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禮記》中孔子言論選輯疏

2015-03-29 16:13:44衷爾鉅
東方論壇 2015年2期
關鍵詞:孔子

摘 要:《禮記》中稱引孔子言論計有260則,雜蕪真偽難辨。本文選輯《論語》及他籍未載而對研究先秦后期儒家學說發展史有研究價值 41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110(2015)02-0097-11

收稿日期:2015-01-03

作者簡介:衷爾鉅(1928-),男,江西南昌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離退休特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

《禮記》與《周禮》《儀禮》同屬儒家經典“三禮”。《周禮》是通過記敘三百多種職官的職務而設想未來社會政治制度,《儀禮》是記冠、婚、喪、祭、飲、射、聘、覲的具體儀式;《禮記》是對“經”的詮釋學,側重闡明各種禮的作用和意義,是儒家學說的論文雜編。《禮記》大約成書于戰國時期至西漢初,今傳世本是西漢時戴圣在其叔戴德編定的八十五篇的基礎上選定四十六篇,后漢馬融又增《月令》《明堂位》《樂記》共四十九篇。《禮記》作者非出于一人一時,后世唐孔穎達認為其中《中庸》是孔伋作、《緇衣》是公孫尼子作,東漢鄭康成認為《月令》是呂不韋所修,盧植認為《王制》是漢文帝時博士所錄,宋朱熹認為《大學》是曾參所作,均可備一說。《禮記》全書蕪雜而豐富,如《禮運》《學記》《大學》《中庸》等,宋時將后二篇與《論語》《孟子》并列為“四書”。

《禮記》在歷史起過重要作用,當代學者王文錦先生說,它“僅次于《論語》,比肩《孟子》,而遠遠超過《荀子》”。書中多數文章是記述各種禮節具體儀式和解釋《儀禮》的篇章,記錄孔子言論多的有《檀弓》《曾子問》《坊記》《表記》《緇衣》《仲尼燕居》《仲尼閑居》《哀公問》《儒行》等篇,其中有儒家后學偽讬孔子之言者,作為孔子之言則有待考辨,但為儒家后學之作則無疑,可為研究先秦后期儒家學說重要參考文獻 。《禮記》中有孔子言論計260則,雜亂繁蕪,茲選輯41則以饗讀者。

一、《禮記》中孔子言論選輯

1.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檀弓》上)

注釋:

伯魚,孔子之子,名鯉,字伯魚。

伯魚之母,亓官氏,孔子之妻,宋人,死于魯哀公十年(前485);是年,孔子67歲。

期,十二個月,古父母,十三個月后禫,十五個月除,逾期而哭,則過甚。

2.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檀弓》上)

注釋:

尚右,王夫之《禮 記章句·檀弓上》:“右手掩左曰‘尚右’,兇禮也。左手掩右曰‘尚左’,吉禮也。”

按:這則是說孔子日常生活中動容中禮,舉止無違禮。這里說“有姊之喪”,孔子有姊,未見他籍所載;古有以“姊姊”稱其母者。

3.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也。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沒。(《檀弓》上)

注釋:

蚤作,早起。

消搖,即逍遙,和適貌。

萎,凋落。

安放,向誰效仿。

夏后氏,指禹受舜禪讓建立之夏朝。

殯,停喪。

在阼,如生時之在位。

兩楹之間,當室之中。

西階,賓階。

疇昔,昨日。

坐奠,坐定于正席。

宗予,尊仰我的學說。

按:《左傳·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已丑,孔丘卒。

4.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與!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奚,見若斧者矣。從若斧者焉。’馬鬣封了之謂也。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檀弓》上)

注釋:

王夫之《禮記章句·檀弓》上:“堂,屋 。若堂者,方廣而卑也。坊,堤也。若坊者,縱長而橫狹。屋兩出檐曰夏屋。若夏屋,廣而中起脊,前后垂也。若斧者,直長而上銳也。斧者事易功約,而與轄壙之形相當,故夫子謂當從之。”

