受關注。對小米的營養價值及其加工產業發展進行概述,結合近年來小米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較為科學的總結和評價,為小米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
小米加工;產業;發展趨勢
粟類為世界第六大谷物,谷子為粟的九個亞種之一,主要種植在亞洲,中國、印度、日本為主產區。谷子經碾磨脫殼后得到的種仁為小米,包括胚和胚乳,圓形、金黃色,小米是中國西北和東北地區傳統的糧食作物。
小米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約為8.5%~12.1%,脂肪含量約為2.8%~5.2%,碳水化合物68.5%~75.2%,鈣29.08mg/100g,鐵4.71mg/100g,鋅2.57mg/100g,硒5.27mg/100g。小米蛋白質質量高于大多數谷物,必需氨基酸全面,除賴氨酸之外,其他七種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大于大米、玉米、高粱、小麥等谷物,色氨酸和蛋氨酸最為豐富。小米皮層中維生素含量豐富,B族維生素含量高于所有谷物,維生素A和維生素E含量均較高,豐富的維生素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效果顯著。小米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每天食用有助于人體消化吸收。
我國小米目前大部分以原糧形式進行銷售,深加工產品較少,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小米產品幾乎沒有。從用途上劃分:小米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大約占總產量的80%,其次用于釀造白酒和啤酒,占總產量的10%~15%,另有少部分用于飼料和其他用途。從生產加工層次上劃分:初級的是以小米原糧形式銷售。然后是制作傳統的風味小吃,如粥糊、面點炒制食品等。再次是利用小米原糧加工制作方便食品,如小米飲料、小米沖調粉、小米焙烤食品、小米面條等。最后是生產特種食品,如孕婦、嬰兒食品。
近年來,食品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小米相關產品,除了基本的營養強化小米、有機生態小米之外,陸續開發出了小米鍋巴、小米冰淇淋、雪糕、小米擠壓食品(蝦條、蝦圈、蝦球等)、小米餅干、小米茶湯等系列產品,在保留其豐富的營養價值的基礎上,賦予更豐富的食用感官,多種多樣的小米加工產品遠銷海外,深受華僑及外國人青睞,特別是東亞、南亞國家。隨著中國人的走出去,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歐洲市場也出現了小米乳等產品。在此契機上,同時深度開發小米粉、小米蛋白、方便小米食品、小米乳、小米發酵產品、小米糠膳食纖維等深加工系列產品。
目前我國的雜糧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個體經營為主體、以農產品加工貿易為重點的專業市場框架。小米產業也由單純的原料銷售向產、加、銷一條龍方向發展,交易活動也由原來的農產品季節性購銷轉為常年購銷,購銷面基本輻射全國五大產區,還遠銷到日本、美國、荷蘭、印度等國家。但是,產業發展轉型速度仍舊較慢,糧食主產區和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的地域性間隔阻礙了產業發展,而即便是工業園區的企業規模也偏小、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所以,如今的困境是優勢的糧食資源得不到及時轉化,低附加值產品無法形成競爭力,進而無法帶動小米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一,產業化程度低,生產方式落后,以戶為單位分散種植和管理,造成小米多種多樣,品質難以控制。
第二,加工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技術能力較差,一線的技術工人嚴重不足,同時缺少高、新、精的加工設備以及有效的檢測手段設施。所以,投放市場的產品質量較差。
第三,種植小米品種多,品質不均,質量較差,品種創新、改良工作遠遠滯后于大宗糧食產業。
第四,品牌宣傳力度不大,營銷網絡不健全,難以與國際接軌。
小米作為主要的雜糧品種,近年來產業發展相對較快,在現代社會人們追求健康綠色食品的趨勢影響下,小米產業必將形成研發、種植、收儲、加工、貿易流通、深加工、銷售、并購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這也將成為其他雜糧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建立這種一體化產業鏈必將促使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現階段小米產業鏈屬于分段成長,縱向缺乏連接,不同行業分裂發展,如果不能整合發展,勢必會出現惡性競爭,甚至拖累整個行業的發展。所以,加強產業鏈條的銜接,推動產業的生產、科研、推廣、加工、出口的行企協作,理順各方面的關系;加強行業自律,相互扶持,共同發展,以產業化為目標,多方努力,必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構建初加工利用、精深加工開發和副產物回收利用三點一線的鏈條,充分發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發展道路。初步的小米產品開發包括焙烤食品、膨化食品、方便食品、軟飲料和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開發產品如:分離蛋白、變性淀粉、膳食纖維、釀造、發酵等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支鏈包括米糠、谷殼、秸稈的綜合利用等。
根據小米產品營養價值分析可知,小米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人們歡迎,但是小米生產綜合效益及產業競爭力分析表明:與大宗糧食作物相比劣勢明顯,根據小米加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比其他雜糧的相關情況,結合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需求、社會導向和政府調控,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加工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小米產業鏈條逐漸形成,產后加工能力日益增強,小米產業以及其他雜糧產業必將高速發展。
[1] 趙學偉.小米擠壓加工特性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 李玉勤.雜糧產業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3] 高陸衛,史萬民,郭常振.小米精深加工技術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10,(11):147-148.
F326
A
1674-8646(2015)12-0148-02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