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全國質檢系統2014年度普法工作會議召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梅克保出席會議做重要講話,并為“質檢法治專業委員會”揭牌、授牌。
質檢總局提出今后全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構建完備的質檢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質檢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質檢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質檢法治保障體系,努力塑造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誠實守信的法治質檢新形象。為此,質檢總局在建立了164人質檢系統法律專家隊伍的基礎上,著手組建質檢系統公職律師隊伍,并進一步完善外部法律顧問制度,成立了質檢法治專業委員會,搭建質檢法治研究平臺,逐步擴大法律顧問、法律專業人員參與質檢事務的廣度和深度,為全面深入推進法治質檢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發布2014年汽車GPS導航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了80家企業的80 中,本次抽查不合格的13個批次產品均為輻射騷擾項目不合格。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本次抽查不合格的13個批次產品都是深圳企業,如深圳市三一眾合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士通天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正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威數碼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輻射騷擾項目是汽車GPS導航行業的頑疾,造成輻射騷擾項目不合格可能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產品的設計不當。一是電源部分設計不合理,在其電源的輸入濾波未進行濾波處理,導致低頻段輻射超標。二是電路里面的地線,或者時鐘電路的設計不合理,從而導致高頻段輻射超標。三是3C認證的監管缺失。目前,汽車GPS導航產品未納入國家強制性目錄范圍,不需要做CCC認證,因此存在監管針對性弱的問題。
很多人去看電影時,經常會抱著一桶爆米花狂吃,近期社會熱議稱電影院里的爆米花含鉛,真有這回事嗎?
近日,有媒體分別在電影院、超市購買了6種爆米花,然后將爆米花樣本送到食品檢測站進行重金屬鉛檢測。檢測人員取樣檢測后發現,在這6份爆米花樣本中,有4份樣本含鉛。其中,爆米花含鉛量最高的達到每千克0.042 mg,而最低的含鉛量為每千克0.018 mg,其他兩種爆米花則沒有檢測出含鉛。看來,爆米花含鉛是真的,可這種含量是否安全呢?
根據我國國家食品衛生標準,膨化食品的含鉛量不得超過每千克0.5 mg。從以上檢測結果來看,4份含鉛的爆米花的含鉛量并沒有超標。按加工工藝來看,新式爆米花應該不會含鉛,那么爆米花中的鉛從哪來的呢?雖然含鉛量不超標,是否會對人體構成傷害呢?
專家稱,這些爆米花中的鉛可能是在運輸、晾曬過程中產生的,只要不超標,食用問題就不大。盡管超市和電影院的爆米花是安全的,但專家也提醒大家,爆米花吃多了會上火,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應適量食用爆米花。
為加強食品安全專家隊伍建設和規范管理,充分發揮專家智庫的重要作用,我國將在衛生計生系統設立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已向各地發布了《關于建立衛生計生系統食品安全首席專家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做好首席專家的遴選和管理工作。首席專家將實行聘任制,分國家級首席專家和省級首席專家。原則上每省(區、市)聘任1名省級首席專家,地市級以下可根據需要設立首席專家。
《意見》指出,首席專家應圍繞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和社會關注的問題,積極收集和追蹤食品安全信息及發展動態,向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提供專業信息和建議,協助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開展風險交流和科普宣傳等。首席專家還應當帶頭保守工作秘密,不得以首席專家名義開展任何形式的商業活動。
進入考試季,這兩天很多藝術生準備著聲樂考試。為了讓歌聲在臨場時更加優美,各種辦法都被拿來一試。近日,一種名為“美聲糖”的糖果備受藝術生們的關注,因為傳說服用后,會加寬音域,讓唱歌更加輕松,《青藏高原》這樣的神曲也能輕松完成。不過,記者了解到,不管是所謂的“美聲糖”,還是民間常說的“喝酒開嗓法”,都無法本質上改變音域,反而會有可能導致聲帶充血。
根據商品描述,這種糖是從日本進口,90 g一瓶,售價近400元錢。主要成分為鎂和蘋果酸。大家最關注的原理是“蘋果酸加鎂,緩解因緊張情緒而緊繃的聲帶,”“蘋果酸能促進聲帶細胞對于鎂的吸收,從而軟化聲帶細胞……擴大聲帶的張力,在平時很難的高音低音區游刃有余。”
那么,這種“美聲糖”所宣傳的“美聲原理”是否真的有效呢?記者咨詢了耳鼻喉咽科醫生。醫生表示,人的聲帶狀況,天生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歌唱演員后天通過每天的吊嗓子、開嗓,可以鍛煉喉部肌肉運動,從而改善歌唱質量。除此之外,想通過吃東西影響聲帶的長度、厚度等生理狀況,幾乎沒有可能。“只有在咽喉出現病態,發生急性咽炎等情況時,嗓子啞了,這個時候吃一些藥或者打激素,能夠幫助消腫,恢復常態。”
此外,如果一些體質敏感的人服用,一點量就可能會引起血管的擴張,導致聲帶充血變寬,短期似乎有些作用,但實際對于聲帶是一種傷害,反而會引起嗓子沙啞。
北京市近日出臺《北京市公園配套建筑及設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從2015年1月10日起,全市300多家公園除安全需要外,禁止設立“游人止步”“禁止入內”等不當牌示,禁止占用公園內亭、臺、樓、閣、廊、榭等公共資源設立私人會所,開展封閉經營。
此“辦法”所稱公園,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具有相應設施和管理機構的公共綠地,是向公眾開放用于開展游覽觀賞、休憩健身、文化娛樂、科學普及等活動的公共場所。
“辦法”規定,除安全需要外,公園內餐飲、展示、游憩等服務性用房的公共區域應當向公眾開放;禁止占用公園配套建筑及設施以租賃、承包、轉讓、出借、抵押、買斷、合資、合作等形式設立私人會所。
此外,“辦法”還規定,未經批準,禁止在公園內新建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對公園內建筑物、構筑物進行改建、擴建;禁止改變公園內建筑物、構筑物的使用性質和用途。公園內的經營者應當在指定地點按照經營范圍依法經營,不得擅自擴大經營面積、搭建經營設施。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生態中心垃圾回收部,每天都有大量的居民垃圾在這里經過分類篩選,回收利用。據稱,如果是塑料,那無疑會流向中國市場。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好了。中國的買主能出別人2倍以上的價錢。
中國垃圾回收處理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困局,不僅自身每年要產生大量垃圾,而且還要遭受國外“洋垃圾”的入侵。僅以電子垃圾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數量驚人的電子垃圾,80%被運到亞洲,其中90%丟棄在中國。如此算來,近年來,中國每年要容納全世界70%以上的電子垃圾。而在電子垃圾的材料里,大多含有鉛、汞、錫、鎘等有害物質,倘若對這些物質處理不當,無疑將會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
國外一些不法企業之所以有恃無恐地將“洋垃圾”傾瀉到中國,這其中也有中國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嚴格等因素。雖然目前中國已經頒布實施包括《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在內的10部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其中對有關“洋垃圾”流向等問題卻規定得很少,甚至對日漸龐大的“洋垃圾”進口,也沒有完整的配套細則,這就為國內“洋垃圾”監管留下漏洞。因此,如何防范“洋垃圾”流入,既要進一步完善法規體系,加大治理“洋垃圾”力度,打擊走私“洋垃圾”的違法行為,也要善于變廢為寶,令其循環利用、造福于民,而不是遺害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