按:從此則所記看,孔子之喪事,由子夏辦理。孔子卒時,孔鯉先故,孔伋還年幼。又子夏轉述孔子所見封墓有若堂者、若坊者、若夏屋者、若斧者,孔子生前選擇了事易功約的若斧者。

5.孔子謂為明器者知喪道也,備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不殆于用人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物也。塗車芻靈,自古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謂為芻芻靈者善,謂為佰者不仁,不殆于用乎哉?(《檀弓》下)

注釋:

為,開始制倫。

明器,伴葬之器物。

殆,接近。

芻靈,束草為人形。

塗車,以泥為車。

俑,刻木象人形。

按:孔子對用人殉葬,斥之“不仁”。《孟子·梁惠王》上則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6.魯人欲勿殤重汪踦,問于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檀弓》下)

注釋:

汪踦,《左傳》作汪锜。

按:孔子肯定童子汪踦為保衛社稷作戰而犧牲,可不按不殤禮而按官禮葬。此則參見本書《左傳中孔子言論輯》注釋。

7.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而有重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檀弓》下)

按:王夫之曰:孔子“戒弟子者,欲其當官則憐民”(《禮記章句·檀弓》下》)。

8.仲尼之蓄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檀弓》下)

按:孔子自道貧,連埋狗的敝蓋都沒有,只好予之以席。

9.曾子問曰:“喪有二孤,廟有二主,禮與?”孔子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嘗褅郊社,尊無二上,未知其為禮也。昔者齊桓公亟舉兵,作偽主以行,及反,藏諸祖廟。廟有二主,自桓公始也。喪之二孤,則昔者衛靈公適魯,遭季桓子之喪。衛君請吊,哀公辭不得命。公為主,客入吊。康子立于門右,北面,公揖讓升自東階,西鄉。客升自西階吊,公拜興哭,康子拜稽顙于位,有司弗辯也。今之二孤,季康子之過也。”(《曾子問》)

注釋:

孤,侯王自稱。

土,指國土之內。

褅、郊、社,分別為祭名,褅,五歲一褅;郊,天子祭天;社,祭后土。

齊桓公,即姜小白(前685—前643),齊國第九位君主,在位43年。

衛靈公,衛君,名元,在位42年,夫人南子淫佚;衛靈公曾向孔子問軍旅戰爭事,孔子曾指斥其治國無道。

季桓子,即季孫斯(?—前492),魯大夫,臨終囑子季康子“相魯,必召仲尼”。

辯,辯駁。

季康子,即季孫肥(?—前468),多次問政于孔子,但終不能用。王夫之《禮記章句·曾子問》說:“哀公二年夏衛侯元卒,三年秋季孫斯卒,故鄭氏疑其誤,是也。然抑以為出公輒則又不審,時出公方據國以,未嘗適魯,蓋記者口授傳訛,無容強為之說也。”

按:孔子精于“禮”且極尊“禮”,并從尊禮中得出“天無二日,土無二主”這一具有鮮明政治觀的結論。

10.曾子問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干巷黨,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既明反而后行,曰:‘禮也。’反葬而丘問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 ?’老聃曰:‘諸侯朝天子,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蚤出,不莫宿。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吾聞諸老聃云。”(《曾子問》)

注釋:

堩,柩所行之道路。

巷黨,里巷;周制五百家為一黨,王夫之解巷黨為周畿內六鄉地;《論語·子罕》中有達巷黨。

遲數,遲速、快慢。

痁,與阽同,近意。

按:此則中孔子轉述老子的話,直呼孔子名,似年長者語氣。

11.曾子問曰:“下殤土周葬于園,遂輿機而往,涂邇故也。今墓遠,則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殤也,墓遠。召公謂之曰:何以不棺斂于宮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豈,不可。史佚行之。下殤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曾子問》)

