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北京市中日友好醫院干部醫療東病區 北京 100029)
老年群體,因為其身體各個部分的機制都在下降,各個器官也在趨于老化,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日益衰弱[1],導致老年患者的體制多變,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較為容易發生[2]。這種疾病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3],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影響。所以需要對這種病癥進行治療干預,因為這種病癥自身的特點,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配合有效的護理才能夠取得最佳的護理效果。本研究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也為了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護理措施,特選取我科在近年內所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果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效,現將主要的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科在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這12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的最高年紀為89歲,最低年紀為62歲,平均年紀(73.5±5.6)歲。在所有患者當中,包括心力衰竭35例,高血壓心臟病38例,心肌梗死42例,心律失常13例。患者的最長病程為28 個月,最短病程為2 個月,平均病程(12.5±3.9)月。分組以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和病程等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為兩組患者例行常規的診斷和檢測,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常規的治療。在治療的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護理干預。首先做好患者的營養飲食護理,患者因為年老體衰,牙齒松動或脫落,對其進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指導,確保患者使用一些軟質食物,而且保證食物的成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其次做好心律失常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及早發現患者的心理失常表現,控制患者的輸液速度,如果發現復律,需要即刻停止給藥;第三是做好患者的心力衰竭護理。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分級,并根據相關分級對患者的活動予以不同的指導,叮囑患者遵醫囑服藥,保證患者的氧氣吸入;最后做好對癥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配合相關的護理。
觀察組患者配合循證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需要調整護理人員的接班和交班模式及頻率,樹立人本思想。為患者配合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因為患者為老年患者,其子女大多不在身邊,多有患病老師常常會伴隨消極心理,所以作為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疏導患者的心理;同時為患者配合適當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介紹一些相同類型治愈患者的病歷,樹立患者治愈的信心;為患者配合出院指導,為其提供必要的疾病預后措施。
1.3 療效判定:若患者的身體指標恢復正常,且無并發癥發生,隨訪半年未出現復發,說明護理顯效;若患者身體指標基本恢復,并發癥發生率<10%,隨訪半年,復發率<15%,則說明護理有效;否則護理無效。[注: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量資料均采用t值檢驗,所有涉及到的計數資料均采用X2檢驗,組間比采用單因素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否則無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護理有效率為95.31%,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為57.81%,且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表(n)
我國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都很多,在這些數據當中,占一半以上的都是年齡大于60歲的人。老年患者因為其自身體質的衰弱,患病幾率會大大增加。就心血管疾病本身來說,其發病突然,但起病卻較為隱匿,有較差的預后效果。基于該疾病的危害,需要在臨床上重視對其的治療,為了更全面的治療患者,配合有效的護理是最佳選擇。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為明顯,結合表1的相關數據,可以肯定,在常規對癥治療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基礎上對患者配合循證護理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經過分析可以得出,循證護理主要對醫護人員的接班和調班頻率做出調整,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更為嚴密,可以更加直觀、方面地對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檢測和干預,縮減了常規護理的時間,拓深了常規護理的深度。而且循證護理當中涵蓋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其正確地面對自身的疾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認識自身疾病,并且對于患者所提出的不解和疑惑,醫護人員都給予了耐心的解釋和回答,可以使患者樹立起自信關,體驗到大家對自己的關心,也能夠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正確的生活方式來避免疾病的復發。出院指導可以為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疾病防治方向和預后措施。綜上,通過本研究可以得出,對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循證護理干預能夠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可以提高護理的有效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復發率,值得推廣使用。
[1] 陳婷.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和改善作用[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2(08):332-334
[2] 劉艷.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8(21):2654-2656
[3] 王學會.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后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8(13):3702-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