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所謂新常態是指保持增長速度合理,物價穩定,就業良好,效益提高,結構優化。我們的任務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我們還得認識新常態,只有把握新常態,才能夠引領和適應。”
“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新常態下有新機遇,2015年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增長。”1月25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中國經濟人物頒獎盛典上說。
在精彩的主題開幕演講中,姚景源以“2015年經濟形勢的分析”為主題,對中國經濟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改革與發展,給出他的見解和答案。演講結束后,本刊就廣大企業關心的問題與其進行了互動。
如何認識“新常態”
進入2013年后,中國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在2014年第一季度,全國工業增長速度回落1.3個百分點,這不是小數。出口方面更為嚴重,2013年中國出口增長18.4%,到2014年四季度掉到-4%,僅一年的時間掉了21個百分點,出口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撞擊。另一方面,人民幣連續十年升值,2014年2月到5月,人民幣貶值3.4%,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經濟產生擔憂。”姚景源說。
同時,姚景源也強調,一定要看到,在這種形勢下,2014年我們取得了重要的、來之不易的成就。他說,第一,盡管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但是中國經濟還是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7.4%是什么概念?姚景源說,這要從兩個角度去解讀,一個角度是李克強總理說設定中國經濟增長的目標是7.5%左右,顯然7.4%是在“7.5%左右”這樣一個區間內,在我們的預期范圍之內。另一個角度是,如果比較各國的經濟增速,日本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歐盟經濟增速在0-1%之間,巴西、俄羅斯在1%上下,印度預測6%左右,所以我們7.4%的增速在世界經濟當中是一個較快的速度。
第二,物價基本穩定。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2014年年初時將物價上漲總水平設定在3.5%以內,但實際上2014年控制在2.0%,這又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
第三,就業形勢良好。2014年中國就業壓力非常之大,如果算一筆賬,第一筆賬,2014年有727萬大學生要就業。第二筆賬,大批中專畢業生要工作。第三筆賬,回到國內的海歸要工作。第四筆賬,部隊轉業到地方的人員,還有中考、高考落榜的人員要工作。另外還有農民進城。在2014年年初時,很多人對就業心里最沒底,但2014年6月30日時新增就業737萬人,到2014年9月底1020萬人,全年新增就業1322萬人,同樣來之不易。
第四,經濟結構優化。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所謂新常態是指保持增長速度合理,物價穩定,就業良好,效益提高,結構優化。我們的任務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我們還得認識新常態,只有把握新常態,才能夠引領和適應。”姚景源說。
姚景源總結,應從三個角度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首先,從增速看,我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求換擋,解決改革中的深層次矛盾要求換擋,資源環境的不可持續也要求換擋,穩增長、保就業更要求換擋。當然,換擋也要注意節奏,不能從五擋直接換到一擋,更不能掛倒擋。其次,從結構看,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根本變化。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我國已經穩定地形成了“三二一”的經濟結構。最后,從動力看,過去依靠大量資源要素投入的發展道路已經無法持續,必須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
2015年貨幣政策:預調微調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2015年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對于此種經濟增長情況,1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特別致辭時說,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好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著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首先要承認我們的問題是票子發多了”,談及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姚景源說,“經濟有一個術語叫M2,也就是廣義貨幣,2011年中國的貨幣總量是15萬億元,到2013年達到30萬億元,貨幣數量增加到7倍多,我們也有自身的原因,不管有什么特殊性,中國貨幣的數量和增長速度超過美國就是一個問題。任何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歸根到底都是貨幣問題。”姚景源認為,巨大的貨幣總量顯示了經濟的流動性寬泛,這是一個需要防范的大風險。
在當下,一方面貨幣是超發的,利率下降,企業貸款應該變得更容易,但實際上,實體經濟卻依然面臨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還是旱情嚴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于現階段中國經濟“三期疊加”的特征。所謂“三期疊加”,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的疊加重合。“這種狀況對于總理來說是兩難的,實體經濟的旱情嚴重得需要釋放貨幣,但是要釋放貨幣的風險卻不得不考慮,”姚景源說,所以去年也進行了創新,總理說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搞低灌,就搞定向降準,直接面對三農、小微企業。
對于大家最關心的2015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姚景源說,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和去年一樣,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推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兩個政策今年加了一段話,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只要理解這兩句話,就能夠判斷出我們今年貨幣政策的基本狀況。
困境錘煉企業家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這個局面下,不要讓老的增長動力衰減過快,同時要想辦法把新的增長動力提升得更快一點,如果處理不好,傳統的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衰減過快,而新的動力又沒有上來,顯然是不行的。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項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不能讓經濟增速滑落出合理的區間。”姚景源說。
當下的經濟形勢和各界情緒,用“喜、樂、憂、盼”四個字可以十分貼切地概括起來。所謂“喜”,指的是國民經濟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所謂“樂”,是指全社會掀起一波創業創新的浪潮,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的民眾。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消費驅動,此乃創業創新之樂。所謂“憂”,則是指中國經濟遭遇多種挑戰和困難,地方債務高起,工業產能過剩等壓力之憂。所謂“盼”,指的是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2015年經濟仍有望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
對于企業家和媒體表達的“喜、樂、憂、盼”的情緒,姚景源坦陳,現在確實存在諸多困難,其中,產能過剩就是十分突出的矛盾。他列舉說,當下中國鋼鐵方面有超過10億噸的生產能力,過剩的產能導致鋼鐵價格一路下行。水泥有超過30億噸的生產能力,現在的年產量是25億噸。煤炭則是其中狀況最差的,煤炭在2014年的平均價格比2012年每噸低360元。
為化解產能過剩,早前工信部明確表示,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消化一批產能、轉移一批產能、整合一批產能、淘汰一批產能。“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期,經濟增速甚至達到10%以上,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但當經濟增速降下來兩三個百分點,過去經濟高速發展所掩蓋的問題露出水面。企業家們由于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產品的價格往下掉,同時內在的勞動力成本卻不斷上升”,姚景源說,“全國農民工平均月工資在2010年時是1960元,現在是2733元,恐怕沒有三千塊錢企業已經很難請到人了。也就是說,這兩年勞動力的價格以15%到20%的增速上漲。”
姚景源指出,在過去,中國全面落后,只要把門打開、引進外來的先進技術,經濟增速就能上去,但是現在這一套行不通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強調創新。正是比較難的環境才能夠錘煉企業家。過去的大好形勢以及溫室狀況對企業家錘煉不是好事。endprint