注釋:

土周, 燒土為磚,圍于棺邊代為槨,周初葬殤之禮。

史佚,周初史官,亦作史逸、尹佚。

召公,一作邵公、康公,周代燕國始祖,名奭,因采邑在召(今陜西岐山西南)稱召公,曾輔佐武王滅商功封于燕;成王時為太保,其言論載于《尚書·召誥》。

周公,姬旦,采邑在周(今陜西岐山北)稱周公,助武王滅商,輔佐成王,平定“三監”叛亂,營建洛邑,建立封建制,制禮作樂,主張“明德慎刑”;言論見于《尚書》中之《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孔子極推崇他。

12.子夏問:“金革之事無辟也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曾子問》)

注釋:

伯禽,周公之子,代周公受封之魯,在位四十六年,平定徐戎淮夷,作《費誓》(載《尚書》);《詩經·魯頌·閟宮》《論語·微子》中均稱魯公,不知何故不見謚。

從其利,逐利。

按:《曾子問》中孔子轉述老聃言禮計三則,可證孔子曾問禮于老子。孔子于何年問禮于老子?只《莊子·天運》中說“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但這里說的是問天道,而非問禮。《莊子》中講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聞道”,顯然有學派不同帶貶意。又孔子是“南之沛”,而非《史記》所說“適周”。且老子賤禮尚無,所言禮又與《史記》中老子之言毫不相涉。如此等等,歷來多有疑。從《曾子問》中孔子言禮,孔子主張的

周初所制定的禮。

13.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了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之謂小康。(《禮運》)

注釋:

蠟賓,周歷十二月,民俗祭鬼神,有眾賓參與行飲酒之禮。

觀、闕,指在門外所筑、可作遠觀之樓的二臺;周禮規定,只天子有權如此,魯僭為之,引起孔子興嘆。

三代,夏商周。

謀閉,傾詐之術塞絕。

大同,社會上下同于禮。

刑仁,型仁,仁為表則、守則。在埶者,身居要津高位掌握權勢者。小康,小安,民不能安只治民者安。14.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云:‘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達于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禮運》)

注釋:

承,順受、接續。

引詩,出自《詩經·鄘·相鼠》。

殽,效。

列,參耦、三兩。

示之,教化民眾。

按:孔子在此把禮與天道流行,人情和順聯系起來,禮找到了本原,比起《論語》中的禮更具深邃的哲理性。《論語》中,“禮”是政治制度和倫理道德的貴賤親疏和等級名分的規范,還未上升至天道。

15.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牗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禮運》)

注釋:

極言,至論,論及根本。

之杞,去到杞。杞,古國名,周初分封諸侯國,姒姓,傳開國君主是夏禹后裔東樓公,初在雍丘(今河南杞縣),杞成公遷緣陵,杞文公遷淳于(今山東安丘東北);留有夏朝文獻。

之宋,去到宋國。宋,古國名,子姓,開國君主為微子啟,都商丘;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后,把殷舊都周圍地區和人眾封給宋,留有殷文獻。

《坤》 《乾》,《易經》中有此二卦,此處是否所指,待探究;或謂殷易《歸藏》首《坤》次《乾》二卦。

《夏時》,即夏歷,后世所傳《夏小正》乃戰國時人所作,非孔子所看到的舊文。

橧巢,層累架木仿鳥筑巢以居。

范金,為型模以鑄金屬工具如斧刀之類。

合土,用土筑墻制甕等噐皿。

醴酪,甜酸之漿液。

朔,初。

按:這一段文字,文意和字句,與《易·系辭下》中釋益、夬等卦極相近似。

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皐某復’,然后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后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铏羮,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禮運》)

注釋:

