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緯強
摘 要:煤礦采掘的工藝和方法對煤礦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筆者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詳細分析了煤礦的采掘工藝,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
關鍵詞:煤礦采掘;采礦工藝;綜合素質:露天開采
中圖分類號:TD8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3.137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類型,煤礦資源與我國的國計民生有著緊密的聯系。現階段,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進行煤礦采掘作業。再煤礦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煤礦采掘的工藝和方法是保障煤礦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采礦人員應對煤礦的采掘工藝和方法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從而提高煤礦企業的采礦效率和采礦質量。
1 煤礦采掘中的采礦工藝
1.1 露天開采
所謂“露天開采”,是指采礦人員將井田分為多個分層,從上到下逐層開采的施工方法。在露天開采中,施工人員應對巖層進行松動、破碎,使用采掘設備對巖煤進行整體開采,并使用運輸設備將煤運輸至特定地點。通過露天開采的方式采掘煤礦,具有在生產空間中不受限制的優點,可采用大型的開采設備,從而降低開采成本,提高煤礦的開采效率。此外,露天開采的煤礦回采效率較高,能高效利用煤礦資源,且具有較少的安全隱患。但在露天開采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
1.2 井下開采
在井下開采的過程中,常遇到煤層傾斜的狀況。因此,應選擇水平式的開采方法,并分層采區,在上一層的水平開采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層的開采。對于水平煤層的開采,應劃分不同的盤區,在對中間煤層開采完成后,再進行周邊煤層的開采。一般情況下,需要開采的煤層較多,煤礦采掘人員應以自上而下的采掘順序進行合理開采。井下開采分為旱采和水采兩種形式。其中,旱采被廣泛應用。此外,井下開采還可分為壁式和柱式,壁式方法的開采效率較高,產量相對較多;柱式開采的成本較低,但可回采率較低。
1.3 極傾斜煤層開采
煤礦采掘人員可使用極傾斜煤層開采法進行煤礦開采。在開采過程中,應合理劃分煤區,盡量增大煤礦的尺寸和儲量。在劃分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回采生產設備和工藝的要求。為了確保每個開采區可順利開采,采掘人員可適度增大采區走向的階段垂度和走向長度。在實際采掘中,采掘人員需要進一步優化生產系統,改革巷道布局,同時,保障煤礦采掘的通風性和安全性。
2 煤礦采掘中的注意事項
2.1 合理選擇采掘方法
煤礦采掘的方法較多,煤礦采掘人員在實際開采的過程中,應根據煤區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采掘方法。具體應注意以下3方面:①在詳細了解煤區的實際情況后,應根據煤區的自然資源以及周邊環境選擇采掘方法;②煤礦采掘人員應細致考察煤礦,詳細分析地質結構,從而確定最合適的采掘方法;③煤礦采掘人員應注意煤礦開采對地質環境、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合理的煤礦開采方式可能會導致煤礦地質環境的改變和煤礦事故的發生。因此,煤礦開采人員應該堅持科學、嚴謹的態度,依據煤礦周邊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采掘方式。
2.2 優化采礦設計方案
煤礦設計在煤礦的采掘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井下開采方式中。因此,采掘人員在開采前,應對煤礦開采進行科學設計,注重煤礦開采的合理性。在設計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煤礦采掘人員不僅要合理考慮煤礦企業的成本支出,而且還應細致思考煤礦的開采質量、開采方法和開采中的安全問題。在煤礦的采掘設計過程中,開采設計人員應結合理論與實際,借鑒和學習先進的煤礦開采經驗,并依據煤礦開采區的實際情況,綜合設計煤礦開采。此外,為了提高煤礦開采的質量,相關人員應在煤礦開采的實際過程中及時掌握開采方法中的不足和缺陷,并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實踐,優化采礦設計方案,從而提高開采效率。
2.3 提高開采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能
煤礦開采人員是煤礦采掘中的主體,對煤礦的開采水平和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保障煤礦開采的有序進行,在煤礦開采前,煤礦企業應對煤礦開采人員開展專業知識的培訓和考核,以有效解決開采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的問題。此外,煤礦企業應不斷促進采礦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企業管理人員應通過選拔優秀員工、培養專業人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給予優秀員工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在煤礦采掘的過程中做到規范化,從而提高煤礦開采的質量和水平。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煤礦企業而言,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煤礦采掘的工藝和方法尤為重要。因此,在煤礦采掘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露天開采、井下開采和極傾斜煤層開采,還要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開采方法、優化采礦設計方案、強調安全生產和提高采礦人員的綜合素質等,并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不斷改革和創新煤礦采掘的工藝和方法,進而促進我國煤礦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明軍.煤礦采掘中的采礦工藝與方法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5(06):14-17.
[2]常青.煤礦采掘技術合理優化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2,3(17):38-39.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