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信
由于工作的關系,筆者經常與農民朋友打交道,近年來發現,他們家中發放的卡片越來越多,類似“聯系卡”“承諾卡”“服務卡”“責任卡”……往往都有一大疊,可農民朋友并不滿意。不少人說:“卡片滿天飛,人影不見來,完全是走過場、圖形式,簡直就是作秀。”
據了解,在這些卡片上按職能性質的不同,大多印有單位名稱、地址、電話以及相關具體包片、包村、包場、包戶的聯系人、承諾人、責任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等。筆者認為,發放這些“聯系卡”“承諾卡”,一來可以密切職能部門與群眾的聯系,便于傾聽群眾呼聲,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二是便于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促使其主動“身”入場戶,深入群眾,自覺履行承諾,完成工作任務,盡到應盡職責。
但據農民反映,這些卡片的發放不是借助會議的機會發下來,就是由村干部給捎回來,好一點的由具體聯系人或責任人親自送到家里。不過,無論如何,當接到遞來的卡片時,心里都感到熱乎乎的,對服務工作充滿期待。可當有事打電話時,不是無人接聽,就是正在通話中,有時打通了,對方答應了的事,隨后卻沒有了下文。至于卡片上的包片、包村、包場的鄉鎮干部更是一年也見不到一次,大多數連你家大門朝哪邊都不知道。對此,農民朋友很是鬧心。
按理說,各個涉農職能部門或服務單位,向農民發放這些承諾、服務類卡片,為的是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責任意識,接受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初衷是可取的,做法也值得肯定。但如果不能夠兌現承諾,有事找不到,主動又不來,只會讓人感到失望,產生一種“作秀”的感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所增產的糧食每年能為世界解決近一億人的吃飯問題,擁有超過1 000億元的品牌價值。他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不僅是因為有淵博的學識,更重要的是有扎實的工作作風。用他的話講,“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回家的路上。”因而,農民親切地稱呼他是“田野科學家”。盡管與袁隆平的科學研究不好相比,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教益。基層領導干部和農技人員,其工作崗位就在鄉村,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必須全身心“沉”下去,才能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為農民朋友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然而,現在有些同志好象已經淡忘了自己是做農村工作的,整天坐而論道,根本談不上深入基層。有的領導干部工作膚淺、模式化,貫徹落實上級指示機械地照搬照抄,以文傳文,以會傳會,好像會開了,文發了,就與己無關了;有的走過場,圖形式,熱衷于樹標志,掛牌匾,好像制度上墻了,承諾公示了,就萬事大吉了;有的怕艱苦,惰性大,借助整頓紀律與公車改革,只要不遲到早退即可,整天待在機關里不愿走出去,靠的是網絡匯報,遙控指揮;有的在檢查時,偶爾“身入”一下,走馬觀花,不切實際,檢查完畢匆匆打道回府,名曰不增加基層負擔,其實是在敷衍應付。現在群眾反映,很多干部無擔當,怕惹事,工作起來畏手縮腳,解決問題不敢碰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做農村工作的大忌。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三農”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受多重因素掣肘和約束,從事種養業的農民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往往辛苦忙活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有時甚至還要虧本倒貼,他們迫切需要得到政策、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指導服務與真誠幫助,因此,我們不僅要“身入”,而且更要“深入”。
只有全面落實“三嚴三實”,徹底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敢于擔當,主動作為,“沉”下身心進田間、入牛棚、接地氣、辦實事,才能真正察民情、解民憂,不辜負衣食父母的期望。否則,不僅是不作為,而且涉嫌失職、瀆職,應受到嚴格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