皐,號呼聲。

飯腥苴孰,往死者口中實生米,包裹熟牲體置于壙中。

燔黍,在石上燒烤黍稷。

捭豚,撕裂豚肉。

汙尊,坎地蓄水。

抔飲,手掬水而飲。

蕢捊,陶土為槌、鼓。

醴醆,酒爵。

粢醍,祭食和紅色酒。

澄酒,沉渣之酒。

祝嘏,祝福辭。

越席,翦蒲席。

冪,覆蓋。

澣帛,染帛為祭服。

交獻,君初獻,夫人次獻。

合莫,合于在沖淡虛無中先祖之神靈。

鉶,小鼎。

按:此則記孔子備言三代繁文縟節之禮。孔子對古禮極留戀。王夫之認為,禮應“因時”,存其“精義”,“與時偕行”,“斟酌損益之”(《禮記章句·禮運》)。

16.賓牟賈侍坐于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眾也。”“詠嘆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發揚蹈厲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

則武王之志荒矣。”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

亦若子之言。是也。”

注釋:

賓牟賈,孔子弟子,姓賓牟,名賈。

備戒,作樂之初,擊鼓警眾。

病,憂。

詠嘆,歌聲長引。

淫液,音若歆羨然。

發揚蹈厲,手迅猛。

憲左,左足迅速軒起貌。

聲淫,馀音。

商,殺伐之音。

志荒,逞志黷武。

《武》,周武王之樂章,又名《大武》,傳為周公所作,以歌頌武王伐紂之事功。

萇弘,周賢大夫,明于天文、音樂。

按:周禮,王者功定治成,作樂以慶,內容有樂、音曲、舞容。孔子亟贊《武》藝術盡美而評其不完善,如《論語·八佾》載,子“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詩經·周頌》中有《武》詞。賓牟賈起,免席而之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女。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大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而復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于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冕而總干,久立于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注釋:

遲之遲又久,每奏又不遽舞綴良久。

象成,合樂之終始以觀其精意。

總干,持盾。

山立,嶷立。

大公,即太公,指姜孒牙呂尚。

周、召,周公姬旦和召公奭。

始,第一成(奏)。

北出,紂都河北,周自雒北渡伐之。

而南 ,滅商后南返。

南國,指江、漢、汝、墳之侯國。

疆,理。

周左召右,周公、召公分治陜之西東。

復綴,回到樂章開始時之舞位。

崇天子,尊奉武王。

夾振,復振鐸。

駟,同四。

分夾而進,舞者分進,象牧野之戰。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于薊,封帝堯之後于祝,封帝舜之後于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于杞,投殷之後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庶民弛政,庶士倍祿。

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陽而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弗復服,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后諸侯知所以敬。食三老五更于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醤而饋,執爵而酳,所以教諸侯之弟也。五者,天子之大教也。若此,則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武》之遲久,不亦宜乎?”(《樂記》)

注釋:

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周武王于武王十一年,即公元前1014年(或作前1046年),會八百諸侯戰于牧野,敗商紂,滅商。

殷,商之都,在今之河南安陽。

反商,返商之政。

薊,今河北薊縣。

祝,今山東禹城縣。

陳,今河南淮陽。

杞,今河南杞縣。

投,遷徙。

宋,今河南商丘。

比干,商紂王之叔父,曾任少師,屢諫暴虐紂王,被剖心死。

箕子,商紂王之諸父,官太師,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勸諫紂王被囚;釋后義不臣周,武王允許他仍服商衣冠,行商禮。《尚書·洪范》為后人擬他答武王問。

弛政,放松徭役。

馬、牛,駕兵車的馬,駕輜重的牛。

桃林,今河南靈寶縣。

建櫜,建,同鍵;櫜,兵甲囊袋。言鎖而藏之。

郊射,將郊祀之射。

貍首,諸侯射節。

騶虞,天子射節。

貫革,軍中之射。

裨冕,衣次等袞服。

虎賁,勇猛之士。

明堂,天子大廟內之堂。

三老五更,年高有德者。三老:工老、商老、農老;五更:崇文、敦孝、勸忠、崇敬、尚悌。

大教,化民成俗。

17.子貢觀于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雜記》下)

