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峰
(長春市夢之幻整形 吉林 長春 130000)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急腹癥,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膽道發生病變而引起胰管梗阻,使胰液被迫外流。當前手術治療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臨床治療手段,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不同時機的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著嚴重影響,本文就主要對隨機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2例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2例膽源性胰腺炎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31)與觀察組(31),其中對照組的31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為女性患者,17例患者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3歲到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69±5.16)歲,其中有10例患者伴隨有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有9例患者伴隨有膽總管結石,有12患者伴隨有單純性膽囊結石;其中觀察組的31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為女性患者,16例患者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4歲到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28±6.13)歲,其中有11例患者伴隨有膽囊結石伴膽總管結石,有10例患者伴隨有膽總管結石,有10患者伴隨有單純性膽囊結石;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延期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其具體治療方法為:對所有患者實施抑制胰液分泌、抗生素治療、胃腸減壓治療等常規治療,待患者出現明顯指征及癥狀后,對其實施常規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早期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其具體治療方法為:對所有患者實施抑制胰液分泌、抗生素治療、胃腸減壓治療等常規治療,在患者發病后的7天內對其實施常規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1]。
1.3 觀察指標:將患者的死亡率、術后24小時引流量、住院時間作為本次研究中的臨床觀察組指標[2]。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應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7.0實施處理,計量資料應用來進行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31例患者中無死亡病例,其死亡率為0%,對照組的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死亡,其死亡率為6.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24小時引流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24小時引流量、住院時間對比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急腹癥,患者膽囊病變引發膽道梗阻和慢性胰腺炎病變是導致患者發生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疾病的主要誘因,當前手術治療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臨床治療手段,按照手術時機可有效分為早期、延期、晚期手術方式,一般情況下早期手術指的是患者在確診后7天內進行手術治療;延期手術指的是待患者出現明顯癥狀后進行手術治療;晚期手術指的是患者體內重要臟器功能損傷程度比較大,需對患者實施術前腹腔引流等非手術處理方法進行治療后,待患者病灶部位得到有效集中后在進行手術治療[4]。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延期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早期普外科手術進行治療,研究結果得出,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31例患者中無死亡病例,其死亡率為0%,對照組的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死亡,其死亡率為6.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24小時引流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將早期普外科手術治療應用到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引流量,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1] 賴濟平.淺談應用普外科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時機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2,24(6):427-429
[2] 朱芳禮.早期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54例臨床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6(15):516-518
[3] 王建良,孔雷,韓峰,沈漢章,劉楊,陳潤禾.104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手術治療時機探討[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2,25(9):351-353
[4] 劉習庚.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4(17):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