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最近,阿里巴巴品控官方發出如下通知:小二發現移動電源類目下描述為5 萬毫安以上的商品,存在容量虛標的不合格現象。經行業專家及部分該行業品牌商確認,移動電源的容量與體積呈正比例關系。由移動電源的體積可以判斷移動電源可能具有的最大容量。目前,淘寶平臺上存在部分商家夸大描述移動電源容量,對消費者造成了嚴重誤導。為了更好地規范淘寶網商品的管理秩序,提升行業商品品質,保障該行業下正規商品的公平競爭環境,提升消費者的平臺購物體驗,品控將加強對數碼類商品如實描述的規范和管理。
淘寶商家存在的虛標問題,其實并非個別現象,而這種現象恰恰表明了整個移動電源行業體“虛”的現實。數據顯示,我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近幾年一直呈快速增長勢頭,2014 年達到165 億元,2015年有望達到220 億元,同比增長51.72%,2016 年預計將達320 億元。然而,市場過快發展相伴著諸多問題。媒體在作與移動電源相關的報道時,一般都會有這么幾句話:由于我國關于移動電源生產規范和檢測標準缺失,眾多小品牌廠商采用劣質電路板、鋰離子電芯、不阻燃的外殼等材料,生產山寨產品,甚至是三無產品,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
任何市場處于成長期時,多會出現標準缺失、門檻過低、競爭混亂等問題,這似乎是不成熟市場的共性,但從專業角度看,移動電源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卻有著與其他市場完全不同的個性原因。這個市場的隱憂,也恰恰由其個性問題所導致,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必須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適合這個市場的個性化辦法。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移動電源市場總規模并不是很大,可能只有數百億元的樣子。2016 年達到320 億元的規模差不多就接近飽和了。這樣的規模意味著不會形成大企業、大品牌。事實上,目前移動電源領域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如羽博、品能、電小二等,已經是全國性或者區域性的領頭企業,其產品實際上已經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這些品牌現在最想做的事,根本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要更上一層樓做得更強更大,而是低調發展,維持現狀。其背后的邏輯很簡單:市場就這么大,再怎么折騰賺的錢也是有數的,而那些不斷加入進來想分一杯羹的小企業再怎么搗亂也沒能力撼動大品牌的地位。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讓大品牌更愿意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也可以維持行業高利潤,這對大品牌也有利。移動電源技術實際上非常簡單,只要解決好電芯及其管理系統和PCBA(印刷電路板)的問題就行了。如果大品牌真下功夫,加大投入搞研發,推廣產品,市場蛋糕還可以做大,但是因為市場門檻過低,剛做大的蛋糕很快就會被后來的小企業搶食。有一些原本與移動電源并不相關的企業也進入這一領域,恐怕就是寄望于這個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而對于出貨量較大的品牌來說,顯然不愿意以犧牲利潤率來換取市場容量,況且市場的擴容結果可能并不屬于這些犧牲利潤率的品牌。因此,對于那些大品牌來說,與其引來眾多對手分蛋糕,還不如保持現狀慢慢前行。重要的是,市場雖小,賺的錢也并不見得就比市場大時少。
大品牌表現消極,可能還跟業內對這個市場前景的消極預期有關。移動電源的附屬地位,使得行業內都清楚,它的存在可能是短期的,沒有長久前途。我們知道,移動電源之所生也,前提是電池出現了問題。如果電池技術出現重大進步,移動電源必然壽終正寢。事實上,被稱為“第二代鋰電池”的聚合物電池正在研發中,它可以在更小的體積下達到更多的電池容量。如果安全性問題能夠解決,這可能就是移動電源的終結者。在“不久將消亡”這個預期的壓迫下,有沒有必要進行大量的投入正是移動電源廠家的集體糾結,這種糾結轉化為市場行為就是各方面的消極,這才是該市場真正的隱憂。
當然,企業有隱憂而變得消極,并不代表市場監管就跟著一起消極。既然移動電源目前有市場,而且產品存在不少問題,那么監管就一定不能放松。國內首個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今年8 月1 日已經正式實施,這無疑將加速移動電源市場洗牌。除了完善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針對該市場的個性問題采取個性化措施進行引導,讓那些有實力的品牌企業積極起來,帶動這個市場規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