注釋:

蠟,周代十二月祭萬物節,傳始于伊耆氏(神農或帝堯),民間于祭時有近于戲的活動。

百日,指春耕之勞時間。

澤,惠,朝廷恤民之勤苦允許民眾期間暢情戲樂。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按: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成為后世政治要領。

18.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慤,其行也趨趨以數。已祭,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遠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遠,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致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祭義》)

注釋:

嘗,秋祭。

奉薦,手持椹板。

慤,樸實敦厚狀貌。

趨整,行步慢狹。

數,舉步頻。

濟濟,容貌莊敬。

漆漆,容貌飾整。

自反,自矜。

反饋,饋食正禮終。

樂成,慶祭典順利完成。

慌惚,仿彿。

按:孔子于此講“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最有價值,承認認識有多角度、多方面之差異,誰都不能壟斷真理,尊重別人不同的觀點。

19.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注釋:

焄蒿,香味發散,焄同熏。

悽愴,悲傷。

按:孔子在此首言氣與神,又言及魂、魄,即形體與精神,認為有生必有死,死則骨肉化為土,神、氣離形軀而返于空曠。這是一段簡明形神關系論述,對后世形神論有著重大影響。

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之則,萬眾以畏,萬民以服。圣人以是為未足也,筑為宮室,設為宗祧,以別親疏遠邇,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眾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以報氣也,此教眾反始也。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鬱鬯,以報魄也,教民相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盡也。是故昔者天子為藉千畝,冕而朱纮,躬秉耒,諸侯為藉百畝,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犧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吉,然后養之。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注釋:

明命,正名。

黔首,秦時規定,民眾稱黔首。王夫之認為,“秦謂民曰黔首,漢初仍之,此蓋記者傳述而用當時之語錄之飾之耳,不可以此而疑其非夫子之言也。”

宗祧,祖廟。

二端,氣魄、鬼神分殊,詳見《禮記章句·祭義》。

燔燎羶薌,燒炙腥羶肉類和香蔬黍。

甒,古陶質酒器。

鬱鬯,古祭祀所用之酒,以黑黍釀成,加以鬱金草。

先古,祖考。

犧牲,毛純曰犧,體完曰牷。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筑宮仞有三尺,棘墻而外閉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于蠶室,奉種浴于川,桑于公桑,風戾以食之。歲既單矣,世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祭義》)

注釋:

公桑,公家桑田。

大昕,早晨初明。

三宮,古諸侯可有三宮。

世婦,古后宮女官,天子嬪妃中長者、貴者。

風戾,風干涼曬。

歲單,盡三月,一年蠶事完成。

按:此則詳述祭祀鬼神禮儀程序。

20.(樂正子春曰:)“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亐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祭義》)注釋:

樂正子春,曾子弟子,《傳》言:年九十,使孫樂正克從學孟子。

無人為大,沒有比人更大(全)。

按:此處論孝,包含不虧體、不辱身。

21.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經解》)

注釋:

溫柔敦厚,言人們性情和易樸實。

疏通知遠,言人們明于事理。

廣博易良,言人們胸懷廣博坦蕩。

絜靜精微,言人們察性理明吉兇。

恭儉莊敬,言人們生活儉約不懈怠。

屬辭比事,言人們言談和理解事物。

按:此則孔子從社會風尚看人們受六經教化水平,涉及教育學、社會學,也是對六經的作用的論述。記者繼孔子之論后說:《詩》 失,則愚; 《書》失,則誣; 《樂》失,則奢; 《易》失,則賊; 《禮》失,則煩; 《春秋》失,則亂。

22.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

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后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處,丑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萬民同利。昔之君子行禮者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能行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實無厭,淫德不倦,荒怠放慢,固民是盡,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為禮也。”(《哀公問》)

