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一提到澳大利亞,很多人都會想到袋鼠、羊毛或者是珊瑚礁。其實澳洲還有另外一件“特產”——霍頓汽車。澳大利亞的霍頓(Holden)汽車公司在澳大利亞歷史上有著極其特別的地位,因為澳大利亞大陸上第一部由澳大利亞人自己生產的汽車“ 48-215 ”,就是從霍頓的車間里開出來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霍頓汽車,其實要探究霍頓的歷史,需要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不用驚訝,霍頓公司開始涉足汽車領域的時候大清的宣統皇帝剛剛退位。
起步
19世紀50年代初,澳大利亞內陸發現金礦,由此引發了新的移民浪潮,霍頓公司的創始人詹姆士·亞歷山大·霍頓(James Alexander Holden)就是移民浪潮中的一員。1854年,從英國遠道而來的19歲的霍頓在南澳洲首府阿德萊德港登陸。兩年后,他成立了一家經營皮革和馬具的公司,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最早的霍頓公司(J.A. Holden&Co.)。從這時起,公司開始接一些維修和制造馬車車身的業務,這也是公司第一筆與車輛有關系的業務。
1908年成立的通用汽車公司在20世紀初就把汽車買賣做到了澳洲。霍頓公司也敏銳的發現了商機并轉向這個領域。1913年,霍頓公司開始生產跨兜摩托車。1914 年,霍頓公司開始幫顧客生產定制的汽車車身,這邁出了它漫長汽車工業里程的第一步。而這一年霍頓公司接到了一筆對未來發展頗為重要的業務——為通用汽車公司生產車身。當時在霍頓生產出的車身就被使用在了通用旗下別克、道奇等品牌上。1918年霍頓汽車車身制造廠建立了,這也是霍頓汽車公司真正意義上的前身。1925年霍頓生產出第一批封閉式車身的汽車,令澳洲成為繼北美和歐洲大陸之后世界上第三大的汽車車身產地。
1926年,通用公司在澳洲成立了分公司,霍頓開始成為通用在澳洲市場的獨家供應商。1931年,通用公司和霍頓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公司,起名為通用-霍頓汽車公司,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1994年公司單獨使用“霍頓汽車公司”名字為止。1936年公司的總部遷往墨爾本。在這期間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車身和組裝汽車,而汽車的標志沿用霍頓1928年便確定下來的“獅子滾石頭”標志,這一標志源于歐洲民間傳說中認為是埃及人看到獅子滾石頭受到啟發發明了車子。
本土汽車騰飛
由于二戰后澳大利亞人的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于是澳大利亞政府啟動了本土汽車工業促進項目,鼓勵打造“Made in Australia”(澳大利亞制造)的汽車。1945年,在澳大利亞政府的要求下,霍頓公司開始了本土汽車的研制。1948年,澳洲人第一輛自己的汽車——霍頓“48-215”誕生了,從此霍頓成為澳洲汽車工業的代名詞。
霍頓的第一款車也是公司的同名車,“Holden”這個名字由愛德華·霍頓(Edward Holden)爵士敲定,他本人是公司主席,同時也是創始人詹姆士·亞歷山大·霍頓的孫子。
“48-215”車型為4門6座轎車,采用霍頓自行研制的2.15升“銀色6缸”發動機,這也澳洲的第一臺本土發動機。它的馬力達到45KW,經濟性和耐用性都非常出色,不斷升級的這款發動機成為了五六十年代霍頓的主要“心臟”。1953年,公司生產出第10萬輛“48-215”,而這個車型在停產時累計生產了12萬輛。
整個50年代霍頓幾乎壟斷了澳洲市場, 1953年霍頓開始向新西蘭出口,3年之后出口范圍擴大到了馬來西亞、泰國等地,1957年總出口國家增長到了17個,包括印度尼西亞、香港、新加坡、非洲等地。
60年代,霍頓進一步增強了海外市場的擴張,針對菲律賓、夏威夷等地推出了左舵版本車型,并占領了中東、太平洋島國以及加勒比地區市場。其間霍頓成為了澳洲第一個標配安全帶裝置的汽車廠家,推出了第一款“澳洲V8”發動機。雖然面對眾強手的進攻,諸如福特、克萊斯勒以及日本品牌等,霍頓依舊穩坐銷量第一寶座。1962年霍頓第一百萬輛車——霍頓EJ下線。1967 生產公司的第一輛小型車——霍頓Torana;1968年霍頓公司推出其HK系列車型,包括澳大利亞第一輛跑車——HK Monaro。
70年代的開始是一個好的開始,霍頓實現了所有乘用車全部本土設計、本土生產的目標,模仿雪佛蘭在美國“籃球、熱狗、蘋果派和雪佛蘭”的標語,霍頓也打出了“橄欖球、肉餅、袋鼠和霍頓”的宣傳口號。1971年的霍頓VQ車型是繼“48-215”之后最為重要的一款車型,它是霍頓歷史上銷售量最大的系列車型,累計生產銷售了485650萬輛。
80年代無論對于霍頓來說還是對于澳大利亞汽車工業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十年。這期間澳大利亞政府在貿易部長John Button的帶領下實施了“Button Car Plan”計劃,宗旨是提升國內汽車行業效率,不求多但求好,同時削減本土保護,降低稅費引入海外廠商刺激增加本土企業的競爭力,整合行業資源。結果澳大利亞汽車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本地生產的貼牌產品,導致很多相同的汽車以不同的品牌在同時銷售。霍頓在1984年和日產展開了合作,1989年通用也和豐田形成了合作伙伴并成立了合資公司,馬自達和三菱也同福特在此期間亂入。
“黯淡”的未來
進入90年代,霍頓就采用了直接進口非本土車型來補充產品線的策略來提升競爭力,此舉導致先后關閉了新西蘭的兩家工廠,直接采用進口的方式取代。霍頓曾正面抗議,“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不足以讓汽車廠商應付如此低的進口稅率,這將徹底摧毀澳洲的本土工業。”很不幸,它言中了。
1996年,霍頓先后分別和日產以及豐田成立的UAAI(澳大利亞汽車聯合公司)結束運營,霍頓關閉了幾家工廠,回到了只賣通用的日子,而車型則大多源自德國歐寶的車款。但1997年,霍頓推出的VT Commodore轎車仍成為“澳大利亞年度最佳車型”。
跨入新世紀,霍頓在澳洲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雖然在2000年霍頓成為悉尼奧運會指定合作伙伴,但從2003年開始霍頓就徹底遠離了銷售第一的寶座,而新的主人是豐田。歷經了與韓國大宇的合作之后,霍頓宣布直接從韓國進口雪佛蘭科魯茲作為“霍頓科魯茲”在本土銷售,并在2011年向政府申請補貼在本土建廠。2013年4月新工業部長Kim Carr上臺后,霍頓發起了一次停止三年漲薪的投票以避免工廠在2016年關閉。最終2013年時,通用霍頓公司宣布將在2017年停止霍頓在澳大利亞的發動機和整車生產,澳洲的標志性汽車品牌將在兩年后,結束在這里的汽車制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