注釋:

小人,此處指無位之人,非通常所指斥無德之人。

節事,處理適宜。疏數,往來交誼。會,指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交接之誼。

節有成事,按步驟進行。雕鏤,刻飾器皿。

文章黼黻,美飾衣裳。

嗣其順,繼成事增美安人心。

喪算,喪服之粗細以疏近差等定。

豕,包括大牢、少牢和特牢。

臘,干麇兔肉。

序宗族,排列昭穆。

丑,惡。

雕幾:雕飾邊際。

淫德,沉湎淫樂。

午,同忤。

當欲,滿足其貪欲求。

用民者,指居上治民者。

按:此則孔子長論奢儉,指責今之在上位者貪欲無厭,此觀則在《論語·八佾》答林放問禮之本時主張樸實儉約一致,也是后世儒家理欲論、政治理論之根據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辭而對。人道政為大。”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政,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 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愿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櫛必之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迊,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公日:“寡人愿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圣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理,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物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者三代明王之政,從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始此則國家順矣。”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卜”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

不能安上。不能安上,不能樂天。不能樂天,

不能成其身。

注釋:

政,此處指教令。

大昏,天子諸侯之婚禮。

親之者親之也,親自迎之示敬愛。

固,陋。

直言,不明何義,疑為朝廷二字。

物恥,行事過失而產生羞恥感。

敬,此處意為行動必合于禮。

愾,同暨,遍及意。

作辭,口實。

作則,仿效。

安土,隨遇而處之有道。

樂天,順自然之理。

成身,盡人道。

按:孔子在此講政、禮、敬、愛人、樂天、成身等,可與《論語》中所論參讀。

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公曰:“寡人憃愚冥煩,子志之心也。”孔子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后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哀公問》)

注釋:

不已,運行不停息。

不閉,久不關閉。

已成而明,作成萬物,功用昭著。

按:孔子在此明確把他所講的人之道與天道聯結在一起,使人道有了天道根據。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講的天道,完全沒有主宰意志,是自然的天。

23.孔子閑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于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于天下,四方有敗,從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即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日:“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有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也,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無聲之樂,志氣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志氣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 施于孫子。”(《孔子閑居》)

注釋:

“凱弟君子,民之父母”,詩句出自《詩經·大雅·泂酌》;凱弟,又作愷悌。

有敗,頹喪、毀壞,相當今之謂疾苦。

“夙夜基命宥有密”,詩句出自《詩經·大雅·昊天有成命》。

“威儀逮逮,不可選也”,詩句出自《詩經·邶·柏舟》。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詩句出自《詩經·邶·谷風》。

五起,于五個方面發而見于用。

遲遲,從容自得。

內恕孔悲,內心悲甚。

翼翼,盛大貌。

畜,馴養。

日就月將,日成月進。

純德孔明,天下皆明曉其惻怛之德。

施于孫子,謂慈惠之政垂及后世。

24.子夏曰:“三王之德參于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者以勞天下,此之即謂三無私。其在《詩》曰: ‘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圣敬日齊。 昭假遲遲,上帝是衹。帝命武于九圍。’是湯 之德也。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地 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 教也。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耆欲將至,有開 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云。其在《詩》曰:‘嵩 高維岳,峻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 申及甫,為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 文、武之德也。三代王也,從先其令聞。《詩》云: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己德也;‘弛其文 德,協此四國’大王之德也。”(《孔子閑居》)

注釋: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夏禹、商湯、周文王。

參,交互。

勞,慰勉。王夫之解作安集。

“帝命不違”七句,出自《詩經·大雅·長發》。

湯齊,商湯齊備。

“嵩高維岳”八句,出自《詩經·大雅.·崧高》。

“弛其文徳,協此四國”,出自《詩經·大雅·江漢》。原文“矢其文徳,洽此四國”。

25.子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別也。”(《坊記》)按:孔子從尊禮中得出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家無二上的結論。26.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則民作讓。”(《坊記》)

注釋:

貴人,尊重他人。

賤己,自謙自遜。

先后,指獲取位祿而言。

27.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注釋:

怨,民眾怨恨。

按:此則提到“則民不爭”,似有老子的痕跡,《老子》中有“不尚賢,使民不爭”。

28.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讓善。”(《坊記》)29.子云:“善叫稱君,過叫稱己,則民作

忠。”(《坊記》)

注釋:

作,興起。下同。

按:此則之忠,有明確忠君之義。

30.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坊記》)。

31.《論語》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坊記》)

按:此則原文見于《論語》中的《學而》和《里仁》,文句全同。此篇記述者稱引自《論語》。在先秦典籍中,《論語》作為書名,此為首見。

32.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

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坊記》)

注釋:

淫,逾越、過份。

33.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表記》)

注釋:

表,物望而歸。

制,裁。

利,相勸勉為善。

報,報施。

34.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表記》)

注釋:

文質,文指華飾、文采;質,質樸、形質。

按:《論語·雍也》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可見孔子主張文質兩相稱。

35.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

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

(《表記》)

注釋:

以辭盡人,據其言談而待之。

枝葉,旁出、有馀

36.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其及身。”(《表記》)

注釋:

口惠,空話許人。

37.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

(《緇衣》)

注釋:

先人,人人爭先(為仁)。

38.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

則義不壹,行無類也。”(《緇衣》)

注釋:

身不正,行為不正當。

壹,專。

無類,沒有朋友。

39.子曰:“言有物行有格也,是以生不可

奪志,死則不可奪名。”(《緇衣》)

注釋:

言有物,不說空假話。

格,正、式。

40.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三年問》)按:三年之懷與三年之喪,同為天性之慈孝,非相報。

41.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左石右民,民下日。下同)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聘義》)

注釋:

碈,同珉、玫,石之美者。栗,堅實。

廉,稜。

劌,割。

隊,墜。

詘然,無馀音。

孚尹,光彩外發。

旁達,表里一致。

二、淺識

《禮記》中孔子言論豐繁而雜蕪,其中有些言論隨著時代遠去而成為迂腐陳言,或只可作歷史陳跡研究。然其中也不乏珠璣,上選輯41則,敝見以為最少有如下數點:其一,大量詳述關于行禮的行為規范,可為研究《周禮》《儀禮》及禮學思想及周朝政治制度有價值資料;其二,《論語》中看不到孔子與道家關系,《禮記》中記述了孔子問禮于老聃,這是出于儒家后學所記,有較高的可信性;其三,表述了孔子的人道觀,《論語》中未載孔子對俑的論述,對始作俑的論述首見于《孟子》的轉述,《禮記》中引述孔子斥之“不仁”等;其四,孔子自言家貧。《史記·孔子世家》等著作中,記了孔子任過乘田、委吏等下級職務,但未見言家貧,《禮記》中孔子葬畜狗直言家貧,這是指中年之后時期。其五,政治思想方面,既從禮中得出“天無二日,土無二王”觀點,又合理地解釋了其時之“民之父母”之義;其六,論《武》中詳述了孔子音樂思想及美學思想;其七,在《禮記》中,初把作為人道的仁及倫理道德與天道聯系在一起,使人道有了天道根據。其他還有倫理道德及歷史典章制度、人物評述,等等,彌足珍貴。

2013年8月24日初稿

2014年10月 6日修定

(下轉第113頁)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教世界(2021年16期)2021-06-21 08:45:56
孔子愛書
快樂語文(2021年9期)2021-05-06 02:19:38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4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避雨處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超碰91免费人妻|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公开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九色视频一区| 蜜臀AV在线播放|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少妇精品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福利在线不卡|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99手机在线视频| 免费激情网址| 亚洲国产黄色|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美女91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福利|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v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网址|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